網民熱議
- @黃山老道靠廉價勞動力給外國資本家打工,靠污染環境、賤賣國家寶貴資源,靠引進外資的發展方式,已經走到了頭,靠這樣的發展方式中國的經濟發展無法持續,中國人也無法邁過中等發展陷阱。
- @李寧推進房産稅改革第一可以完善地方主體稅種,增加直接稅比例,建立科學合理的稅收制度體系;第二可以調控房價,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第三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因此,全面推進房産稅改革意義重大而深遠。但是,當前經濟發展因素的不確定性決定房産稅改革要謹慎。
- @唐鈞實際上,(收入)“限高”並不難,主要看中央領導的決心。最困難的其實是“提低”,因為需要“提”的低收入群體並非只局限于社會保障對象,而是佔中國50%至60%乃至比重更高的低收入工薪勞動者,即要解決“工作貧困”的問題。“提低”不能奏效,“擴中”也就成了問題。
- @小板凳4800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正在進行深刻的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這就要不斷爬坡過坎、攻堅克難。這必然伴隨調整的陣痛、成長的煩惱,但這些都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 @投資家王新平赤字擴大1500億都去哪兒了?從這一數據分析兩會之後,政府投資規模將會加大,從新政府執政思路不難發現,調結構促創新保民生穩經濟促就業是主線,調結構針對扶持創新經濟抑制産能過剩。安居房700萬套開工和棚戶區改造以及促進數字消費成為保就業穩經濟招數,據此機會躍然紙上。
- @莫大仙岳居估計投資經理們都在研究政府工作報告。看到一個數據是很值得重視的,第三産業達到了GDP佔比的46.1%,首次超過了第二産業。這幾年調結構還是有效的,本以為超過第二産業要花更長的時間。未來淘汰落後産能後,如果達到60%,就可以算是轉型成功了。意料今後服務業成本要上升了,人工應該會越來越貴。
- @平民視角看社會政府這只手能放收起來嗎?
- @魯曉雲調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不能一廂情願,要堅持將穩增長兼顧的兩條腿地走路方針。君不見,美股道指新高在前,納指強勢隨後,標普500故能凱歌高奏。傳統經濟和創新經濟沒有厚此薄彼啊!中國股市難道總要異類?中國貨幣政策及宏觀調控永遠只盯著單極目標?2014年一切都會變。
- @陳飚當下,宏觀調控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必須進一步鞏固房地産調控成果。僅靠限購令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形成調控房價的長效機制。今年剛需大舉入市,限購政策面臨一定的鬆動,給房地産調控帶來難度。有關部門應該加緊研製出房産稅的推廣制度,穩定消費者的心理預期,這樣才能達到調控的目的。儘早制定相關政策,和現有政策進行無縫對接,使宏觀調控得以一貫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
- @邱仰林中國經濟發展前景雖然樂觀,但中國經濟目前卻面臨著迷局。綜合國內外因素,轉型升級中的中國經濟在經歷經濟增速回落,處於經歷房地産業的調控與未來新産業建立的時期。而相關數據表明,美國經濟二次衰退風險加大,我們應高度警惕;新産業構建與産業重新佈局,應全力加快。
- @盛大林中國的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仍然很大,也就是説中國的發展還很不平衡。除此之外,中國的經濟結構也很不合理,在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中,內需仍然不夠旺盛,投資主要靠政府,對外貿仍然依賴。在三大産業中,第三産業即服務業的發展仍然嚴重不足。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經濟發展還走在粗放、低效的通道上,“高能耗、高污染”問題仍未解決。
- @鄭鋒在談到過去一年工作時,李總理先談改革,本屆政府開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簡政放權就是當頭炮,這個當頭炮打得很響,極大地激發了市場的活力。
- @穆鐵禮甫哈斯木無論是簡政放權、取消行政審批事項,還是建立"權力清單",都是向內找原因,消除政府自身問題的有力舉措。
- @往事足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環節。這既是解決當前行政體制存在問題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 @一起看日出李總理在政協會議上講話簡短、精彩、句句深入民心。體現勤政親民、簡政放權,著眼於民生大局。提出對在職幹部最大監管平臺,讓他們在自約與人民監督下,更好地為人民和社會服務。
- @李竺近期大規模的“簡政放權”即下放行政審批權,也是權力關係改革的一個先行試驗。可見政府的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還是在“法治原則”基礎加強創新思維的。
- @東方哈耶克權力清單制度若落實到位,這是真正的政府行為方式革命,也是我們政府治理的一次突破,不管開始清單如何複雜,只要跨出了這一步,就給未來留下了精簡的空間!
- @李迅雷儘管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的經濟增速目標不變,但固定資産投資目標從2013年18%下調至17.5%,出口增速也下調0.5,唯消費增速與去年相同。這從三駕馬車的分速看,實際上已下調了總增速,可見調結構目標還是很明確,隱含容忍GDP增速適度下調的空間,即便是7.2%的增速,也無大礙。
- @家住地球村簡政放權的同時,還能提高服務質量。希望一些工作人員不要給老百姓臉色看。
- @會計Kinson其實這計劃是正確的,貫徹的過程會有壓力罷了。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出現的各種潛在危機也是必然,關鍵在於國家調控。不能用資本社會那套無政府論來制約中國。我看好中國經濟。
- @熙美熙美確實兩難,而且騰挪空間越來越小。不過想想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資金面的變化,相信管理層調節構的意志還是很堅定的。
- @張天蔚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一事實,可能會在不同範疇、相對不同人群,具有不同的意義。譬如在國際外交場合,當中國以國家形象出現時,第二大經濟體的龐大體量,自然會使中國的力量和自信得到極大提升。其實在此之前,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已經幫助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獲得更大的自信和空間。
- @公民-覺醒者國家嚴重依賴房地産業和初級産品加工出口帶來的經濟增長!應該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加快産業升級等!
- @蔣小華中國是13億人口,日本是1.27億到1.28億人口,即便中國GDP超過日本,人均GDP估計也還是日本的1/10左右,要超越日本,還要看人均GDP。如果中國人均GDP要超過日本,GDP總量要超過日本10倍,達到這一步革命尚需努力,目前只能算前進一小步。
- @劉彬徵收房産稅不僅可以起到調整收入分配,抑制居民多佔資源目的,更可以避免人們追逐“財産性收入”而崇尚投機活動。而且開徵房産稅目的是解決地方收入不足,為其建立長期穩定稅源,以實現地方政府事權與財力匹配。從這點看,房産稅徵收是合理的。
- @馬躍成不是説住房不能投資,住房的投資屬性是天生俱來的,但問題是這些年房地産基本上就成了投資的市場,忽視了住房的本質,這是問題的關鍵。通過房産稅調節居民的住房持有數量,做到住有所居、居有所用,既能滿足人們的住房合理需求,又能遏制樓市過度投資行為,避免房地産泡沫化以及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和浪費。
- @千萬間從上海、重慶房地産稅的試點情況來看,由於徵收額較小,對於抑制房地産市場價格的作用實在有限。土地價格過高是引發高房價的根本原因,如果只想從增加房産稅徵收方面調控房價,而不從土地出讓金制度改革入手調整我國的住房價格,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 @寡婦鄉馬鄉長“發達國家主要從四個方面衡量:人均GDP高、工業技術發達、科學技術先進、社會福利高。必須同時滿足以上四點才能算是發達國家,缺一不可。就算這些城市人均GDP達到了,其他三方面還都在小學生水平吧?”
- @魯政委今年最大亮點,是以改革穩增長,從而走出了穩經濟增長與控地方負債的維谷:增長需要投資增加,但政府負債高;民間投資若增加了,就不僅增長無虞,而且財政負債還可能下降,而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只有靠打破行政壟斷和行業壟斷、簡政放權、發展混合所有制才能激發出來。
- @SJYTH在管理面上一定要做減法,在管理深度上要做加法。管得太寬就要多多公務員,結果沒有來管理的,來了許多尋租的…與其來了許多尋租的,還不如放權。
- @內姆大城市擁堵不完全是技術性難題,解決之道在於平衡全國各個區域城鄉之間發展的差異,首先從改善各地福利、教育、醫療、就業機遇方面入手,合理分流人口壓力。否則,改善的交通條件很快就會變成繼續吸引人口流入的誘因。
- @紅色海洋先生再遠大的前程,都從家起步;再忘我的奮鬥,家都是歸宿。守住濃厚的親情,善待難得的相聚,分離才會更有價值,發展才會更有意義。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要用制度設計創造更多的空間,為城市上空亮一盞為家人守護的燈,多一些熱氣騰騰的家庭溫情,讓城鎮化記得住鄉愁,更容得下廝守。
- @周曉光放鬆對經濟運行的管制,是去年政府工作的重要特點之一。深化改革,放鬆管制,這一思路將貫穿始終。審批權下放,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釋放活力,並督促落實,以改革手段調整結構穩定增長。期望今年能有更大進展,以市場為導向配置資源。
- @“辜勝阻”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需要重點解決農業轉移人口的‘半城鎮化’問題。這一次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特點是強調人的城鎮化,對於當前中國的城鎮化來説就是農民工的市民化。大量的農民工實現了地域轉移和職業轉換,但還沒有實現身份和地位的轉變。新城鎮化的重大標誌是推進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
- @陳湛勻大量農村人口來到城市就業,但這些農業轉移人口又很難變為市民。這是因為城鄉要素沒有真正的自由流動,現在僅僅是城鄉要素的單向流動,要完全流動還需要做很多事情。這就需要大膽的制度創新,比如改革農村土地産權制度,給農民住房確定産權,提供城鄉要素的自由交易平臺,讓農民能自由處置手中的宅基地或承包地;再比如,政府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提供系列服務,促進城鄉要素流動。
- @sunshineship由於霧霾越來越嚴重,霧霾治理成為這次兩會最重要的話題。但我國已在珠三角建立了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示範區,組建了覆蓋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監測預警網絡,這説明政府還是做很多實事的。
- @夏效鴻城鎮化絕不是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住宅樓宇化,而是要注重不同環境、文化、産業、生活方式,不斷改善支撐産業、人居環境、社會保障,建設各具特色“一鎮一品”的風情小鎮、産業集鎮等,使得白天能見繁華産業,夜晚再現雞犬相聞的田園風光。如果把千城一面的城市模式複製到農村,可以説城鎮化就失敗了。
- @朱建彬政府就做政府該做的事:建機制、補短板、兜底線,保障群眾基本生活。至於有些事就該交給市場去解決。
- @洪峰正是因為勇於自我革命,把簡政放權當做開門第一件大事,為市場鬆綁、為企業添力,去年全國新註冊企業增長近30%,民間投資比重上升到63%。正是因為“約法三章”,用政府的“緊日子”換百姓的“好日子”,對私權“法無禁止即自由”,對公權“法無授權不可為”,激發著市場活力、發展動力和社會創造力。
- @金色原野農村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激發這一潛力,關鍵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以此作為擴大消費需求的重點,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消費在全社會消費中的比重。可以預料,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村居民消費需求潛力將進一步得到釋放,這將有力支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 @夢之緣全國兩會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振奮了精神。
- @雨思拓寬消費領域,改善消費環境,是擴大內需的保障條件。應大力發展旅遊産業、健康産業、文化産業、教育産業等和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産業。這些産業不僅産業關聯性比較強,而且本身具有綜合消費性質。如旅遊業直接和間接影響的細分行業多達100個。據世界旅遊組織測算,旅遊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相關行業增收4.3元。而旅遊本身就是綜合性消費行為,具有很強的消費關聯性,包括直接消費和派生消費。直接消費涉及行、遊、吃、住、購、娛等,派生消費涉及的領域更寬。
- @峰如黛現在存在一種矛盾現象,一方面儲蓄不斷增加,另一方面眾多消費領域消費增長緩慢。這反映出在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的條件下,消費信心明顯不足。居民不是沒有消費意向,也不完全是沒有消費能力,關鍵是不敢消費。特別是在預期支出不確定的情況下,既不可能擴大現實消費,又不可能採取預期消費。所以,擴大消費關鍵是解決消費信心不足問題,重要的是建立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增強消費信心,解決好消費者的後顧之憂。
- @王小廣新型城鎮化首先是加快二元體制轉型。當前在城鎮化方面,二元結構轉型受到二元體制的嚴重限制,戶籍制度、住房制度和公共服務體制都是嚴格按城鄉分割的,必須通過加快城鄉二元體制改革來逐步消除。其次是加快城市資源利用方式轉型。要使城鎮化發展可持續,必須轉變城鎮化資源利用方式,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由土地鋪張型轉為土地集約型,二是由規劃低效型轉為規劃高效型,主要是通過提高城鎮化規划水平和建設水平,提高各級城市的綜合承載力。
- @飛人兩會的新政策,基本上都是我們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及時解決,體現了新一屆政府的進取之心,起碼比起之前的平穩發展更能讓我們感受到新政府的魄力。
- @許斌不是修多少房子、搞多少工程,才稱得上是城鎮化,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是要推進公共服務的一體化。我們的農村已經人丁稀少了。縱然現在還頂著農村戶籍的帽子,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能夠轉移出來的人口,多數也常年工作、生活在城市了。因而,中國的城鎮化已不太可能主要採用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這一路徑,而是要校正錯誤的城市化方向,避免過多人口匯集于少數特大城市,引導其中的相當部分人回歸小城鎮。這一過程不是強制性的,而是隨著小城鎮的公共服務程度越來越高自然形成的。
- @喬瑞慶一邊是産業轉型,對低端勞動力的需求逐漸減少;另一邊是人的城鎮化,要求吸納更多的低端勞動力。供需嚴重不平衡的結果只能讓低端勞動力價格不斷下降。同時,城市的生活成本也在增加,當勞動力價格接近甚至低於城市的生活成本時,農民工在城市的生活顯得更加艱辛,農民走進城市的積極性會自然下降。人的城鎮化會由內生動力的推動轉向內生阻力的阻礙,這是個不能忽視的問題。解決二者的矛盾,必須提高農民工的就業能力。這時候,地方政府在解決低端勞動力就業上面,就要多花一些財力、精力和心思,才能讓人的城鎮化穩步推進。
- @陳和午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政府主導還是市場主導,這會是一個問題,但共識是,城鎮化必須要從粗放式發展轉向精細式發展,投資需求刺激內需增長才能夠長久,美麗中國才能實現。消費需求,過往的城鎮化基本上都圍繞房地産做文章,土地城鎮化明顯快於人口城鎮化,農村居民雖然人進了城,但身份並沒有進城,附著于城鎮居民身份背後的一系列福利更沒有進城,如此造成了城鎮化的明顯虛胖,城鎮化的消費需求很多仍在農村,消費需求刺激內需一直處於尷尬境地。新型城鎮化是不是仍以房地産為導向,這是一個問題。消費需求擴內需背後的更深層次因素是,收入分配改革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並沒有實質性的舉措,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地區收入差距、行業收入差距並沒有明顯改善。倘若這個問題不解決,即使大批農民進了城,但消費需求恐怕也只能是一個半拉子工程,形不成持久拉動內需的潛力。
- @P2P徐化冰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城鎮化要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東、中、西部地區因地制宜地推進,多建設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小城鎮。城鎮化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會帶來經濟和社會深刻的變化,需要各項配套改革去推進。
- @感嘆1號李總理一上臺,務實之風撲面而來,感覺挺清新!不論講話還是做事,李總理都讓人感覺到不作秀、不表演、不迂腐,踏踏實實!老百姓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總理!
- @江盡玥L從這份報告,看到了許多提高,加強,強化,健全,實施,等一系列積極字眼。總的來説,是讓人滿意的。但人民更想知道的是如何提高,怎樣加強,如何強化,怎樣健全,等具體接地氣的措施。
- @熊傳東全國耕地“紅線”正在一步步“倒逼”我國“三化”戰略,河南也不例外,保糧食是責任,謀發展是使命,土地制約很緊迫。河南“三化”之路何以突破發展“短板”?“全域城鎮化”又如何推進?什麼政策能夠讓外出務工的“候鳥”歸心似箭,何以破解“空心村”和“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都是我們需要探索的。
- @大金地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樣文藝范的政策表述,實際上是對人為造成、大拆大建思路的否定。美國的矽谷並非從大城市發展起來的,歐洲的百年企業,總部至今仍在小鎮上的也為數不少。把人放在首位,企業在哪其實並不那麼重要。試試把公司總部搬到小城鎮去吧。
- @kebi2014今年提到了要嚴格治理“餐桌上的污染”,讓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穿衣吃飯就是咱們普通人最關注,也是最大的民生,希望政府還是要在這些方面多下功夫,別讓那些黑心的商販鑽了空子。
- @白衣非天使這是種實業強國的思維,支持。築強經濟基礎並不是強國的全部,他必須和完善上層建築的引領作用相結合,最終提高民族覺悟和整體素質。
- @樂樂求索一味發展大城市、特大城市已經積累了很多問題,如果下一步很多省市城鎮化建設也把發展大城市、特大城市作為重頭戲,這會帶來很多問題。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出現的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等“城市病”也可能逐步蔓延至其它地方。
- @江一李克強總理毫不諱言地慷慨陳詞: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讓全體人民過上好日子。總理説的讚,希望下面的政府官員能實踐,做實事!!!
- @振龍請代表們如李總理報告那樣,多談民生,少講待遇!讓老百姓看得起病,買得起房,上得起學。這才是你要代表老百姓的職責!
- @勵志力行李總理政府報告看改革頂層設計心得體會——從李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不難看出頂層設計涉及面之廣,尤其在惠及民生方面可謂面面俱到,讓群眾過上好日子有盼頭。期盼著頂層設計的“精準落地”。
- @東北方法希望這次新領導能夠堅決改革,讓老百姓有工作,買得起小房子,生的起孩子,孩子上得起學;看得起病;老有所養;少一些後顧之憂,活得稍微踏實一點就行了。
- @何春銀何出此言#像對敵人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貧困是可怕的,讓中國人受盡了屈辱,我們通過發展戰勝貧困。比貧困更可怕的是污染,讓中國人知道不環保的後果是要我們自己和後代人的命。
- @張效南我希望政府能夠形成完整的監督體系,食品、藥品這些東西都是吃進嘴裏的東西,不能讓我們每天都提心吊膽的。
- @風清揚中國高層下定決心實行重大改革,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而向利益固化集團宣戰,支持!中國人民拭目以待。
- @大狗熊童鞋由於霧霾越來越嚴重,霧霾治理成為這次兩會最重要的話題。但我國已在珠三角建立了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示範區,組建了覆蓋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監測預警網絡,這説明政府還是做很多實事的。
- @張洪峰《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要點回顧:向污染宣戰》:好!如果《環境保護法》的修改,能給予環保部門執法的“武器”,才有可能戰!宣容易,戰難,沒有武器更難戰!
- @楊佩昌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説,霧霾是大自然向粗放發展方式亮起的紅燈,要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説得好。我給總理出一招,將霧霾天數和官員任職挂鉤,如同搞信訪點數一樣,保管大江南北重現藍天。
- @鄧飛朱列玉建議,環保部應參照財政部,每年在兩會上作工作報告、接受代表投票評價;如報告得不到通過或連續兩年得不到六成以上代表贊成的話,該任部長應引咎辭職;在兩會上展示環保部所做工作並呼籲對難點問題的解決;切斷環保部門對地方政府的依賴,收歸中央管理,並強化環保部門治理環境污染問題的權力。
- @蘋蘋i果果在環境保護不受重視的年代,環保根本就是一個不受重視的行業,而現在所受到的重視卻是在這樣一種尷尬的局面下,相信任何一個環保部門的領導人都不喜歡這種形勢下的臨危受命吧。
- @丁宏-龍龍現在的對策只治標不治本,最主要的是不要破壞森林,樹木綠色植物。樹防風,固沙,增加空氣濕度,降低空氣溫度,吸附空氣中的灰塵,有毒物質,沒有樹木,森林的保護只能治標,不治本。
- @阿蜜古那也要有合理的官員績效評估才行,不然,為了完成任務和保住官帽,到時把工廠都關了、汽車全部停限行,也不是沒有可能。
- @舊石器希望,天空藍藍,河流清澈,食品更安全放第一位,再不能先污染後治理,老路,對地方官員治理不達標的,要追糾其責任,或承擔必有責任,對弄虛作假犧牲破壞環境為代價地方官員或責任人。要嚴重打擊追糾法律責任。
- @令狐兄弟水土的污染可能比空氣的污染還更嚴重!家鄉的小河裏還能找到自由自在的小魚蝦麼?空氣污染都看得見,而水土的污染不那麼容易引起重視,且治理難度更大。
- @屏太小希望不是説説而已。
- @關注正義的力量如果每個地方政府都能向民眾宣傳污染帶來的後果,像宣傳計劃生育那樣到每家每戶去。治理污染像治理計生那樣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