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國家概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13 10:20 來源:
【字體: 打印本頁

   國 名 秘魯共和國(theRepublicofPeru,laRepúblicadelPerú)。 

  面 積 1285216平方公里。

  人 口 3081萬,其中印第安人佔45%,印歐混血種人佔37%,白人佔15%,其他人種佔3%。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一些地區通用克丘亞語、阿伊馬拉語和其他30多種印第安語。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 都 利馬(Lima),人口822萬。年平均氣溫18.7℃。

  國家元首 總統奧揚塔·烏馬拉·塔索(OllantaHUMALATasso),2011年7月28日就職,任期5年。第一副總統馬裏索爾·埃斯皮諾薩·克魯斯(MarisolESPINOSACruz),第二副總統暫缺。

  重要節日 獨立日:7月28日。

  簡 況 位於南美洲西部。北鄰厄瓜多爾、哥倫比亞,東界巴西,南接智利,東南與玻利維亞毗連,西瀕太平洋。海岸線長2254公里。全境從西向東分為熱帶沙漠、高原和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西部12℃~32℃,中部1℃~14℃,東部24℃~35℃。

  公元11世紀,印第安人以庫斯科城為首都,在高原地區建立印加帝國。15~16世紀初形成美洲的古代文明之一——印加文明。1533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544年成立秘魯總督區,成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統治的中心。1821年7月28日宣佈獨立。1835年,秘魯與玻利維亞合併,稱秘魯─玻利維亞邦聯,1839年邦聯瓦解。1879~1883年,聯合玻利維亞同智利進行了“太平洋戰爭”,秘戰敗割地。秘長期遭受內亂外患,軍人曾多年執政。1980年舉行民主選舉,恢復文人政府。1990年至2000年,“改革90”領導人藤森(日裔)兩任總統,2000年11月辭職流亡日本。2001年至2006年,“秘魯可行”黨領導人托萊多任總統。2006年至2011年,阿普拉黨領袖加西亞任總統。2011年7月28日,民族主義黨主席烏馬拉就任總統,任期5年。

  政 治 2011年4月,秘魯舉行全國大選。6月5日,左翼“秘魯勝利”聯盟候選人烏馬拉在第二輪投票中贏得51.45%的選票當選總統,7月28日就職。烏上任後,致力於改善民生,消除貧困,推動經濟和社會同步發展;完善政府官員評估和司法監督機制,嚴厲打擊腐敗、偷稅漏稅、洗錢、販毒等各種犯罪行為。目前,秘政局保持穩定。

  憲 法 現行憲法于1993年12月31日生效。憲法規定總統可連任一屆,隔屆可再當選;增設第一和第二副總統;國會由兩院制改為一院制;對恐怖分子可處極刑等等。2000年11月2日,秘國會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總統不得連任。2005年3月11日,秘國會再次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賦予軍人和警察投票權。

  議 會 稱國會,一院制,由130名議員組成。議員由選舉産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國會每年有兩次會期,休會期間由常務委員會主持工作。每屆國會任期5年。本屆國會于2013年7月成立。現任國會主席安娜·瑪麗亞·索羅薩諾(AnaMaríaSolórzano),2014年7月26日就職,任期1年。國會議席分配情況:秘魯勝利黨團36席、人民力量黨團35席、秘魯可行黨團11席、人民行動—廣泛陣線黨團9席、議會協商黨團9席、基督教人民黨-爭取進步聯盟黨團7席、民族團結黨團7席,尊嚴與民主黨團7席,地區聯盟黨團6席、無黨團議員3人。

  政 府 內閣由部長會議主席和18名部長組成。總統主持部長會議並任命內閣。現任內閣成員為:部長會議主席安娜·哈拉·貝拉斯克斯(AnaJaraVELÁZQUEZ),外交部長貢薩洛·古鐵雷斯·雷內爾(GonzaloGUTIÉRREZReinel),國防部長佩德羅·阿爾瓦羅·卡特利亞諾(PedroÁlvaroCATERIANO),經濟和財政部長米格爾·卡斯蒂利亞·魯維奧(MiguelCASTILLARubio),內政部長何塞·路易斯·佩雷斯(JoséLuisPÉREZ),外貿和旅遊部長布蘭卡·馬加利·席爾瓦·比拉爾德·阿爾瓦雷斯(BlancaMagaliSILVAVelarde-Álvarez),司法和人權部長弗雷迪·羅蘭多·奧塔羅拉·佩尼亞蘭達(FredyRolandoOTÁROLAPeñaranda),教育部長海梅·薩阿韋德拉·昌杜韋(JaimeSAAVEDRAChanduví),衛生部長米多裏·穆斯梅·德阿比奇·羅斯皮利奧斯(MidoriMusmeDEHABICHRospigliosi),農業部長胡安·曼努埃爾·貝尼特斯·拉莫斯(JuanManuelBENITESRamos),勞動和促進就業部長丹尼爾·毛拉特·羅梅羅(DanielMAURATERomero),生産部長彼羅·蓋齊·索利斯(PieroGHEZZISolís),能源和礦業部長羅薩·瑪麗亞·奧爾蒂斯(RosaMaríaORTIZ),交通和通信部長何塞·加利亞多·庫(JoséGALLARDOKu),住房、建設和用水部長米爾頓·馬丁·馮·埃塞(MiltonMartínVONHESSE),婦女部長馬塞拉·懷塔·阿萊格雷(MarcelaHUAITAAlegre),環境部長曼努埃爾·普爾加·比達爾(ManuelPULGARVidal),文化部長迪亞娜·阿爾瓦雷斯·卡爾德龍·加略(DianaÁlvarezCALDERÓNGallo),發展和社會融合部長保拉·布斯塔曼特·蘇亞雷斯(PaolaBUSTAMANTESuárez)。

  行政區劃 全國共分24個大區和1個直屬省(卡亞俄省)。

  司法機構 法院分四級:最高法院、高級法院、一審法院和調解法院。各級法官均通過全國或地方法官委員會考核推薦,由總統任命。最高法院院長從大法官中選舉産生,任期2年。現任最高法院院長恩裏克·門多薩(EnriqueMENDOZA)。

  國家檢察院為獨立機構,檢察長由最高檢察團選舉産生,任期3年,可連選連任一次,但第二任期不得超過2年。現任國家檢察長卡洛斯·阿梅裏科·拉莫斯·埃雷迪亞(CarlosAméricoRAMOSHeredia)。審計署為獨立機構,審計署長由政府提名,國會任命,任期7年。現任國家審計署長福阿德·埃裏亞斯·科裏(FuadElíasKHOURY)。

  政 黨 秘魯政黨主要有:

  (1)秘魯民族主義黨(PartidoNacionalistaPeruano):新興左翼政黨。2005年由奧揚塔·烏馬拉創建。在貧困地區和城市弱勢群體中擁有較高支持率。反對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主張發揮國家對經濟的適當干預作用,恢複國家對資源的掌控,但不實行國有化。倡導社會公正,建立面向所有公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提倡拉美國家團結和一體化。黨主席納迪內·埃雷迪亞。

  (2)秘魯阿普拉黨(PartidoApristaPeruano):又稱人民黨。秘最大傳統政黨,黨員35.2萬。1930年由阿亞·德拉托雷創建。對內主張民主自由和社會正義,反對獨裁,主張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進行調整,允許多種所有制並存;對外主張捍衛國家主權,反對帝國主義干涉,促進拉美團結。1985至1990年首次執政,2006年至2011年再度執政。黨主席阿蘭·加西亞。

  (3)“2011力量”黨(Fuerza2011):2010年藤森慶子為參加2011年大選創建的新興政黨。政治立場中右。尊重民主與法制,主張平等和社會正義,促進地區均衡發展。倡導根除腐敗、嚴打各種犯罪行為,維護社會治安。黨主席藤森慶子。

  (4)基督教人民黨(PartidoPopularCristiano):秘魯傳統中右政黨。1966年由基督教民主黨分裂而成。在秘中上層、特別是企業界影響較大。主張建設互助社會和提高共同福利。提倡尊重人權,建立和諧勞資關係,依靠私營企業發展經濟,實施漸進社會變革。1980至1984年同人民行動黨聯合執政。2010年11月同人道主義黨、進步聯盟、全國重建黨組成“偉大變革”聯盟參加大選。黨主席洛德斯·弗洛雷斯·納諾。

  (5)人民行動黨(PartidoAcciónPopular):1956年由費爾南多·貝朗德等人在原“全國青年民主陣線”基礎上創建。核心政治主張為民主、民族主義和革命。對內主張實行代議制民主和混合經濟模式;對外強調獨立自主和不結盟原則,支持拉美一體化。該黨曾于1963年至1968年、1980年至1985年兩度執政,時任黨主席貝朗德出任總統。黨主席哈維爾·阿爾瓦·奧蘭迪尼。

  (6)秘魯可行黨(PerúPosible):1994年阿萊杭德羅·托萊多為參加次年總統選舉創建的新興政黨。政治立場中右。尊重民主人權,主張以“人本主義”進行國家建設,通過持續的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公平。認為私人經濟是促進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的主體力量。2001年至2006年執政。黨主席阿萊杭德羅·托萊多。

  重要人物 奧揚塔·烏馬拉·塔索:總統。1962年6月27日生。畢業于喬利略軍校。退役陸軍中校。

  曾在阿亞庫巧省邊防部隊服役。1991年參加政府軍清剿反政府遊擊隊“光輝道路”的軍事行動。2000年因領導兵變要求藤森政府下臺,被捕入獄,後被國會特赦。2003年至2004年先後任秘駐法國使館副武官和駐韓國使館武官。2005年10月創建民族主義黨。2006年以民族團結黨總統候選人身份參選,在第二輪選舉中以微弱劣勢敗北。2011年作為左翼“秘魯勝利”聯盟總統候選人參加大選,在6月5日第二輪選舉中獲勝。2011年7月28日就職,任期5年。已婚,夫人娜迪內·埃雷迪亞,有兩女一子。

  經 濟 傳統農礦業國,經濟水平居拉美中游。近年來,秘魯經濟快速增長。2013年,秘經濟增長5.02%。2014年增長2.35%。

  2013年主要經濟數據:

  國內生産總值(GDP):2096.2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産總值:6804美元

  貨幣名稱:新索爾(NuevoSol)。

  匯率:1美元=2.81新索爾。

  通貨膨脹率:2.86%

  失業率:6%

  外匯儲備:656.6億美元

  (資料來源:秘魯中央儲備銀行)

  資 源 礦産資源豐富,是世界12大礦産國之一。主要礦産有金、銀、銅、鋅、錫等。森林覆蓋率58%,面積7800萬公頃,在南美洲僅次於巴西。漁業資源豐富,魚粉産量居世界前列。

  工礦業 工業以加工和裝配業為主。2013年製造業增長1.4%,建築業增長9.21%,礦産油氣業增長2.59%。近年主要工、礦産品産量如下:

農牧漁業 2013年秘農牧業産品出口總值達44億美元,佔當年秘國內生産總值的2.1%。農牧業用地佔全國土地總量的30%,達3874.2萬公頃,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秘是世界主要魚粉、魚油生産國。2012年主要農牧漁産品産量如下(單位:萬噸):

旅遊業 秘魯是印加文明的發祥地,旅遊資源豐富。2013年來秘遊客316.36萬人次,同比增長11.2%,遊客主要來源國為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巴西、智利和美國。2011年全國各類飯店數量:5星級36家、4星級52家、3星級548家、2星級1079家、1星級362家。主要旅遊景點有庫斯科城、馬丘比丘遺址、利馬大廣場、黃金博物館等。 

  (資料來源:秘魯外貿旅遊部)

  交通運輸 秘魯的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公路貨運量佔全國運輸總量的80%。水上運輸較發達,外貿主要依靠海上運輸。

  鐵路:秘是南美最早修建鐵路的國家,1851年建成第一條利馬至卡亞俄的鐵路。2013年鐵路總里程1929公里,主要有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鐵路,多用於山區農礦産品運輸及部分旅遊客運。2013年客運量215萬人次,貨運量766.7萬噸。

  公路:2012年,公路里程14.07萬公里。其中國道2.46萬公里,省道2.42萬公里,市鎮級公路9.18萬公里。2012年,全國機動車合計299.92萬輛。秘魯主要公路是縱貫南北的汎美公路和橫跨東西的中央公路。

  水運:秘魯瀕臨太平洋,沿海多優良港口。內陸地區尤其是亞馬遜地區河流縱橫,水路運輸便利。秘現有海港19個,河港4個,湖港1個。2011年有各類民用船隻6053艘,貨運量2174萬噸。主要港口有:卡亞俄、派塔、欽博特、伊洛、薩拉維裏等。

  空運:2013年客運量1578.96萬人次。秘魯有機場66個,其中國際機場5個,國際航線可通美國、歐洲部分國家和拉美各主要國家。最主要國際機場有豪爾赫•查維斯機場和阿雷基帕、奇克拉約、皮斯科、伊基托、庫斯科機場等。

  (資料來源:秘魯交通與通訊部)

  財政金融 近幾年秘魯中央政府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新索爾):

 對外貿易 秘魯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主要出口礦産品和石油、農牧業産品、紡織品、漁産品等。2013年秘貿易總額825億美元,同比增長5.6%,其中出口額415.1億美元,同比減少5%,進口額409.9億美元,同比增長1.8%。主要貿易夥伴為中國、美國、巴西、加拿大等。

  外國資本 1991年3月,秘魯政府修改外資法,取消了對外國投資的某些限制措施,允許外商在能源、電信、自來水等部門投資,利潤自由匯出。2013年秘魯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額(IED)為101.72億美元,同比下降17%。西班牙、英國、美國是秘主要投資來源國。 

  外國援助 2007~2013年度,歐盟向秘提供1.32億歐元援助,主要用於提高政府執政能力和發展社會事業。

  2011年,秘時任外長何塞·加西亞與聯合國駐秘協調員阿裏亞斯簽署2012-2016年度聯合國發展援助框架補充協議,涉及經濟發展、民主執政、社會保護、氣候變化與環保及文化遺産等五個合作領域。德國宣佈將向秘提供500萬歐元援助以支持秘保護雨林及生物多樣性,並計劃于2010至2012年度向秘提供總值2億歐元援助,用於秘開展環保、權利下放和循環飲用水等領域項目。加拿大宣佈在未來4年內向秘提供總額為489萬美元的援助以解決秘國內因採礦引發的社會衝突。

  2012年8月,美洲開發銀行與秘經濟財政部簽署協議,向秘提供1.4億美元的援助,用於支持秘衛生、教育和環境保護。

  人民生活 2013年全國共有醫院511家、醫療中心2096家、衛生所7124個。2011年移動電話和固定電話門數分別為2911萬和297萬。2013年,秘貧困率為23.9%。

  軍 事 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國防委員會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總統任主席。最高軍事指揮機構是武裝力量聯合指揮部,直屬總統領導,成員為三軍司令,並輪流擔任主席。現任聯指司令何塞·奎托·阿塞爾比(JoséCUETOAservi),陸軍司令裏卡多·蒙卡達·諾沃亞(RicardoMONCADANovoa),海軍司令卡洛斯·特哈達·梅拉(CarlosTEJADAMera),空軍司令海梅·菲格羅亞·奧利沃斯(JaimeFIGUEROAOlivos),國民警察司令奧斯卡·貝塞拉·貝拉爾德(OscarBECERRAVelarde)。秘魯實行義務兵制,服役期兩年。

  2009年秘三軍總兵力10.1867萬人。陸軍6.2057萬人,下轄4個軍區和一個臨時軍區,編有5個步兵旅、2個裝甲旅、2個摩托旅、2個山地旅、2個特種旅、1個叢林旅、1個陸航旅和1個縱隊。海軍2.291萬人,設有5個海區,擁有現役巡洋艦1艘、導彈驅逐艦8艘、導彈護衛艦6艘、潛艇6艘、巡邏艇59艘等。空軍1.69萬人,編有4個飛行聯隊,1個訓練司令部。另有約10萬國民警察組成的準軍事部隊。自上世紀70年代引進蘇聯飛機;1989年購買法國幻影—2000截擊機12架;1992年從尼加拉瓜購進蘇制武裝直升飛機19架,1996年從烏克蘭購進米格—29戰機10架。1998年採購蘇—25戰機18架。

  2013年,秘魯國防預算16.26億美元。

  文化教育

  教 育 秘魯政府重視發展教育事業。現行教育體制為:學前教育1至2年,小學6年,中學6年,大學5年。

  秘全國著名高等院校大多集中在首都利馬。最著名的國立大學是聖馬科斯大學(建於1551年),亦是拉美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排名前五位的私立大學分別是:天主教大學、利馬大學、聖馬丁·德彼雷斯大學、裏卡多·帕爾馬大學和太平洋大學。

  新聞出版 全國共有各種報紙及刊物20余種。主要有:《商報》,發行量約28萬份;《快報》,發行量15萬份;《共和國報》,發行量15萬份;《秘魯人報》,發行量25萬份;《太陽報》,發行量3萬份。主要政論期刊有:《假面具》週刊,發行量3.5萬份;《請聽》和《是》各發行1萬份。

  秘魯新聞社和安第斯新聞社為官方通訊社。

  全國共有廣播電臺1107家,除一家國家電臺外,其餘均為私人電臺。影響較大的電臺有:國家電臺、聖羅莎電臺、秘魯節目電臺、團結電臺和聯合電臺等。

  全國共有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90家,其中7家有全國廣播網。電視七台為國家臺,其餘均為商業性電視臺。影響較大的商業性電視臺有拉丁臺(電視二台)、美洲臺(電視四台)、汎美臺(電視五台)、安第斯臺(電視九台)、OK臺(電視十一台)和全球網臺(電視十三台)。

  對外關係 秘魯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強調外交為經濟發展服務。主張在國際事務中遵循國際法、聯合國憲章和美洲國家組織準則,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支持聯合國改革,主張加強聯合國的權威。尊重普世人權觀。重視同美國關係,積極發展同拉美國家關係,支持地區團結和一體化,反對地區軍備競賽,努力拓展同歐盟及亞太國家關係。現與130多個國家保持外交關係。

  秘是不結盟運動、七十七國集團、十五國集團、裏約集團、南美國家聯盟、安第斯國家共同體、太平洋聯盟、拉美一體化協會、拉美經濟體系、亞馬孫合作條約、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南太平洋常設委員會等國際和地區組織的成員國。1998年11月,秘魯正式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2013年,秘繼續推行多元化外交,積極實施自貿戰略,擴大出口,吸引投資,服務於國內經濟發展和“社會融合”。

  【同中國的關係】1971年11月2日建交。2008年11月胡錦濤主席訪秘期間,中秘宣佈建立戰略夥伴關係。2013年4月,秘魯總統烏馬拉訪華期間,兩國將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2012年,兩國繼續保持各級別友好往來。全國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部長杜青林(3月)、中共中央委員、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5月)、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11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12月)相繼訪秘。

  2013年,秘外長龍卡利奧洛(2月)、總統烏馬拉(4月)、國會第二副主席埃古倫(5月)訪華。2014年1月,秘國會主席奧塔羅拉訪華。同年11月,烏馬拉總統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

  兩國經貿互利合作不斷深化。2009年4月,兩國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010年3月協定生效實施。目前,中國是秘魯全球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2013年,雙邊貿易總額146.2億美元,同比增長6%,其中我出口61.9億美元,進口84.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1%和下降0.4%。2014年上半年,雙邊貿易額71.7億美元,其中我出口28.9億美元,進口42.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2%,-5.9%和10.5%。

  中國駐秘魯大使:黃敏慧。館址:JirónJoséGranda150SanIsidroLima27,Perú。信箱:ApartadoPostal375。電話:2220842、4429458(辦公室、值班),4429466(領事部)。國家地區號:511。電傳:(036)25283PECHILIMA。傳真:4429467。網址:www.embajadachina.org.pe。商務處地址:Av.JavierPradoOeste2496MagdalenadelMar,Lima17,Perú。信箱:ApartadoPostal170140。電話:4619536。電傳:(036)25625PECHISLIMA。傳真:4619855。

  秘魯駐華大使:胡安·卡洛斯·卡普納伊(JuanCarlosCapuñay)。使館地址:北京三里屯外交人員辦公樓1單元91號。電話:65322494,65323719。電傳:22278LEPRUCN。傳真:65322178。網址:www.embperu.cn.net。

  秘魯共和國駐華大使館商務處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霞光裏18號佳程廣場A座10層B2。電話:010-84400337,傳真:010-84400833,網站:www.ocexbj.com郵箱:info@ocexbj.com。

  【同美國的關係】秘美1826年建交。美是秘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2006年4月,兩國政府簽署自貿協定,並於次年獲美國會通過。2011年,秘總統烏馬拉、部長會議主席萊內爾等訪美。美副國務卿伯恩斯、南方司令部司令弗雷澤及眾議院代表團訪秘。

  2012年,美國主管西半球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羅伯塔·雅各布森、美國防部長帕內塔、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分別訪秘。

  2013年6月,烏馬拉總統對美進行工作訪問。11月,外長裏瓦斯訪美。

  【同拉美國家的關係】秘重視同地區內國家特別是鄰國的關係,積極推動地區一體化進程,反對地區軍備競賽。

  2012年,秘總統烏馬拉訪問委內瑞拉、智利、阿根廷,在出席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裏約峰會期間與巴西總統羅塞芙舉行會晤,與厄總統科雷亞共同主持第六屆兩國內閣部長聯席會議。秘外長龍卡利奧洛訪問巴西、哥倫比亞、烏拉圭、墨西哥和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總統、墨西哥、巴西、薩爾瓦多和阿根廷外長訪秘。秘魯和墨西哥、巴拿馬簽署的自貿協定正式生效實施,秘正式以地區觀察國身份加入中美洲一體化體系(SICA)。10月15至16日,拉美“太平洋聯盟”高級別小組和技術小組會議在利馬舉行。

  2013年,烏馬拉總統訪問古巴,赴委內瑞拉出席查韋斯總統葬禮和馬杜羅總統就職儀式,赴智利出席首屆拉共體—歐盟首腦會議和首屆拉共體首腦會議,赴蘇裏南出席南美國家聯盟第7次首腦峰會,與墨西哥、哥倫比亞和智利三國元首共同召開拉美“太平洋聯盟”第六屆首腦會議,並會見到訪的巴西總統羅塞芙,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1月,秘外長龍卡利奧洛赴智利出席拉共體—歐盟外長會議和拉共體外長會議。7月至12月,秘外長裏瓦斯出席伊比利亞美洲國家外長特別會議並代表烏馬拉總統出席第23屆伊比利亞美洲峰會,出席第九次拉美“太平洋聯盟”部長級會議、第37屆安第斯共同體外長會議,並代表秘方接受2013-2014年度安共體輪值主席國任命,對巴西進行工作訪問,並會見到訪的巴拿馬外長法夫雷加和洪都拉斯外長阿圭羅。

  2014年1月,烏馬拉總統赴古巴出席第二屆拉美加勒比共同體峰會。2月,烏赴哥倫比亞卡塔赫納出席太平洋聯盟第八次首腦峰會,並對哥進行正式訪問。3月,烏赴智利出席智總統權力交接儀式。7月,烏訪問墨西哥,同墨總統培尼亞舉行會談,雙方簽署安全、氣候變化、教育、旅遊等領域10項合作協議。2月,秘外長裏瓦斯、國防部長卡特裏亞諾赴智利出席兩國政治和協商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

  【同獨聯體國家和東歐國家的關係】蘇聯解體後,秘政府相繼承認獨聯體各國。1997年,秘先後與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和立陶宛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2007年俄國家杜馬副主席佩赫京、俄外長拉伕羅夫分別訪秘。2008年,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對秘進行國事訪問。2011年,俄外長拉伕羅夫訪秘。2012年,秘外長龍卡利奧洛訪問俄羅斯,烏克蘭外長訪秘。2013年,秘魯總統烏馬拉會見到訪的俄羅斯防長紹伊古。2014年1月,秘外長裏瓦斯會見來訪的亞美尼亞共和國外長納爾班迪安。

  【同日本及其他亞太地區國家和組織的關係】秘是拉美國家中接受日援最多的國家。近年來,秘積極發展與亞太國家的關係,加強對太平洋事務的參與,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事務及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協定(TPP)的談判。2011年,秘同日本簽署經濟夥伴協定,同韓國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並同印度正式啟動自貿協定談判。

  2012年,秘總統烏馬拉對日本和韓國進行首次正式訪問,並在出席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裏約峰會期間會晤韓國總統李明博。韓國、阿富汗和阿塞拜疆外長訪秘。秘魯和日本經濟協作協定正式生效。

  2013年,秘魯總統烏馬拉會見到訪的印度副總統安薩裏、來秘出席秘魯—日本建交140週年活動的日首相特使西村康敏議員,赴印尼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21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泰國進行正式訪問,完成秘泰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秘外長裏瓦斯會見來訪的新加坡外長尚穆根。

  2014年1月,日本文仁親王夫婦訪問秘魯。3月,烏馬拉總統會見到訪的韓國總統特使崔炅煥。

  【同歐盟的關係】歐盟是秘重要貿易夥伴和投資來源地。2010年,秘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簽署自貿協定。

  2012年,秘總統烏馬拉訪問西班牙、德國、瑞士、比利時、法國、葡萄牙,外長龍卡利奧洛訪問葡萄牙和瑞典。葡萄牙總理、德國、英國、西班牙、烏拉圭外長訪秘。秘魯—挪威貿易優惠協定正式生效,至此,秘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所有成員國貿易協定全部生效。12月,歐洲議會和秘國會相繼批准歐盟與秘的自貿協定。

  2013年,烏馬拉總統會見到訪的意大利國防部長毛羅。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塔亞尼、西班牙首相拉霍伊、羅馬尼亞總統伯塞斯庫訪秘。1月,秘外長龍卡利奧洛赴智利出席拉共體—歐盟外長會議和拉共體外長會議。12月,秘外長裏瓦斯對西班牙、意大利進行正式訪問。2014年1月,烏馬拉總統會見對秘進行正式訪問的芬蘭外長圖奧米奧亞。

  【同中東地區國家的關係】秘重視發展同該地區國家關係。

  2012年,秘外長龍卡利奧洛訪問摩洛哥和突尼斯,阿聯酋外長訪秘。10月1至2日,第三屆南美—阿拉伯國家峰會在利馬舉行。

  2014年2月,烏馬拉總統訪問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卡塔爾三國。

責任編輯: 劉嘯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