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烏夢達、關桂峰)“3分鐘起名字,10分鐘交好材料。”北京市工商局新版登記註冊網上服務系統日前正式上線,申請人可以自助查詢、自助填報,真正實現了“零見面”辦照。
對不少中國的市場主體而言,過去讓他們要傾注心力的不只是市場競爭和創新等問題,還要應對繁冗的審批程序,全國政協委員、恒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在兩會期間就表示,一個房地産開發項目,還要蓋少則幾十多則上百個章,交一百多項費用,十幾種稅。
不僅是企業,跑斷腿、磨破嘴、交了錢、受了累,也是很多百姓到政府部門辦事的直觀感受。新華社一項網絡調查顯示,流程繁瑣、手續複雜,依然是2014年百姓去政府辦事的普遍感受。調查中,超過78%受訪者認為去政府辦事“很麻煩”或“比較麻煩”,在跑3趟以下就辦完事的還不到三分之一。
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關於今年的簡政放權工作,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再砍掉一批審批事項;再砍掉一批審批仲介事項;再砍掉一批審批過程中的繁文縟節;再砍掉一批企業登記註冊和辦事的關卡;再砍掉一批不合法不合規不合理的收費。
為了應對“權力任性”,中國政府已經打響了一場著力破除審批“當關”、公章“旅行”、公文“長征”等亂象的戰役。
“削減公章,首先是要精簡流程,更重要的是精簡掉這些公章背後不必要的審批權力。”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
近日,北京市43個政府部門首次公佈740項審批事項,接受社會監督。今後,未列入清單的事項將不再以政府部門審批形式進行,交給市場自主決定。
政府減掉權力,相當於“割肉”。有個別地方和部門採取的對策是把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交給行業協會、商會等有行政化色彩的“二政府”。對此,國務院近日發文明確指出,對國務院已取消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嚴肅紀律、嚴格執行,徹底放、放到位,及時糾正明放暗留、變相審批、弄虛作假等行為。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磊表示,簡政放權只是前半句,簡政放權不是一放了之,政府提高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放管結合,才是應有之義。
不知道怎麼起名字、經營範圍不會寫等問題曾經讓很多創業者倍感困惑。在他們眼中,辦照是件專業複雜的事,很多人選擇將註冊登記交給代辦機構完成。
北京市一家農業企業的負責人張先生説,過去工商註冊取個名字挺困難的,反復幾次也過不了。現在網上辦理,可以即時得到名稱的預查結果,經營項目名錄也更明晰,不像過去只能蒙著腦袋瞎選一個。
有“中國矽谷”之稱的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審批窗口少了,但多了不少服務窗口,向創業者提供法律、政策、社保等諮詢和服務工作。
北京一些單位還在繼續優化審批環節上下功夫,比如,北京市工商局推動“三證合一”登記試點,目前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區縣正式實行“三證合一”登記;北京市安監局建立了全部業務集中的網上審批平臺,統一受理行政審批申請。
“這種服務花費不大,但特別能贏得企業對政府的好感。”汪玉凱表示,不僅要簡政有力,把該放的放到位,更要在監管和服務上下功夫,持續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臺,釋放中國經濟的無限活力。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