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經濟形勢 不斷豐富評判指標體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14 09:55 來源: 人民網
【字體: 打印本頁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如何才能正確把握經濟形勢?多位專家在接受人民財經採訪時表示,新時期下既要重視傳統的用電量和貨運量等指標,又要不斷豐富評判經濟運行狀況的指標體系。

6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科學認識判斷經濟形勢的指標體系——從用電量、鐵路貨運量等指標説起》。文章指出,近年來,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新一屆政府敏銳把握經濟運行規律和特徵,不斷創新觀察視角,豐富和完善分析框架。李克強總理多次指出,推動經濟轉型,必須實現有就業的增長,必須保證居民收入同步增加的增長,必須保證資源環境可支撐的增長。這對經濟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也是觀察經濟運行的新視角。

國家統計局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接受人民財經採訪時表示,評判經濟的指標要注意新常態下經濟的特點,由於我國經濟處在比較明顯的轉型時期,需要用不同的指標來全方位、多視角來觀察和分析經濟發展狀況。“大的方面來講,不僅僅要看GDP增長情況,還要看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平衡的情況;細化角度來講,要看經濟增長結構分化狀態、不同産業增長情況、三駕馬車對經濟驅動的變化情況。”

新一屆政府提出了“合理區間”的概念,強調要堅決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對於如何用指標來評判經濟是否運行在“合理區間”,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對人民財經表示,可以用複雜的指標也可以用簡單的指標。簡單來講,新常態下最重要指標是就業,經濟是不是達到一個底線,那就是看就業和失業的這個情況;其次一個指標就是通貨膨脹,如果出現惡性的通貨膨脹,經濟就會出現大問題。“複雜來講,用電量、鐵路貨運量、銀行的信用指標也能反映經濟的變化,但反映出來的信息要去分析,不能簡單判定用電量增長經濟就增長、用電量下降經濟就下滑。要考慮到所存在的條件,在不同的經濟結構、不同的基礎水平以及不同的條件下,反映出來的信息是不一樣的。”

《人民日報》文章指出,經濟是一個複雜的系統,評價經濟運行的走勢,需要選擇若干符合當時生産力水平和經濟結構現狀、緊扣經濟基本脈絡的經濟指標。新時期下,推動形成更為科學、完善的分析框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潘建成表示,要抓住指標建設方面的薄弱環節來進行完善,除了傳統的統計方面,還要在很多方面進一步的深入和細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服務業的統計指標有待加強,現有的統計方法中,服務業統計方面相對來講不夠紮實,與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還不相適應;第二,就業統計也需要加強,國家統計局在努力完善就業統計方面,包括調查失業率,正在進行試運行,相信將來會有更多頻率的關於就業方面的統計數據來投入使用;第三,收入也需要更完善的數據,不同地區、行業就業的變化情況能反映出經濟變化下不同群體收入也在變化。第四,投資行為的變化的統計對金融的安全、穩定非常重要。

劉尚希也認為,評判經濟運行的指標體系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止的,隨著中國經濟進入轉型升級階段,用來評判經濟運行狀況的指標體系正在不斷地深化拓展和豐富完善。

當前,儘管經濟運行存在較大下行壓力,但從就業、收入和節能等綜合指標來看,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潘建成表示,我們應該有信心,中國經濟能長時間保持中高速的增長。“最重要的是要有改革的決心,要堅定不移地區推動改革發展,將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目標堅決落實到位。只要堅持改革不放鬆、結構調整不放鬆,充分利用好我們的有利條件,保持中高速增長是沒有問題的。不僅沒有問題,而且能促進産業向中高端發展。”(楊曦 王子侯)

責任編輯: 溫雅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