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經濟增長速度,始終是時下中國經濟最熱的關注點。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實現7%的增長率,從已公佈的31個省市自治區上半年經濟增長狀況來看,我國整體經濟形勢比較樂觀。儘管這個成績符合預期甚至略高於預期,但它引發的關注和討論並沒有平息。
如何評價“7%”這個速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告訴《新常態·光明論》欄目,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保持在合理區間、穩中求進。之所以表現比預期要好主要是政府宏觀調控採取多方面措施,這些措施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支持經濟由回落轉向平穩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各個方面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和信心開始增強,這是難能可貴的。
而關於下半年及全年經濟增長率也成為各專家爭論的焦點。對於部分研究報告提出的全年經濟增速7%目標或無法實現説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明確告訴光明網記者:“這個觀點我不同意,我覺得完成今年7%的增長目標是沒問題的。”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分析看來,上半年經濟增速已現企穩築底跡象,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速會維持在7.1%左右,而全年增速或略高於7.0%。
如何評價上半年7%的增長速度?
201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7%,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均為7%。與2014年以來的增速下行態勢比較,經濟增長趨穩的態勢比較明顯。
張立群表示,上半年經濟增速穩中求進,“穩”表現在7%的經濟增長穩定在合理區間,“進”表現在調結構、轉方式、深化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從上半年的經濟指標來看,政策效果已初步顯現,“穩增長這個目標開始初步表現出來”。張立群表示,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複雜背景下,依託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依託政府有力的宏觀調控實現經濟增長由落轉穩,可以説成績是難能可貴的,而這個結果也鼓舞了各個方面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7%的增長速度是否被高估?
“GDP增速7%”是今年政府為經濟增長預設的目標。上半年一季度、二季度都是7%,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據,因而有外媒稱中國GDP的平減指數相對較低,GDP或被高估。對此,劉向東表示,這個誤解首先源於其對中國核算方法流程的不理解,誤用支出法的一個邏輯。GDP平減指數=現價GDP÷不變價GDP,平減指數不是統計“算”出來的價格指數。GDP核算通常先要計算不變價GDP,而不可貿易部門如多數服務業不會受到國際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下跌的影響。
此外,從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來看,劉向東認為GDP增速沒有存在高估的問題。劉向東分析認為,上半年經濟數據透露出四大亮點:第一是服務業主導的經濟轉型日益顯著,上半年第三産業對GDP的貢獻比重達到了49.5%,其對GDP的拉動達4個百分點,在工業拉動持續下滑的背景下,回升的主要動力來源於第三産業。
其次,消費驅動的增長循環正在形成。上半年消費對GDP的累計貢獻達60%,而發達國家諸如美歐、日本其消費對GDP的拉動貢獻也就在60%-70%之間。此外,投資需求不足是這次經濟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而從上半年的數據來看,經濟增長正在降低對投資的依賴。1-6月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1.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5%),增速比1-5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3%超過GDP增速,且快於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為2.83,較上年同期縮小了0.04,也就意味著離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的目標又更進了一步。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