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潛力加改革紅利仍可保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13 16:28 來源: 光明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新常態”一詞被用來描述近年中國經濟呈現的新發展態勢,關於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始終是輿論的焦點。有觀點認為,為保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至少應維持8%。對此,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表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能一味圖快,目前保持經濟增速7%左右就很不錯。而過去兩位數增長速度的結束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在走下披路,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告訴光明網記者,固有的增長潛能加上改革紅利仍可保障中國經濟在世界上保持領先的中高速增長。那麼在經濟減速換擋的新常態下如何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宇認為,最關鍵的在於提質增效,實現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變。

圖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在光明日報社

厲以寧:提質增效要和結構調整緊密結合

有觀點認為,為保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至少應維持8%左右。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日前在光明日報社表示,我們辦事要符合經濟規律,過高的增長速度對中國經濟短期可以,但今後長期這樣下去是不行的。“産能過剩怎麼辦?所以我講經濟增速6.5%就行了”,厲以寧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能一味圖快,目前保持經濟增速7%左右就很不錯。

“經濟增速圖快結構沒調整好就會有大包袱”。厲以寧認為,産能過剩仍是目前經濟發展的短板,提質增效一定要和結構調整緊密結合在一起。以東北老工業基地為例,之所以包袱太重就是因為經濟結構沒有調整好。東北三省曾在全國經濟發展中有過一枝獨秀的“黃金十年”,但今年上半年東北三省經濟增速則全部落入倒數區間。“一定要狠下決心”,厲以寧指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關鍵在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唯有如此方能談提質增效。

“産品更加個性化,服務業更人性化,中國品牌要打到國外,把消費留在國內”。厲以寧表示,當今時代日新月異,未來二十年以後的市場什麼樣子我們現在很難預料。但有一條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個人交流範圍越來越小、個人信息獲取越來越多,厲以寧強調:“我們要感到壓力在增大,因為國際市場上只認最優不認次優,退而求其次,次優仍然會被淘汰”。

圖為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

蔡昉:增長潛能加改革紅利仍可保中國經濟世界領先的中高速增長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告訴光明網記者,中國經濟有下行壓力但並不是在走下坡路。蔡昉表示,過去經濟增速兩位數增長的時代已結束,但我們的經濟增速不會跌到發達國家最低的水平上。實際上新常態下保持7%的經濟增速在世界範圍來看仍是中高速增長。蔡昉指出,從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來説,只有趕超的國家才會實現非常異常的高速增長,而過去三十多年裏,我國經濟實現了10%左右的高速增長,趕超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增長潛能加上改革紅利仍可以保障中國經濟在世界上領先的的中高速增長”。蔡昉指出,生産要去的供給、資本、土地還有人力資本及生産力的進步速度等這些固有的經濟潛力還在。而當前體制因素仍在束縛生産力的提高,通過改革破除制度障礙還可以獲得改革紅利,保障經濟增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而能不能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關鍵在於經濟增長質量。“製造業立國”,蔡昉表示,中國的産業結構還應高度重視製造業,但不是靠數量取勝,而是到了追求中高端産業結構的發展階段。“製造業可以常變常新”。德國當年是製造業強國,現仍是現代意義上的高端製造強國,其關鍵在於産業結構一直處於創新之中,所以製造業沒有消亡,也沒有成為夕陽産業。蔡昉認為德國經驗值得我國借鑒。

追求質量是經濟內涵式增長的“常“。過去的消費模式不需要創新只需要在數量上滿足需求,這個階段是以短缺或者小富的社會現狀相適應的。而現在是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與這種模式相適應的必須要追求産品創新。蔡昉指出,新常態下以平常心追求質量是必然之路。

為此,蔡昉建議儘快推動國家質量立法,通過質量引領促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比如深圳正在逐步推進經濟特區質量促進條例的出臺。蔡昉指出,追求質量需要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但也要更好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力,“要不然沒有需求更高質量的動力“。蔡昉表示,政府應著眼于三個機制的建立:確保企業追求質量的激勵機制;完善保障質量的監管體制;為增長質量建立微觀可控機制。

張宇: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實現速度向質量的轉變

目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夠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發展、實現全面小康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宇認為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推動中國經濟由速度型向質量型轉變。

堅持創新驅動戰略。新常態的發展歸根到底是要從要素投入變成創新驅動。張宇認為,當前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帶來巨大挑戰和難得的機遇,經濟能不能發展關鍵在於新的條件下能否在創新驅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以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

擴大內需,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張宇表示,經濟發展歸根到底是滿足人民需求,所以應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推動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擴大新型戰略産業的比重,淘汰落後的産能、整頓削減過剩産能以提升中國經濟的效益和質量。

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張宇表示,隨著簡政放權、全面深化改革力度的加大將為創新提供更大的動力,更加尊重市場規律,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把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更好的結合起來;把市場的有效和黨政有為這兩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才能推動經濟更快發展。

此外,張宇表示,中國經濟要實現發展也要把握世界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機遇。2008年之後,經濟大調整的趨勢非常明顯,目前新一輪的危機是不是正在到來?面對新的形勢沉著應對挑戰,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在大變動中把握髮展的主動權。中國幅員遼闊,經濟體系完善,我們有獨特的發展空間優勢,目前強調著手實施西部開發、東部振興、中部崛起、京津冀協同和長江經濟帶的發展,這些都是下一步新常態下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戰略支撐點,張宇指出:“做好這幾方面的工作,我們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由速度型向質量型轉變”。(光明網記者張琳)

責任編輯: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