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中東歐農業合作蓄勢待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23 09:22 來源: 央視網
【字體: 打印本頁

    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議”即將在中國舉行,保加利亞總理博伊科·鮑裏索夫屆時將率團參加此次峰會。去年12月,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議發表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貝爾格萊德綱要》,根據該文件,各方歡迎並支持保加利亞牽頭組建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促進聯合會,邀請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相關機構、企業及團體自願參與。2015年6月26日,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促進聯合會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正式成立。

  關於聯合會的職能,格萊夫介紹説中國-中東歐農業合作聯合會在以下五個方面開展具體工作:一是促進16+1相關國家各部門之間的合作;二是組織農業領域的國際會議、專題討論會、培訓等以促進農業合作;三是在中國或中東歐國家建立協調與合作平臺,組織農業經貿合作論壇;四是建立中國-中東歐農業合作數據基地,方便雙方分享相關數據;五是搭建中國與中東歐各國有關機構、組織、協會、企業之間的聯絡網,方便雙方的業務往來、信息交流。瓦希爾·格萊夫説:“我們希望通過努力,深化中東歐16國之間在農業與食品領域的區域合作,並拓展與中方在該領域的合作。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産品消費國,我們將致力於在農業領域提升對中國投資者的吸引力,並成為中國、中東歐農業合作的實際推動者。”

  歷史上,保加利亞曾被稱為歐洲的“菜籃子”,有著悠久的農業傳統。近年來,由於政治經濟體制轉軌不順等原因,農産品銷路不暢,農民耕種熱情不高,農業發展一直停滯不前,此次牽頭成立農業合作聯合會,對保加利亞乃至整個中東歐的農業發展無疑都是一次重要的機遇。瓦希爾·格萊夫分析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産品進口國之一,中國的農産品一方面來自於在中國的經貿戰略中佔據重要地位的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另外則是進口自中國地緣政治上的夥伴國,如拉美、非洲和俄羅斯等。因此,中東歐國家的農産品如何與上述國家競爭並在中國市場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就成為其對華戰略的重中之重。在他看來,關鍵在於能否贏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他説:“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知道消費者想要什麼,並且儘量滿足他們的需求。每個市場都有其特點,中國市場也不例外,消費者也有自己的特定需求。雖然對於中東歐國家來説,進入中國市場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營銷策略,但這一點並不是問題,因為中東歐國家的企業可以通過其在上海、杭州、重慶和其他自貿區內建立的國家館,以最小的代價和最低的風險去開拓中國市場。

  格萊夫所説的國家館,其實就是外國在中國自貿區內開設的推介自己特色商品的平臺,通過它們,中東歐國家企業可以了解到哪些産品是中國消費者需要的,繼而通過必要的評估,對自己的市場策略進行補充發展。保加利亞恰恰是第一個在中國開設國家館的國家。今年10月26日,保加利亞國家館正式簽約入駐杭州新天地·跨貿小鎮,這是跨貿小鎮即將推出的“海彼購”跨境保稅國際街開闢的第一座國家館。保加利亞館將成為連接中保合作的一座橋梁,也將成為展示保加利亞産品的一扇窗。明年,雙方還將商討在上海自貿區開設保加利亞館。而中東歐的其他國家也將陸續加入這一合作項目,在中國建立推介各國産品的國家館。格萊夫認為,國家館的建立奠定了雙方進一步合作的堅實基礎。

  對於中東歐國家來説,中國不僅是他們的農産品消費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資來源國之一。近年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意願越來越強烈,很多國家也都制定了專門的政策,吸引中國的投資。具體到中東歐國家,格萊夫強調,中國投資者選擇投資目的地往往採取區域性戰略,這一點或許將成為中東歐地區的一個重要優勢。他説:“鮮為人知的是,中國投資者對中東歐市場的投資遵循著一個區域戰略,即訂單農業。訂單農業是近年來農戶與農業企業之間的一種新型的合作方式,得益於這一戰略,我們能夠吸引中國的投資者在中東歐投資農業。”

  格萊夫強調,中國市場規模龐大,只有充分利用雙方的互補性,中東歐國家才能夠有機會滿足中國投資者的需求。而16+1合作機制及其框架下的各項舉措則可以從根本上保證中國與中東歐各國在農業領域實現合作共贏。他表示,保加利亞農業食品部以及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促進聯合會將繼續協調、鼓勵、促進中國與中東歐企業間各項合作倡議的落實、合作項目的進展以及雙方的互聯互通。他透露,目前中保正就在保東部港口布爾加斯建設物流中心展開磋商,該中心如能順利建成,無疑將會為中國企業在保投資提供更多的便利,也將使保加利亞在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中佔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責任編輯: 劉嘯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