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解讀:47次提改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2-23 16:36 來源: 北京青年報
【字體: 打印本頁

  記者統計發現,公告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是“改革”,共出現47次,其中“結構性”改革15次。此外,以下詞語出現的頻率也較高,“創新”出現13次,“供給”出現11次,“新常態”出現8次,“住房”出現7次。

  關鍵詞一:結構性改革 15次

  會議公告中,15次提到結構性改革,其中3次涉及“供給側改革”。此外,會議還強調,推進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主要包括:國有企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銀行體系改革、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對於“結構性改革”的含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在接受《經濟日報》採訪時指出,一方面,深化改革本身涉及很多領域,需要明確改革思路,對“先改什麼、後改什麼”做出結構性安排,確保改革平穩有序推進。另一方面,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很多問題並不是單一的問題,而是多個矛盾交織疊加形成的結構性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結構性改革。李佐軍認為,中國目前的結構性問題主要包括産業結構、區域結構、要素投入結構、排放結構、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等六個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二:供給 11次

  在本次會議的公告中,3次提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一詞共出現11次。其中,“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和“擴大有效供給”寫入明年經濟的“五大任務”。此外,公告還提到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並指出在制度上、政策上要提高有效供給能力,通過創造新供給、提高供給質量,擴大消費需求。

  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日前在一次發言中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一直實行擴大內需的戰略和政策,但目前經濟還在下行,工業品的價格在持續下跌,企業效益下滑,“顯然這些問題已經很難再用需求不足來解釋了。”

  楊偉民認為,經濟下行或與以下方面的問題有關。一是我國的供給體系總體上具有外向型的特點,但現在外需減少,有些産業産能過剩;二是國內的供給體系沒有及時跟上中等收入群體迅速擴大而變化了的消費結構;三是過去供給體系能適應排浪式消費,但滿足多樣化、個性化消費的能力相對比較差;四是有些産業的産能已經達到了物理性的峰值,有些産業,達到了資源環境約束的承載能力峰值。五是我國的供給體系,總體上呈現一種中低端産品過剩,高端産品供給不足的狀況。

  關鍵詞三:住房 7次

  本次會議將“化解房地産庫存”寫入明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當中。

  在今年11月10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提出要化解房地産庫存,促進房地産業持續發展。由此,“去庫存”開始引發廣泛的輿論關注。

  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雲昌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應該清楚地看到,雖然談的是去庫存,但實際指向的問題是經濟回落。

  公告指出,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産市場。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

  今年11月初,李克強在《人民日報》上發文指出,實現“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産業邁向中高端水平”需要擴大內需,而新型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也是最大的結構調整。李克強指出,要通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增強城鎮就業和公共服務能力等舉措,著力解決好“三個一億人”問題,這其中就包括到2020年解決約一億進城常住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的目標。(趙婧姝)

責任編輯: 薛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