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城市園林功能的全面釋放國務院參事 劉秀晨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以園林綠化為代表的生態建設也同時前行。所有把園林綠化放在重要位置的城市,走到今天都會看到給城市帶來的巨大紅利,從而獲得城市發展的主動權。 現代園林的生態、休憩、景觀、文化和減災避險五大功能的定位,已經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其中“生態優先”“以人為本”和“生物多樣性”的基本理念,在這些功能中佔據主導地位。 綠化是改善城市生態唯一的主動手段。世界三大生態體系包括森林、海洋和濕地草原。通過國土綠化和城市綠化所獲取的綠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吐故納新,給地球帶來的生態支持幾乎成為改善生態的唯一手段。城市只有通過大綠量和好綠質才能有效地改善生態。這正是中國所有城市綠地率不能少於30%(現在大概都在35%以上)的基礎依據。 城市綠地的休憩功能顯而易見。過去公園是城市的“奢侈品”,因為公園太少,大部分還要收費。今天公園已經成為大眾健身和消遣的必需品、“消費品”,綠地已經變成散步、健身、歌舞、戀愛和與孩子共享天倫的依戀空間。到綠地裏休憩已經成為家庭工作之外的第三種生活方式。 園林是城市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城市文化的深厚是人們閱讀一個城市最好的體驗,他代表著城市的精神、身份和驕傲。有些園林本身就是城市文化。北京的天安門廣場、頤和園、杭州的西湖、長沙的橘子洲頭、還有屈原、魯迅、昭君以及那美麗的珠海漁女哪一個離得開園林呢? 景觀幾乎成為園林的代名詞。它與美麗、生機、深邃和自然緊密相連。城市行道樹鬱鬱蔥蔥,作為城市“綠色的裙衣”佔據了城市空間的主要視野,是城市景觀重要的主旋律。具有城市名片之稱的綜合公園、廣場、河道和綠地不僅是解決百姓休憩的歸宿,同時把人們融化在綠色空間中,陶冶體驗著自然美。 園林是城市避險的開敞空間。唐山和阪神地震以及北京的非典,多種城市災害都向人們提示著園林空間的避險功能。不少大城市已經把它納入城市避險空間的規劃。這一功能還沒有得到普遍認同,更加應該給予關注。建築密度過大、樓層過高、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已經為城市災害預埋了太多的潛在危險,城市綠地空間幾乎成為避險的唯一選擇,各類規劃都應拿出用綠地來解決城市避險的招數。 近年來,城市綠化隔離帶、楔形綠地、綠廊、綠道、綠心等不僅形成強勢的綠色空間,城市人因環境和生活質量的提升,也大大增強了文化自信,人的氣質風貌在新園林中變得豪邁、自律和熱愛家園。人的情感在不經意中得到昇華,城市園林環境在改變著人,這種改變是悄悄的、不經意的,又是革命性的。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