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民生改善繼續邁出步伐 國務院參事 王石奇 全國兩會召開,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其中改善民生方面的情況尤其引人關注。我們高興地看到,雖然去年全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減緩,但是關係億萬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建設,非但沒有因為這樣一個背景放慢了腳步,而是邁出了新步伐。這得益於黨和國家正確的執政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閉幕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莊嚴承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李克強總理去年做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要持續推進民生改善”,“要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目的”。此外,還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強。 一是6.9%實為中高速增長,無需過慮。去年國家把多年的高速增長調低到7%左右,適應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符合規律,富有理性。一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帶領全國人民深化改革,頂住壓力,迎接挑戰,實現6.9%,來之不易,十分珍貴。有了這個增長速度,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就有了基礎,前進路上的各種矛盾與困難就不難克服和化解。 二是國家財政用於民生改善的投入繼續加大。經濟增速放緩,無疑會影響到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回想去年初7%的增速提出來後,不少人擔心增速減緩,錢袋子要吃緊了,百姓的民生是否會受到影響。現在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在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情況下,政府保民生的決心沒有減弱,力度不降反升,增幅超過總支出的增長。比如,全國教育增8.4%,醫療衛生和計生增17.1%,社會保障增16.9%,城鄉社區增11.5%,城鎮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實際達到390元多,等等。 三是國家的政策措施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活力。適應新常態,推進調結構、轉方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製造2025”,這些都是經濟發展的正能量,卓有成效地緩解了經濟增長減速的負效應。很多企業、部分行業的效益得到改善,第三産業增加值較上年增8.3%,佔GDP的比重為50.5%,促進了生産和消費,群眾生活有所改善。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966元,同比增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7.4%,農民去年實際增收7.5%。 此外,幹部作風的轉變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推進民生改善,幹部作風是關鍵。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開展以來,領導機關和幹部的作風得到轉變。扶貧工作轉向力求實效、精準度,去年農村減貧1442萬人。各級政府簡政放權,有關部門適應新常態,改革商事,2015年新登記企業443.9萬戶,同比增加21.6%,平均每天1萬戶以上。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