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十三五”期間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及照料保障制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17 13:17 來源: 國務院參事室
【字體: 打印本頁

“十三五”期間加快建立和完善
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及照料保障制度
國務院參事  馬力、葛志榮
原國務院參事  任玉嶺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趙德潤

李克強總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

“十三五”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難得的重大機遇期,因正處於少兒人口下降、老年人口緩慢上升、撫養比最低的深度“人口紅利”時期。“十三五”末則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由快速發展向加速發展的重要轉捩點,預計2020年60歲以上人口將達2.43億,2025年將驟升至3億,2040年將達4億。同時,目前我國9000萬殘疾人中52%是老年人、達4700萬,80歲以上高齡老人24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3700萬。從發達國家發展歷程看,伴隨人均預期壽命提高,患慢性病、常見病的老年人將不斷上升,高齡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將不斷增加,養老護理等需求將持續迅速擴大。因此,緊緊抓住“十三五”我國老齡化尚處於溫和發展的最後機遇期,加快構建和完善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及照料保障制度、推進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迫在眉睫。

加強中國特色養老服務事業頂層設計。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雖然人均GDP大幅增加,但仍然面臨未富先老的挑戰,加之老年人口基數龐大,養老服務業形勢比日本、韓國等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更加嚴峻。目前,我國家庭平均人口已降至3人,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家庭小型化的發展養老問題將難以為繼,尤其農村比城市更加嚴重。養老護理社會化成為大勢所趨,以依靠子女養老的模式正向以社會支撐的家庭養老為主的模式轉變。建立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已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必須加強具有中國特色養老服務事業的頂層設計,加快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及保障制度建設。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抓緊研究實施方案和開展試點,並於“十三五”期間儘早在全國推廣。

抓緊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依據我國國情,亟須建立和完善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鋻於國家財力及傳統文化影響,現階段仍然主要依靠家庭養老模式,但隨著家庭養老能力日益弱化,必須以社區為依託開展養老服務,提升家庭養老能力。國家養老服務政策進一步向基層傾斜,儘快完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面向家庭的社會組織及服務商,使老年人獲得便捷、可及的服務,並建立老年人不脫離家庭親情的社區照料中心,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心理需求。同時,加快發展公益性和非盈利性養老服務機構,特別亟須推動以高齡及失能半失能老人護理為重點的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提高失能半失能尤其是需要臨終關懷的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質量和尊嚴。

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護理保險制度。在發達國家,老年福利財政支出中老人護理費用佔的份額最大,老齡化社會的長期護理費用高於常規醫療費用。我國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公共財政負擔也將日益加重。“十三五”期間亟待需要在通過整合現有社會保障制度、降低企業和個人負擔的前提下,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護理保險”制度。按照保基本、補短板的原則,設立中央和地方財政、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的繳費分擔機制,制定40歲及以上在職及退休人員法定繳費政策;防止過分吊高保障預期,合理制定老人護理等級標準,建立由護理等級決定的差異化護理費用發放機制,既可保障對各類老年人得到相關關懷、照料等服務,又可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到刀刃上。

構建預防為主、醫養康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養老服務需求巨大,不能全部依靠政府,要充分調動社會資本、社會力量進入養老服務業。政府通過購買服務,將政府的養老福利和護理保險金以補人頭、補床位的方式,直接支付給社區和養老機構。同時,國際經驗顯示,以預防為主的養老服務可減少30%的護理費用支出,因此,我國亟待建立以全科醫生為樞紐連接社區與家庭,以預防為主、醫養康結合的養老服務運行模式。尤其對老年智力殘疾(癡呆症)的預防和康復給予高度關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實現家庭、社區、機構養老與醫療衛生相結合,儘快建立醫療衛生與社會保障、民政等相關部門合作機制,解決養老機構的衛生準入和醫保定點。

加大養老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前我國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僅22萬,而有資質的僅2萬,與1000萬護理人員的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同發達國家相比養老技術水平、服務能力、收入水平差距巨大、嚴重偏低,亟待超常規的培養、培訓專業護理人才、從業人員。“十三五”期間,下大力氣加強現代護理學科建設,開設護理專科和專業,開展護理服務人員培訓,學習發達國家養老護理的先進理念和技術,開展高端護理人才的聯合培養,建立護理職業資格等級考試製度和與之相匹配的薪酬制度。加強對子女開展家庭養老及護理知識的普及,並鼓勵老人參與老老介護的互助活動,促進全社會參與為老服務。

當前亟須引起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發展養老服務業對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進供給側改革意義重大,但當前也出現了嚴重影響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的問題,需要給予高度關注。出現把國家支持養老機構建設作為謀取暴利“新機遇”的現象,利用國家支持政策、賺取國家補貼,大肆圈地,動輒幾百畝、上千畝,大搞高“養老”收費,實質為搞房地産,嚴重偏離和干擾國家養老服務政策實施,給養老服務業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後患。對此,迫切需要開展全國性檢查,並及時遏制和糾正;今後應嚴格審批,對謀取暴利的投資養老項目,不允許享受國家養老用地優惠和相關補貼,杜絕名為“養老”實為房地産開發的不正之風;規定凡是以養老服務為目的已徵用土地的項目,必須開展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服務;修訂《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養老用地優惠和相關補貼條款,進一步完善保證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立足我國國情和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力爭“十三五”期間初步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及照料保障制度,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馬 力

簡歷:

女,1950年1月生,北京市人。民建會員。國家人口計生委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司巡視員。曾任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長期從事社會人口領域的戰略研究和政策諮詢等工作。2009年11月被聘任為國務院參事。(簡歷來源:國務院參事室網站)

責任編輯: 劉嘯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