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017-10-17 15:48 來源: 工業和信息化部
【字體: 打印

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新成就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 苗 圩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我國工業和信息化成果豐碩的五年。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治國理政全局和民族復興大業,就大力振興製造業、加快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提出一系列新論述,引領和推動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了新的輝煌成就。特別是,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的歷史性交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加強戰略謀劃和前瞻部署,瞄準“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開啟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偉大征程,使我國工業和信息化事業邁入了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創新發展,加快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穩步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多措並舉穩增長,實現工業通信業平穩較快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工業是立國之本。工業穩則經濟穩,工業穩增長關乎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穩定。面對一段時間內工業下行壓力,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産業政策要準的要求,狠抓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努力解決行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確保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一)投資活力有效激發。穩定工業增長,投資具有關鍵作用。我們推動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産業投資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先進製造業産業投資基金,改善投資環境和改進投資服務,引導社會資金投資先進製造領域、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産業創新發展。得益於一系列穩投資的綜合性政策措施,我國工業固定資産投資從2012年的15.46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22.78萬億元。製造業投資佔工業投資的比重從2012年的80.8%提高到2016年的82.4%。我們將技術改造作為穩定工業投資的重要抓手,鼓勵、支持和引導企業實施了一批産業關聯度大、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的技術改造項目。2013年-2016年,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3%,其中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4.3%。2016年技改投資佔工業投資的比重為40.6%,比2012年提高7.7個百分點,成為帶動工業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

(二)消費潛力不斷釋放。我們積極應對外需下降帶來的不利影響,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需求,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在穩定擴大傳統消費的同時,培育壯大信息消費、綠色消費等新興消費熱點,釋放內需潛力。受益於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徵以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汽車消費持續增長。2016年,中國汽車産銷分別完成2811.9萬輛和2802.8萬輛,産銷量穩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産業迅猛發展,産銷量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有望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積極推動國務院兩次出臺促進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擴大內需潛力的政策措施,促進信息消費蓬勃發展。信息産品供給水平不斷提升,手機産量和市場規模全球第一,2016年生産智慧手機15億部,佔全部手機産量的74.7%。家庭居住、個人穿戴、醫療健康等新型智慧硬體層出不窮。線上線下融合業務創新活躍,在線醫療、在線教育等持續擴大,交通出行、旅遊住宿、餐飲外賣等領域的新型消費迅速興起。信息消費規模由2013年的2.2萬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3.9萬億元,年均增幅達21%,間接帶動經濟增長10萬億元以上。

(三)開放合作日益擴大。我們積極貫徹對外開放戰略,協調“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加快落地,搭建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平臺,支持境外産業合作園區建設,加快推進與周邊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工業通信業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上開放合作。2016年我國工業品出口達到1.99萬億美元,佔全球的1/7,是最大的工業品出口國。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産品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2016年機電産品和高技術産品出口占貨物出口的比重分別達到57.7%和28.8%。製造業“走出去”步伐加快。2016年我國在境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701.1億美元,其中製造業對外投資310.6億美元,佔對外投資總額的比重從2013年的9.6%上升到18.3%。“中國製造”的品牌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通過各方面積極努力,我國工業通信業克服重重困難,頂住下行壓力,呈現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2013年-2016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7%,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0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24.8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2016年,我國信息通信服務業收入規模超過2.4萬億元,較2012年增長80%,其中互聯網行業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40%,成為全球互聯網第二大力量,規模和應用優勢明顯。企業效益水平整體良好,單位勞動産出明顯提高。2013年-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3.8%,利潤總額年均增長3.1%。軌道交通裝備、通信裝備、電力裝備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群體。10家企業進入全球互聯網企業市值前30名。中小微企業活力不斷迸發,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加速形成。

二、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産業加速向中高端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把創新擺在製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突出抓重點、強基礎、補短板,完善國家製造業創新體系,提升工業基礎能力,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産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為工業通信業提質增效升級提供強勁動力。

(一)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作為“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五大工程之首,是彌補創新鏈條的斷裂環節,特別是解決從實驗室産品到産業化之間的“死亡之谷”問題的治本之策。在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我們出臺《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實施指南(2016年-2020年)》,印發《關於完善製造業創新體系 推進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以産業化應用為導向,著力構建完善以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為核心節點、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為重要補充的國家製造業創新網絡。2016年6月,批復成立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同年12月批復籌建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由頂層設計進入實施階段。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對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總體佈局進行論證,確定了近期重點建設的22個領域,2017年7月公佈了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升級為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條件。至此,初步形成了創新中心佈局、培育、遴選、運行、可持續發展等一整套工作措施,為穩步有序、高標準統籌推進國家和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目前,各地正在培育建設的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已有35家。

(二)工業基礎能力不斷夯實。工業基礎直接決定著産品的性能和質量,是製造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和支撐條件。我們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通過重點項目帶動,突破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的工程化和産業化瓶頸問題,構建産業技術基礎服務,加快補齊制約製造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的突出短板。2013年以來,累計支持314個工業強基示範項目,已經取得30多項突破性成果,確立了19家産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有力支撐了重點行業整體升級。為推動工業強基示範項目産品成功走向市場,我們制定工業強基工程重點産品和工藝“一條龍”應用計劃實施方案,推進重點應用近50項,涵蓋動力電池隔膜材料、微電機系統傳感器、新型城市軌道交通軸承、發動機電噴系統、石墨烯等基礎産品,打破了國外壟斷,解決了一批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先進基礎工藝的“卡脖子”問題。

(三)高端裝備創新發展取得重要突破。高端裝備作為製造業的高端領域,體現了一國製造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我們把裝備升級作為“中國製造2025”的重點,啟動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加快實施高檔數控機床、“兩機”、大飛機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積極推動重大裝備産業化,大國重器技術水平重大突破捷報頻傳。世界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遙感衛星“高分四號”發射入軌交付使用,北斗衛星導航區域系統全面建成投入運營,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成功交會對接,全球首顆量子衛星發射成功,C919大型客機兩次試飛均獲成功,ARJ21支線客機投入商業運營。載人深潛器(蛟龍號)、海底金屬礦産勘探開發裝備(藍鯨1號)等進入世界第一梯隊,自主研製的“海鬥”號無人潛水器使我國成為繼日、美之後第三個擁有研製萬米級無人潛水器能力的國家,長江三峽升船機刷新世界紀錄。多軸精密重型機床、40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等産品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速動車機組,成為我國製造業發展的世界名片。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機器人本體優化設計及性能評估、高速高精度控制等技術取得積極進展,工業機器人産量約佔全球的1/4。

(四)軍民融合發展向縱深推進。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時代發展要求,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部署。我們充分發揮軍民結合、寓軍於民武器裝備科研生産部際協調小組作用,推動軍地相關部門在投資、稅收、軍品市場準入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聯合舉辦三屆軍民融合高技術成果展覽會,一批軍民融合高技術項目結出了豐碩成果。持續擴大軍工開放,放寬市場準入,目前已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許可證的單位中,民口單位已佔軍品科研生産許可證單位總數的三分之二,民營企業數量由2012年不足500家增長到1169家,增長幅度超過130%。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功能不斷優化,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軍民結合)的區域示範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軍轉民”“民參軍”目錄推動軍民技術成果雙向轉化應用和産業化發展的作用日益顯現,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管理必須確立的戰略思路,是一場關係全局、關係長遠的攻堅戰。工業是實現發展升級的“國之重器”,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我們突出抓好工業領域去産能、降成本、補短板等工作,著力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推動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

(一)去産能任務超額完成。下大力氣堅決打好去産能這場硬仗,配合製定獎補資金、職工安置、環保、金融等方面8個配套政策,會同相關部門組織開展淘汰落後、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和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推動建立上下聯動、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和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2013年-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産能4800萬噸、煉鋼5700萬噸、電解鋁110萬噸、水泥(熟料和粉磨能力)2.4億噸、平板玻璃8000萬重量箱。2016年全年鋼鐵行業去産能超過6500萬噸,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017年6月底,全面取締了“地條鋼”,1-7月提前完成全年化解鋼鐵産能預定目標任務,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過剩産能化解工作穩步推進。緊緊抓住“僵屍企業”處置這個牛鼻子,推動出臺産業重組和處置僵屍企業的指導性文件。寶鋼、武鋼聯合成立寶武鋼鐵集團。隨著淘汰落後和化解過剩産能深入推進,鋼鐵等行業生産經營狀況整體好轉。

(二)企業成本負擔進一步降低。我們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後取消下放調整行政審批事項30項,佔原有行政審批事項的53.6%,全部取消了非行政審批事項,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推進行政許可網上“一個窗口”辦理。充分發揮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協調聯席會議機製作用,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公佈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建立常態化公示制度。開展涉企收費清理規範專項行動,為企業減負超過1000億元,取消涉企保證金項目150項以上。推動出臺關於金融支持製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穩妥推進産融合作,開展産融合作城市(區)試點,疏通金融進入實體企業的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繼續推進融資擔保體系建設,開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推動金融機構和供應鏈核心企業對小微企業供應商提供應收賬款融資。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52元,比上年下降0.1元。今年1-8月,成本降幅進一步加大,同比又下降了0.12元。

(三)質量品牌穩步提升。全面提高産品和服務質量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我們連續6年開展工業質量品牌建設專項行動,形成了質量標桿、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建設、企業品牌培育、産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活動。針對量大面廣的日用消費品,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推動中高端消費品供給能力、消費品品質、品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在增品種方面,電飯煲、吸油煙機、智慧坐便器、智慧電視等高端産品供給能力不斷提升,境外消費回流趨勢明顯。中水性、中油圓珠筆墨水實現突破,並開始出口海外市場。推動保障了17個小品種藥品的生産供應,3個一類創新藥和45件創新醫藥器械獲批上市。在提品質方面,2016年,我國十類重點消費品總體抽查合格率為90.3%,同比提升5.2個百分點,5000余種産品實現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在創品牌方面,全國近萬家企業開展品牌培育試點,99家消費品企業入選亞洲品牌500強;推動從2017年開始設立5月10日“中國品牌日”。

(四)工業綠色轉型步伐加快。綠色製造是製造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解決我國工業化過程中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由之路。我們先後發佈實施《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年-2020年)》和《綠色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年-2020年)》,加快推動形成綠色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方面,深入推進綠色製造發展。組織綠色製造工程專項,利用財政資金支持225個重大綠色製造項目,打造以綠色標準、綠色工廠、綠色産品、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為核心的綠色製造體系,帶動重點行業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綠色信貸等政策措施,加快對傳統産業綠色化改造。發佈《工業節能管理辦法》,開展國家重大工業節能監察行動。制定實施《工業清潔生産推行“十二五”規劃》,引導行業實施清潔生産技術改造。發佈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大氣和水污染防治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方案。大力推進工業固體廢物和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實施44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産業協同發展示範項目。2012年-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約29.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累計下降約26.6%。今年1-8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又同比下降了3.19%。

(五)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增強。我們統籌推進“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發展,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方面積極性,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發佈産業轉移指導目錄,支持建設産業轉移合作示範園區,引導産業向中西部地區有序轉移。會同有關部門和京津冀三省市制定《京津冀協同發展産業升級轉移規劃》和《京津冀産業轉移指南》,明確京津冀地區産業發展定位,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推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制定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産業轉型升級方案,組織編制《長江經濟帶産業轉移指南》和《長江經濟帶産業發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産業沿江有序轉移,實現差異化發展。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建設,已授牌的333家國家級示範基地實現工業增加值、利潤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1/3。加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推進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新疆、西藏等重點地區發展,因地制宜、區域聯動的産業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涌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産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要做好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我們緊緊圍繞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發展這一主線,制定並組織實施一系列規劃及專項行動計劃,推動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水平不斷提升。

(一)智慧製造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我們認真研判産業變革新趨勢,將智慧製造作為兩化融合的主攻方向,聯合相關部門發佈《智慧製造工程實施指南》《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和《智慧製造發展規劃(2016年-2020年)》,形成了以智慧製造工程、試點示範和標準體系建設為抓手,各部門、各地方協同配合,産學研用聯合實施,各方面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自2015年以來,遴選了智慧製造207個試點示範項目,初步建成一批數字化車間和智慧工廠,探索形成了一批比較成熟、可複製、可推廣的智慧製造新模式。研究制定了數字化工廠參考模型等一批關鍵標準,初步建立了智慧製造標準體系架構,積極推進標準體系架構、標準路線圖和標準制定等國際合作和互認。發佈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推動建設了一批面向航天、家電、機械重工等細分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經過持續努力,我國製造企業生産設備智慧化改造步伐加快,綜合集成水平持續提高,智慧機器人、增材製造、可穿戴智慧産品、移動智慧終端等産業快速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在服裝、傢具等行業加快推廣,協同研發製造在汽車、航空、航天等高端製造領域日益興起。2016年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45.4%,比2013年提高6.3個百分點(可比口徑),數字化生産設備聯網率達到38.2%。智慧化改造後的製造企業在供應鏈協同、精益管理、精準製造、市場快速響應等方面的競爭優勢不斷擴大。

(二)“雙創”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搭建“雙創”平臺,集眾智、匯眾力,是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發力點。我們推動出臺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構建基於互聯網的大型製造企業“雙創”平臺和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第三方“雙創”服務平臺,著力形成製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的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大企業“雙創”普及率持續提升,製造業重點行業骨幹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普及率超過60%,為大中小企業從淺層次協同協作向深層次融合融通演進提供了重要載體。鼓勵各地利用閒置的廠房和土地,以及現有工業園區等建立小企業創業基地,發展虛擬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載體。2015年-2017年共公告三批297家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強化動態管理和示範引導,支持約500家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找得著、用得起、有保障的創業創新服務。

(三)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日益完善。我們將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設作為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和有力抓手,通過企業示範、行業評估、試驗區建設等多方面探索,推動社會各界實現了對兩化融合從不理解到理解、再到積極推進的重要轉變。2013年《工業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評估規範》正式發佈,成為首個兩化融合國家標準,並於2017年年初進入ISO國際標準立項程序。2014年出臺《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管理辦法》,明確評定工作要求、管理和監督方式,全面啟動貫標試點。借鑒ISO9000等管理體系標準,完成兩化融合管理體系4項基礎標準的國家標準立項。以此為推動,6160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貫標、1149家企業通過貫標評定,7.7萬餘家企業開展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通過實施兩化融合管理標準體系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四)服務型製造穩步推進。作為製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産業形態,服務型製造成為重構全球製造業價值鏈的重要途徑。我們印發發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指南,聚焦供應鏈管理、産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服務、信息增值服務等重點模式,遴選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示範項目和示範平臺,組織開展“服務型製造萬里行”系列活動,加快示範經驗總結和案例推廣,引導製造企業做強製造主業、延伸服務鏈條、促進服務增值。支持相關單位成立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搭建服務型製造公共服務平臺。工業設計、融資租賃、節能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等生産性服務業逐步壯大。工程機械、電力設備、風機製造等行業服務型製造業務快速發展,全生命週期管理、融資租賃等業務日益成為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部分企業服務業務收入超過總收入的50%。

五、統籌發展、管理與安全,推動信息通信業加快轉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絡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健全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推動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為發展數字經濟、建設網絡強國發揮了基礎性、關鍵性的支撐作用。

(一)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信息通信網絡是重要基礎設施,是網絡強國的“基石”。我們深入實施寬帶中國戰略,持續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鼓勵企業積極籌措資金,2015年-2017年累計投資超過1.2萬億元用於光纖建設改造和4G網絡建設。到2016年年底,僅用兩年時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全國地市基本建成光網城市,光纜線路長度比2012年年底翻了一番還多,實現了移動寬帶從3G到4G的跨越發展。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4G用戶總數達到9.3億戶,在移動電話用戶中的滲透率為67.2%。在互聯網網間擴容方面,從2012年年底的網間帶寬984G擴容至2017年9月底的5220G,使我國互聯網的互聯互通不暢問題成為歷史。在互聯網國際出入口方面,從2014年年底的1.7T擴容至2017年9月底的5.4T,緩解了國際出入口訪問壓力。2015年以來,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相繼實行固定寬帶提速不提價,全面取消國內手機長途和漫遊費,降低中小企業專線資費和國際長途電話費等舉措,網絡資費水平大幅下降。2015年-2016年固定寬帶平均資費水平降幅達86.2%,移動寬帶資費水平下降64.7%。2017年上半年,移動流量資費進一步降低了33%,中小企業專線資費標準降低了15%-20%,用戶獲得感持續增強。為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組織實施三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中央財政累計下達補助資金約121億元,支持全國27個省(區、市)約13萬個行政村開展光纖寬帶建設和升級改造。三批試點建設完工後,將提前實現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全國98%行政村光纖通達和90%以上貧困村覆蓋寬帶網絡的目標。

(二)現代互聯網經濟加速崛起。隨著網絡提速降費和“互聯網+”行動的深入推進,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跨界融合和深度應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分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我國移動應用累計數量超過800萬款,累計下載量超過1.5萬億次,應用數量和分發規模在全球領先。物聯網産業鏈日益完善,已部署的機器到機器(M2M)終端數量突破1億,成為全球最大M2M市場。2016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6.1萬億元,交易額約佔全球電子商務零售市場的39.2%。三網融合進入全面推廣階段,融合業務蓬勃發展,截至2017年5月,IPTV用戶規模突破1億戶。移動支付交易規模超過81萬億元,位居全球之首;分享經濟爆髮式增長,網約車日均訂單數達2500萬單,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過億。

(三)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體系不斷完善。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我們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積極研究編制核心信息技術發展路線圖,重點突破高端芯片、基礎軟體、網絡體系結構和關鍵設備等領域,集中優勢力量構建技術先進、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産業體系。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時分同步碼分多址長期演進技術(TD-LTE Advanced)成為4G國際主流標準之一,獲得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我國于2013年率先啟動5G研發推進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二階段技術方案試驗,5G網絡架構、靈活系統設計、編碼方案等技術被國際標準採納,有望形成全球領先優勢。量子通信技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神威·太湖之光”成為世界上首臺峰值運算速度超過十億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集成電路系統級芯片(SoC)設計能力接近國際先進水平,16/14納米工藝研發取得重要進展,32/28納米製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産。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産邁向10.5代線。量子點電視、OLED電視、激光電視等新技術新産品加速涌現。國産YunOS系統開始從手機操作系統向萬物互聯操作系統轉變,完成了大到汽車、家居,小到手機、手錶的産品覆蓋。

(四)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健全。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我們堅持安全與發展並重,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一方面,不斷完善以互聯網為核心的行業監管體系。全力配合做好《網絡安全法》立法和實施工作,制定出臺《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電信和互聯網行業網絡安全工作指導意見》《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指南》等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修訂出臺《電信業務分類目錄》,將雲服務、內容分發網絡(CDN)等新業務納入監管範疇。狠抓互聯網基礎資源、網站備案、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等管理。對“互聯網+”領域的違法違規網站展開聯合監管,五年來累計關停違法違規網站1.2萬餘個。另一方面,持續推進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初步建成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全面實現了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建設完成全國31個省(區、市)詐騙電話防範系統,基本實現對境內外詐騙電話的檢測攔截全覆蓋。網絡安全試點示範覆蓋全行業,新技術新業務跨部門安全評估體系進一步健全。無線電管理條例修訂施行,打擊治理“黑廣播”、偽基站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出色完成重大活動通信、網絡信息安全和無線電安全保障任務,以及洪澇、颱風、地震等搶險救災通信和應急通信保障任務。

五年來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實踐充分證明,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必須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引。面向未來,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深化創新驅動,著力推動製造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加快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進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