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 矚目盛會——來自十九大新聞中心的觀察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題:聚焦中國 矚目盛會——來自十九大新聞中心的觀察
新華社記者 崔靜、韓潔、劉羊旸
“騎起來真是很輕很方便!”在北京“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特色體驗展區裏,身著筆挺西裝的《圭亞那紀事報》記者威廉姆斯·奈傑爾不顧衣著的不便,與同行爭相試騎共享單車。
得知中國共享單車正在向海外拓展業務,威廉姆斯·奈傑爾非常興奮:“中國的産品和中國文化傳播很廣,在加勒比地區如今也有很大影響,中國的發展速度令人難以置信,中國的發展變化讓人印象深刻。”
中共十九大召開在即,五年一次的盛會成為世界觀察中國的最佳窗口。中國是如何實現如此快速發展的?未來五年,中國的發展藍圖是什麼?來自世界五大洲的境外記者孜孜不倦地探究中國奇跡,更渴望探求中國道路、中國經驗的奧秘。
從報名參會的記者數量就可洞悉十九大的“熱度”:截至目前,已有3068名中外記者前來採訪報道十九大,其中港澳臺記者和外國記者達到1818人;外國記者來自134個國家,比十八大時增加19.6%。
在十九大新聞中心新聞發佈廳,時常可以見到扛著“長槍短炮”的中外記者一路小跑著穿梭其間;發佈廳的鮮紅背板前,不少電視記者出鏡解説,中國經濟、改革發展、反腐敗、脫貧攻堅、外交戰略等,都是記者提到的高頻詞彙。
柬埔寨《高棉日報》此次共派出4名記者參加十九大報道。“這次大會將關注很多方面的議題,我們報社希望成為溝通中國與柬埔寨人民的橋梁,希望兩國能更深入地開展各領域的合作,進行更廣泛的交流,推進合作共贏。”《高棉日報》駐北京記者張春河説。
在日本富士電視臺的北京辦公室中,安排工作的寫字板上已經寫滿有關十九大的內容,10位參與十九大報道的記者已全部就位。富士電視台北京支局長高橋宏朋説,他們報道的重心在“黨代表通道”和新聞發佈會上。
記者了解到,十九大新聞中心已備下“新聞大餐”,在大會開幕後,將舉辦6場記者招待會和8場集體採訪,邀請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政法、科技、軍隊、環保等眾多領域的十九大代表,集中回答媒體提問。
為了滿足境外記者的個別採訪需求,十九大首次啟用境外記者採訪申請系統,記者可以通過系統提交採訪申請並可以在線查詢受理情況。
十九大新聞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説,境外記者提出採訪需求後,只要徵得被採訪對象同意,新聞中心會馬上安排採訪,絕大多數採訪需求都會得到落實。
讓不少記者感到興奮的是,十九大新聞中心在會前和會中還設計了以北京中軸線、基層黨建、故宮、北京大興機場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為主題的一系列參觀採訪活動,不少線路境外記者報名異常“火爆”。
在北京大興機場建設工地現場,新機場的輪廓、跑道佈局及航站樓的整體結構清晰地展現在前來採訪的60多名中外記者面前。
在《多哥新聞報》記者卡塔卡·托卡巴看來,北京新機場的建設標誌著中國將打開新的“空中之路”,加上“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海陸兩條通道,中國與世界的聯絡將更為緊密。“我會將這些最新的發展信息傳回去,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的新變化。”
《韓民族日報》駐北京記者金畏鉉來中國工作快兩年了,幾乎每天都要寫一篇關於中國的報道,多的時候一天要寫四五篇。會前,他參加了十九大新聞中心組織的“古都文化魅力中軸線”採訪活動。
“以前我不知道北京還有中軸線,通過這次活動更多地了解了這個城市。”金畏鉉説,“關於中國發展、中韓關係、中朝關係的報道,都是韓國讀者關注的。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多介紹一些體現中國獨特魅力的內容。”
集體採訪,個人採訪,參觀採訪,代表團開放日,在“黨代表通道”與代表“面對面”……可以預見,數千名中外記者將在“應接不暇”的採訪活動中感受到中國共産黨的開放和自信;一篇篇報道、一段段直播將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介傳向全球,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掀起新一輪“中國熱”。(參與采寫:朱超、白旭、鐘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