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家概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6-24 10:58 來源: 外交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名】法蘭西共和國(TheRepublicofFrance,LaRépubliqueFrançaise)。 

  【面積】63萬平方公里(其中本土面積55萬平方公里)。

  【人口】6630萬(2015年1月,含海外領地)。通用法語。全球第六大移民國,移民佔總人口8.8%。

  【首都】巴黎(Paris),市區人口223萬。所在巴黎大區人口約1200萬。年平均氣溫11℃,較為濕潤,年均降雨量600毫米。

  【國家元首】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Hollande)。2012年5月6日當選,5月15日就職,任期5年。

  【重要節日】國慶節:7月14日。1880年議會立法確認,1789年法國資産階級大革命攻佔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

  【簡況】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意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平原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瀕臨四大海域: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北部1-7°C,南部6-8°C;7月北部16-18°C,南部21-24°C。

  古稱“高盧”,公元1世紀被羅馬人佔領,5世紀法蘭克人移居到這裡,843年建立查理曼帝國,成為獨立國家。10至14世紀改稱法蘭西王國,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期達到封建社會鼎盛時代。1789年7月14日爆發資産階級大革命,起義者攻佔巴士底獄,廢除君主制。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國,此後曾先後建立過五次共和國和兩次帝國。1871年3月巴黎人民武裝起義,成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産階級政權——巴黎公社,當年5月被鎮壓。1958年戴高樂領導建立第五共和國。戴高樂、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薩科齊、奧朗德先後出任總統。

  法國國旗為藍白紅三色旗。國歌為《馬賽曲》。

  【政治】政局總體穩定。社會黨及左翼執政聯盟掌控議會兩院,但因經濟增長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黨政府支持率長期在低位徘徊,在2014年3月底舉行的市鎮選舉中失去在地方第一大黨地位。2014年以來,奧朗德總統兩次改組政府。

  【憲法】現行第五共和國憲法係1958年9月公民投票通過,10月4日生效,是法國歷史上第16部憲法。曾進行過多次修改。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5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産生。總統任免總理並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但一年內不得解散兩次;可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非常時期,總統擁有“根據形勢需要採取必要措施”的全權。在總統不能履行職務或空缺時,由參議院議長暫行總統職權。

  【議會】實行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兩院制,擁有制定法律、監督政府、通過預算、批准宣戰等權力。國民議會共有577名議員,任期5年,採用兩輪多數投票制,由選民直接選舉産生。本屆國民議會于2012年6月選舉産生,議長克洛德·巴爾托洛內(ClaudeBARTOLONE),屬社會黨。參議院共348席,由國民議會和地方各級議會議員組成選舉團間接選舉産生,任期為6年,每3年改選一半。本屆參議院于2014年9月改選産生,右翼獲得多數席位,人民運動聯盟熱拉爾·拉爾歇(GérardLarcher)當選參議長。

  【政府】本屆政府于2014年4月2日組成,8月26日改組。除總理外,包括部長16名,國務秘書17名。主要成員有:總理曼努埃爾·瓦爾斯(ManuelVALLS),外交和國際發展部長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FABIUS),生態、可持續發展和能源部長塞格林·羅雅爾(女)(SégolèneROYAL),國民教育、高等教育和科研部長納賈·瓦洛-貝爾卡塞姆(女)(NajatVALLAUD-BELKACEM),掌璽和司法部長克裏斯蒂娜·托比拉(女)(ChristianeTAUBIRA),財政和公共帳戶部長米歇爾·薩班(MichelSAPIN),國防部長讓-伊夫·勒德里昂(Jean-YvesLEDRIAN),社會事務、衛生和婦女權利部長瑪麗索爾·圖雷娜(女)(MarisolTOURAINE),內政部長貝爾納·卡澤納夫(BernardCAZENEUVE),經濟、工業和數字部長埃馬紐爾·馬科龍(EmmanuelMACRON)等。

  【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本土劃為22個大區、96個省,還有4個海外單省大區、5個海外行政區和1個地位特殊的海外屬地。全國共有36767個市鎮。

  【司法機構】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司法管轄體系,即負責審理民事和刑事案件的普通法院與負責公民與政府機關之間爭議案件的行政法院。

  普通法院有三類:1、專門法庭(包括兒童法庭、負責處理僱主和職工之間糾紛的勞資調解委員會、審理商人之間或商業公司之間爭端事件的商務法庭和社會保險法庭)。2、民事法院。3、刑事法院(包括判決輕微犯罪案件的警察法庭、判決輕罪案件的輕罪法庭、判決重大刑事案件的重罪法庭)。

  普通法院系統縱向上又分為四級:初審法院、高等法院、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是最高一級司法機關,負責受理對35個上訴法院所作判決的上訴。

  行政法院是最高行政訴訟機關,下設行政法庭。行政法院對行政法令的合法性作最後裁決,並充當政府在制定法律草案方面的顧問。

  法國的檢察機關沒有獨立的組織系統,其職能由各級法院中配備的檢察官行使。檢察官雖派駐在法院內,但行使職能獨立於法院。檢察官的管理權屬於司法部。最高法院設總檢察長1人,檢察官若干人;上訴法院設檢察長1人,檢察官若干人;高等法院設檢察官1人,代理檢察官和助理檢察官若干人。

  【政黨】法國實行多黨制,主要政黨有:

  (1)社會黨(PartiSocialiste,簡稱PS):執政黨和國民議會第一大黨,左翼政黨。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工人國際法國支部”,1920年發生分裂,多數派另組共産黨,少數派則保留原名。1969年改組成立社會黨,1971年與其他左翼組織合併,仍用現名。黨員近20萬人,多為公職人員和知識分子。原第一書記為哈勒姆·戴齊爾(HarlemDésir)出任政府國務秘書後,讓-克裏斯托夫·岡巴德利斯(Jean-ChristopheCambadélis)于2014年4月當選第一書記,任期至2015年下一屆全黨大會。該黨對內注意體現左翼政黨色彩,主張維護勞工利益,同時採取務實的經濟政策;對外主張維護法國獨立核力量,推動歐洲一體化建設,並加強南北對話。2010年3月在大區議會選舉中獲勝,2011年3月和9月,先後贏得省議會部分選舉和參議院改選,並與其他左翼力量共同贏得參議院多數席位。2012年5月,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當選法國總統。2012年6月在立法選舉中獲勝,目前在國民議會中擁有274個席位。

  (2)人民運動聯盟(UnionpourunMouvementPopulaire,簡稱UMP):主要反對黨和參議院第一大黨、國民議會第二大黨,屬中右政黨。前身係2002年總統大選中的競選聯盟,核心為原保衛共和聯盟(戴黨),並吸收了自由民主黨和法蘭西民主聯盟的主要力量。2002年11月17日正式宣告成立,取用現名。黨員約20萬人,多為職員、官員、自由職業者、商人、農民和工人等。2014年11月,前總統薩科齊當選黨主席。目前在國民議會中擁有190個席位。

  (3)國民陣線(FrontNational,簡稱FN):極右翼政黨,成立於1972年10月。黨員約7.5萬人,多為中小工商業者。1986年議會選舉中首次進入國民議會。代表極端民族主義思潮,煽動排外情緒,強調“要把法國從歐洲控制和世界主義中拯救出來”,呼籲“進行一次反對新共産主義和世界主義的十字軍討伐”。現任主席讓-瑪麗娜·勒龐(Jean-MarineLEPEN,女),2011年1月起擔任現職。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法民眾購買力下降,失業人數激增,極右翼思想有所回潮。國民陣線借機大打移民、安全、就業牌,影響力再次上升。2012年4月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該黨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得票率17.9%,創歷史新高。2014年,國民陣線在3月市鎮選舉中贏得10多個市鎮執政權;在5月法國歐洲議會選舉中,得票率超過25%,位居各黨之首。目前,在國民議會中擁有2個席位。

  (4)民主與獨立派聯盟(Uniondesdémocratesetindépendants,簡稱UDI):中間派政黨,成立於2012年9月。黨員5萬人。原黨主席讓-路易•博爾洛(Jean-LouisBorloo)因病辭職後,伊夫•傑戈(YvesJégo)于2014年4月9日任代理黨主席。該黨定位為“開放、富有建設性的反對派”,歐洲一體化建設、綠色增長和經濟競爭力是首要關切,提出建設“人性化的自由主義”。目前在國民議會中擁有30個席位。

  (5)歐洲生態黨—綠黨(EuropeÉcologie-LesVerts,簡稱EELV):右派政黨,成立於1984年1月,黨員約3.5萬人。現任全國書記埃曼紐埃爾·科斯(EmmanuelCosse),2013年11月當選。目前在國民議會中擁有17個席位。

  (6)法國共産黨(PartiCommunisteFrançais,簡稱PCF):現有黨員約7—8萬,多為工人、僱員、教員、手工業者等。現任全國書記皮埃爾·洛朗(PierreLaurent)。1920年12月成立。二戰後初期達到頂峰,最多時擁有黨員80多萬,曾是法第一大黨。但此後,在法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和國內外政治風雲變幻的背景下,法共應對乏力,力量和影響不斷下降,逐漸淪為邊緣小黨。2008年底,法共三十四大召開,決定與左翼黨結成左翼陣線,在2011年省議會選舉與參議院改選中分獲118席與20席。2012年4月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左翼陣線候選人梅朗雄得票率11.11%。目前在國民議會中擁有9個席位。

  【重要人物】弗朗索瓦·奧朗德:總統。1954年8月12日生於法國魯昂。1980年畢業于法國國家行政學院。1979年加入社會黨,1981年任總統府經濟事務專員。1988年、1997年、2002年三次當選國民議會議員。1997—2008年任社會黨第一書記。2001年當選科雷茲省首府蒂勒市市長。2008年當選科雷茲省議會主席。2011年10月經黨內初選成為社會黨總統候選人。2012年5月6日當選法蘭西共和國第7位暨第10任總統。5月15日正式就任。

  曼努埃爾·瓦爾斯:總理。1962年8月13日生於西班牙巴塞羅那,1982年入法國籍。畢業于巴黎一大,歷史學士。1980年加入社會黨。曾任大巴黎地區議員、阿讓特伊市副市長和埃夫裏市長。2002年至2012年任國民議會議員。2012年5月起任埃羅政府內政部長。2014年3月31日,前總理埃羅因左翼執政聯盟在市鎮選舉中失利引咎辭職後,被奧朗德總統任命為總理。

  【經濟】法國是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之一,八國集團和二十國集團成員,在核電、航空、航天和鐵路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2013年經濟增長0.4%,國內生産總值21137億歐元,公債率91.8%,財赤率4.3%,本土失業率9.9%,通貨膨脹率0.9%。2014年經濟預計增長0.4%。

  【資源】鐵礦蘊藏量約10億噸,但品位低、開採成本高,煤儲量幾近枯竭,所有鐵礦、煤礦均已關閉,所需礦石完全依賴進口。有色金屬儲量很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能源主要依靠核能,約76%的電力靠核能提供。此外,水力和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也比較充分。森林面積約1615.4萬公頃,覆蓋率29.4%。

  【工業】法工業産值約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1.2%。主要工業部門有汽車製造、造船、機械、紡織、化學、電子、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鋼鐵、汽車和建築業為三大工業支柱。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鋼鐵、紡織業居世界第六位。

  【農牧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産國,也是世界主要農産品和農業食品出口國。2013年農業産值739億歐元,約佔國內生産總值的3.5%。農業人口約84.5萬。本土農業用地2884萬公頃,約佔本土面積的54%。

  農業的傳統地區結構為:中北部地區是穀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産區,西部和山區為飼料作物主産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區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産區。法國已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農業生産率很高。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國對外貿易的支柱産業之一。

  2013年主要農産品産量如下:糧食6730萬噸,其中,小麥3870萬噸,玉米1500萬噸,油料作物610萬噸。釀造葡萄酒42.3億升。2013年畜牧業存欄數:牛1910萬頭,豬1340萬頭,羊850萬頭。(資料來源:法國農業部、INSEE)

  【服務業】服務業在法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展較快,連鎖式經營相當發達,已擴展至零售、運輸、房地産、旅館、娛樂業等多種行業。服務業用工現約1959.5萬人,佔總就業人口的75.4%。法國大型零售超市眾多,擁有家樂福(Carrefour)、歐尚(Auchan)等世界著名品牌。

  【旅遊業】法國是世界第一大旅遊接待國,旅遊收入佔GDP總量的7.4%。每年接待外國遊客超過8000萬人,居世界首位,預計到2015年達1億。旅遊從業人員約110萬人,旅行社6396家。全國有18060家旅館和23235家各類小旅店、野外宿營地、青年之家等。有餐館和咖啡館195016家。(資料來源:法國旅遊局、INSEE)

  【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發達,水、陸、空運輸均極為便利。

  鐵路:在法國本土,國家鐵路網通往除科西嘉島以外的各個地方,鐵路總長30900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15400公里,高速鐵路2000公里。高速火車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目前保持每小時574.8公里的火車速度世界紀錄。2013年鐵路旅客週轉量為1026億人公里,貨物週轉量為320億噸公里。

  公路:法國公路網是世界最密集、歐盟國家中最長的,總長度超過10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400公里。2013年公路旅客週轉量為9888億人公里,其中使用私家車的旅客週轉量為8194億人公里,公共汽車為523億人公里。公路貨物週轉量為2886億噸公里。

  水運:內河航道總長8500公里,其中可通行1500噸級以上船舶的航道約1900公里。巴黎是主要內河港口。2013年貨物週轉量為80億噸公里。主要海港有馬賽港、勒阿弗爾和敦刻爾克港。2013年法國本土海港總吞吐量3.4億噸。

  空運:2013年航空旅客週轉量近1.4億人次。153個為民用機場通達134個國家和地區的529個城市。主要航空公司為法航,主要機場有巴黎戴高樂機場和奧利機場、尼斯機場等。(資料來源:法國交通部、INSEE等)

  【財政金融】政府財政收入主要來源於稅收,稅率高於美、日等國。主要稅種有增值稅、所得稅、公司稅、社會福利稅等。2013年,法國公共財政赤字為876億歐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4.3%;公共債務達19397億歐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91.8%。(資料來源:INSEE)

  截至2015年1月,法國外匯儲備總額為1639億美元。(資料來源:INSEE)

  法有金融機構1500多家,農業信貸銀行、法國巴黎銀行、興業銀行、里昂信貸等八大銀行資産佔全國銀行總資産的一半以上。

  【對外貿易】世界第五大出口國和第六大進口國。2014年進出口總額9284億歐元,貿易逆差538億歐元。(資料來源:INSEE)近年來,法政府把促進出口作為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在保持和擴大原有國際市場的同時,積極開發拉美、亞太等地區的新市場。

  法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汽車、化工産品、鋼鐵、農産品、食品、服裝、化粧品和軍火等。法對外貿易的70%在歐洲國家內部進行。美國是法在歐盟之外的最大貿易夥伴。

  【對外投資】2013年法新增對外直接投資180億歐元,對外投資存量達1.2萬億歐元,位列世界第五。(資料來源:INSEE)法國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歐盟成員國,對美國和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非洲、拉美的投資也較高,並以工業、能源、服務部門為多。大多數投資採用企業兼併或購買公司股份的形式。

  【對外援助】2013年官方發展援助總額約為93.48億歐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0.46%,是世界第四大援助國。援助主要方式為貸款、減債等。主要援助對象包括非洲國家以及越南、黎巴嫩等國。(資料來源:法國外交部)

  【外國資本】近年來,外國對法服務業和工業部門的投資加快,主要領域有機械、汽車、化工産品、鋼鐵、農産品、食品、服裝等。2013年,外國資本在法直接投資額新增35億歐元,存量8030億歐元,比、盧、瑞士、德、日、美等國是法主要外資來源國。(資料來源:INSEE)

  【人民生活】法國是高福利國家。社會保險制度始建於1945年,現已發展得較為完善,各類社會保障總支出為6000億歐元,資金主要來源於僱員和僱主交納的社會分攤額以及對工資外收入徵收的普通社會稅金,保障範圍涵蓋退休金、養老金、醫療保險費、家庭津貼、待業金(失業補助和職業培訓費)、殘疾人補助等。由於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政府財政逐漸不堪重負,多次進行退休制度改革和醫療保險改革以減輕國家財政負擔。2013年9月,埃羅總理宣佈最新退休改革提案,擬通過2020年之前提高在職人員和僱主的基本養老保險金,2020年之後延長繳納保險金年限來平衡政府收支,保障養老保險制度正常運轉。法長期實行最低標準工資制度,2014年1月起最低工資為每月1445.38歐元。人均國民收入約42250美元,居世界第16位(2013年世界銀行數據)。2011年全法共有2694家醫療機構,住院床位41.4萬張,2014年平均每10萬人可享受334位醫生、63位牙醫、141位助産士和112位藥劑師的服務。截至2013年1月1日,法國家庭57.8%擁有自己的産權房,汽車、手機、個人電腦、互聯網等普及率居世界前列。(資料來源:INSEE)

  【軍事】法目前的國防體制是在戴高樂政府1959年《國防組織法》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總統是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在其領導下的國防決策機構包括內閣會議、國防委員會、小範圍國防委員會和高級國防委員會,其中內閣會議是最高決策機構,負責制定國防政策、任免將級軍官,有權宣佈總動員、發佈戒嚴令和緊急狀態令等。法奉行獨立自主的防務政策,逐步推進軍隊職業化改革,以職業兵役制替代義務兵役制;以獨立的戰略核力量為主要防務手段,由戰略航空力量、戰略海洋力量、太空力量構成;國防工業進一步實施以合併、推動高科技及真正走上市場為內容的改組。

  武裝力量由陸、海、空三軍和憲兵組成,總兵力約28萬人,2014年國防預算為419.8億歐元,佔當年財政預算13.6%。(資料來源:法國國防部)。

  【文化教育】法國教育在20世紀50、60年代進行了兩次重大改革,逐漸形成現今極具特點、複雜多樣的教育體制。6~16歲為義務教育。公立小學和中學免收學費,免費提供小學和初中教材。高等學校除私立學校外,一般也只繳納少量註冊費。初等教育學制5年,入學率100%。中等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兩類。普通中等教育分為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學制7年各為4年和3年。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近年來發展較快,主要包括技術高中、職業高中、藝徒培訓中心、就業前教育適應班4種類型和層次。高等教育分為綜合性大學、高等專業學院、高等技術學校和承擔教學任務的科研教育機構4類。2012–2013學年,法擁有52937所小學、11385所中學、83所大學以及226所名校,各類在校生人數1519.7萬人,其中小學生671.9萬、中學生542.2萬、大學生238.7萬。2013年全國教職人員共116.6萬,其中教師91.2萬,行政技術人員25.4萬。2013年,教育預算佔GDP的6.8%。(資料來源:法國教育部、INSEE)

  法著名高校有:巴黎大學、格勒諾布爾第一大學、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學、裏爾第一大學、里昂第一大學以及綜合理工大學、國家行政學院、巴黎高等商業學院、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等。巴黎大學是法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公元13世紀初已具雛形,經多次改組和調整,現分為13所大學,30多萬學生。因索邦大廈是該校主要校址,因此索邦成為巴黎大學的代名詞。

  【新聞出版】全國共有各種報刊雜誌4000余種,其中日報100多種。發行量最大的全國性報紙是《費加羅報》,約為32萬份,其它發行量為20萬份以上的全國性報紙主要有《世界報》、《回聲報》、《隊報》等。發行量最大的地方報紙是《西部法蘭西報》。主要雜誌有《快報》、《觀點》、《新觀察家》、《巴黎競賽畫報》、《費加羅雜誌》等。法約有6000家出版社,其中51家的圖書出版量佔全國的83%。

  通訊社:法新社,世界主要通訊社之一。1835年創立,原名哈瓦斯通訊社,1944年9月重建並改用現名。1957年政府確定法新社的獨立地位,但其財政管理仍由國家控制。在國外有200家分社,輻射150個國家,向全球約7000家報紙、2500家電臺和400家電視臺供稿。

  廣播電臺:法國國家廣播公司成立於1975年,下設7個廣播電臺:國內綜合臺、新聞臺、文化臺、音樂臺、藍色臺、FIP臺(巴黎聯合廣播電臺)、LeMouv’臺(青年搖滾電臺)。此外,為加強對外宣傳,國家廣播公司專設獨立的法國國際臺,以17種語言全天對外廣播,幾乎覆蓋全世界。1982年政府通過法令,取消國家對電臺的壟斷,允許私人和團體設立電臺。目前,全國私營電臺近1018家,主要有盧森堡電臺、蒙特卡洛電臺、歐洲一台等。

  電視臺:現有8家全國性國營電視臺,包括法國2台、法國3台、法國4台、法國5台(教育臺)、法國Ô臺(文化交流臺)等。25家全國性私營臺,包括TF1、TV6、CANAL+(收費臺)等。幾十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線電視臺,主要通過ADSL和TNT(數字地面電視)方式播出,另可接收大部分國際衛星電視頻道。TV5和法國國際臺France24是覆蓋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法國電視臺。

  【法國外交及基本政策】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歐盟創始國及北約成員國。法國同191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在163個國家設有大使館,另有16個常駐代表團和92個獨立領事機構。此外,法還在海外設有161個文化與研究機構、96個文化中心、445家法語聯盟(法語推廣機構)。(資料來源:法國外交部)

  法國基本外交政策是:倡導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致力於歐盟一體化建設,尤其是政治和防務建設,繼續發揮法在其中的核心作用;重視大國關係,注意加強同新興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絡;努力保持併發展與非洲國家的傳統關係,推動發達國家增加對非援助;廣泛參與國際事務和熱點問題的解決;幫助法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保持和提高法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對總體國際形勢的看法】認為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劃時代變革,國際體系處於新老並存、過渡變化的階段。倡導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共享發展的21世紀新秩序。世界多極化仍處於模糊變化狀態,主要力量都積極運籌在未來格局中佔據更有利地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不穩定,金融危機仍在影響全球經濟體,最不發達國家也未倖免。新的全球挑戰層出不窮,恐怖主義並未消失,反而向非洲擴散,毒品在未來十年內將可能成為新的重大疾患,危重傳染病肆虐全球的風險不容忽視,新信息技術發展是把雙刃劍,既擴大了個人自由空間,也對保護個人隱私構成挑戰。

責任編輯: 劉嘯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