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7日電(記者張建平、謝登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將密切關注今年宏觀經濟走勢可能對銀行業風險産生的影響,堅持不良貸款“雙降”工作導向不偏離、決心不動搖、力度不減弱,全面可持續降低銀行業信用風險。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27日表示,産業結構調整與産能過剩壓縮是今年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這將在總體上改善銀行業發展的市場環境。但根據以往經驗,這一過程在短期內可能會給商業銀行帶來新的風險,不良貸款反彈的壓力會大大增加。
這位負責人説,面對這一形勢,銀監會將引導商業銀行深入分析産業結構和市場狀況,督促商業銀行嚴格損失準備金計提和核銷制度,加大力度處置化解風險資産,進一步貫徹和落實不良貸款監管新模式的有效實施,繼續加強貸款分類偏離度檢查和不良貸款動態遷徙的監測工作,努力做好銀行業信用風險監管工作。
去年末,我國商業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首次下降到一位數,實現歷史性突破,成為中國銀行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我國境內商業銀行(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去年末不良貸款餘額13133.6億元,比去年初減少5176.4億元,不良貸款率8.6%,比去年初下降4.2個百分點。
這位負責人認為,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和比例連續三年“雙降”主要有三個原因:
銀監會不斷推進銀行業金融機構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推進以公司治理為核心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著力解決農村信用社改革過程中的産權制度和管理體制問題,穩步推進中小問題銀行在改革重組中規範發展;
扭住不良貸款“雙降”工作不放鬆,強調商業銀行貸款分類的準確性,加大對不良貸款真實性的現場檢查力度。建立了貸款遷徙統計制度,明確提出將不良貸款的下降與貸款損失程度和準備金的計提水平結合起來進行分析,督促商業銀行加大貸款損失準備金的計提與核銷力度;
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和經營行為趨於理性發展,從片面追求貸款規模、搶佔市場的粗放式經營模式向建立多元化發展戰略、實行經濟資本管理的內涵式經營模式轉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