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政協委員指出壟斷性行業“福利腐敗”中暗藏危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鄔煥慶、顧瑞珍、張景勇)“前些日子我去醫院看病,發現有些人不用掛號就直接找大夫看病開藥。後來有人告訴我,那些人是醫院的職工,本院職工看病免掛號費這是慣例,是理所當然的福利。我倒想問一問這個‘慣例’,敲一敲這個‘福利’:誰給了你‘免費午餐’?!”

  全國政協委員溫克剛和記者的談話,直接指向了一個在醫院、電力、燃氣、電信、公交、供水、鐵路、民航等壟斷性行業內由來已久,人民群眾意見很大卻無可奈何的灰色概念——“壟斷福利”。

  有多少“福利腐敗”在我們身邊橫行

  3月1日下午,為體驗某些壟斷性行業職工享受福利的狀況,記者分頭搭乘了北京的公交車和地鐵,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公交系統的職工在非工作時間乘車均不買票。在某地鐵站,下班高峰時,一些穿著地鐵職工服的人從外面匆匆進站乘車,無人買票也沒人干涉。在4路公共汽車上,記者遇到三四個不買票乘車的職工,其中一個帶著小孩的女職工也沒給孩子買票。

  “這是公交公司的福利。內部職工憑工作證件免費乘坐本公司公交車,這是老規矩了!”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事實上,和其他壟斷性行業的福利相比,公交職工免費坐車還只是“小菜一碟”:鐵路職工出門坐火車不用買票甚至可以享受臥鋪待遇,電力系統職工每年可享受幾十到幾百度不等的免費“福利電”,電信職工裝電話、打電話都有免費等優惠………這些都是公開的秘密。

  “其實這些福利都是得到政策保護的,這些白吃白拿白佔的福利,在各個壟斷性行業的內部文件上都有明文規定。即使一些花錢的服務,本系統職工也可享受內部價,和非系統內消費者存在巨大差距。”宋紹華委員説。

  “福利腐敗”暗藏三大危機

  近些年,一些壟斷性行業儘管天天喊窮,但是種種內部福利卻依舊是雷打不動。

  “假如企業確實困難,他們完全可以先削減人力成本、降低福利水平。他們卻不會這麼做,癥結就在‘壟斷’二字。他們可以借助壟斷把不良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溫克剛委員指出,“壟斷性行業形形色色的福利,本質上就是一種腐敗。它的蔓延和擴散,隱含三大危機。”

  首先是轉嫁福利成本,以虧損為由以漲價的形式增加群眾負擔,引發社會信任危機。例如,水、電、氣、油等行業近兩年“漲”聲不斷,理由是:企業經營困難,成本增加,不漲不行。但事實上,這些“困難”行業卻一直是高工資、高福利的代名詞。“長此以往,必然會引發信任危機。”

  其次是加劇社會不公平。壟斷行業利用掌握的公共權力優先服務自己,是對社會公平的踐踏。“你這個行業可以用特權為自己的職工謀方便,那我也可以,大家一起來。如此,最終吃虧的是普通市民、農民等弱勢群體,社會公平還去哪找?”

  第三是加劇國有資産的流失。“壟斷性行業尤其是公共事業性行業,是代表公眾管理、運作國有資産。享有不應該的‘福利’,就是私佔國家和公眾的利益,導致國有資産流失。這種流失也許不是以金錢形式集中到個別人手裏,而是被均攤到壟斷性行業職工的兜裏。”

  委員開“藥方”:加強對壟斷行業的成本核算

  近一段時間,有關部門正在醞釀電價上調。此番漲價,大致的理由有兩點:第一,電煤價格是完全放開的,煤價上漲帶來發電成本提高,電價理應水漲船高;第二,所謂“發電企業全面虧損的局面很可能出現”。

  “這裡有一個荒謬的事實:‘虧損’企業的員工拿著遠高於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的工資,還享受種種福利。”方廷鈺委員分析指出,以現在電力行業保守的職工人數100萬估算,如果按市場價格對免費或優惠使用的電進行收費,每人向國家補交100元,國有資産帳戶上就能增加1個億。

  如何遏制壟斷性行業的“福利腐敗”,防止這些行業通過漲價向消費者轉嫁負擔?政協委員們指出,必須加強對壟斷行業的成本核算。

  方廷鈺委員説:“必須核算清楚壟斷行業的準確成本,然後協調專家、消費者代表以及企業方進行聽證,共同決定産品價格。同時,要加快建立成本信息披露機制,由第三方的仲介機構和被服務者對成本和服務質量進行審定和評估。”

  宋紹華委員也指出:“實際上,長期以來,國家對一些壟斷性行業缺乏有效的監管,成本核算由企業自己説了算,也直接導致了這些行業借助壟斷地位維持高福利。這反過來,又更加擴大了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

  委員們指出,對壟斷性行業職工及家屬享受的特殊福利,必須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公開清理。“一些內部福利折合成人民幣也許沒多少錢,但在群眾眼裏,就是特權,就是腐敗。”溫克剛委員説。(完)

中國政府網2006年“兩會”專題

 
 
 相關鏈結
· 中國著手完善非公資本進入壟斷領域相關規定
· 人民日報:寫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開幕之際
· 《人民日報》社論:凝聚人民智慧 促進科學發展
· 上學 就業 看病——政協委員會診民生“三大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