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李斌)“今年的春節挺熱鬧,年味很濃。”提起過節,從2003年起就一直為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鼓與呼的李漢秋委員坐不住了,“這樣挺好。讓我們一起為傳統節日的發展加把勁,‘建設’好自己的傳統節日。”
“中國的情人節——七夕節以及重陽節,已經同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一起列為六大傳統節日了。”全國政協委員李漢秋高興地説,最近,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公佈了這六大傳統節日。“這意味著中國人可以更多地過自己的情侶節了。”
李漢秋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秘密——2008年的七夕節,恰好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前一天。“我建議,到時候應舉辦東方情侶節的大型文藝活動,邀請‘牛郎織女’光臨奧運會開幕式。同時,應該設計以牛郎織女愛情形象為內容的郵品、愛情信物紀念品。”
“2008年北京殘奧會正趕上中秋節。”作為《我們的節日》一書的主編,李漢秋委員進一步建議,“我們也要抓好這次時機,讓中華文化隨奧運會傳播世界。”
李漢秋緣何對傳統節日如此“熱情”?
“作為我們的民族文化,這些節日已經融入了中華兒女的血液。過好傳統節日至少有‘四大好處’。”李漢秋委員一一掐指道來,“有利於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於教育未成年人,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李漢秋説,每逢佳節倍思親。傳統節日是民族情感的粘合劑,其中充盈著親情情結、敬祖意識、尋根心理、報本觀念,最容易喚起對親人、對家庭、對故鄉、對祖國的情感,喚起對民族文化的記憶、對民族精神的認同,喚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辦好傳統節日,可培育民族情感、增強民族團結、維繫國家統一,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完)
中國政府網2006年“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