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發展規劃>> 綜合動態
 
各地貫徹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取得新進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 近來,隨著貫徹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活動不斷深入,各地在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方面取得一些新的進展和新的經驗。

    山東: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

    山東著力摒棄“唯GDP”經濟發展模式,立足於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不能在發展中輸掉未來,成為山東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山東近年來轉變高速度、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長方式,實行生態省建設、循環經濟、節約型社會配套推進。先後制定了《節能條例》《節能監察辦法》等法規,出臺了産品能耗限額、取水定額、城市生活用水標準等資源節約標準,實行排污總量控制制度,堅決淘汰掉小煉鋼廠、小水泥生産線、5萬噸以下草漿造紙生産線、5000噸以下酒精生産線等落後生産能力,嚴控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項目。

    山東作為能源資源大省,産業結構偏重,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比較突出。山東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以大量消耗資源和污染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不改變,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也將難以為繼。(記者張曉晶)

    寧夏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

    日前,伴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破聲,運行了38年的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恒達水泥有限責任公司30萬噸立窯生産線轟然倒地。取而代之的是按照循環經濟發展要求,新建起來的綜合利用工業廢渣日産2500噸新型幹法旋窯水泥生産線,每年可消耗工業園區廢渣50萬噸。

    這是寧夏為響應國家“上大壓小、節能減排”號召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邁出的實質性步驟之一。其實從2006年開始,以煤炭、化工等重工業為主的石嘴山市就已經先後關停了180多家五小企業,一舉摘掉了“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十個城市之一”的“黑帽子”。

    由於産業結構和歷史原因,作為西部省區的寧夏經濟發展在全國還處於較低水平,節能減排工作任重而道遠。據了解,寧夏目前産業結構重型化特徵明顯,全區冶金、化工等行業的耗電量佔全部工業耗電量的60%以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此外,寧夏環境承受能力十分脆弱,環境保護壓力不斷增大,節能減排任務相當艱巨。

    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制定的節能減排計劃,到“十一五”末全區萬元GDP能源消費量由2005年的4.14噸標準煤下降到3.31噸標準煤,比“十五”末降低20%,年均下降4%,重點用能企業主要産品單位能耗達到同期國內先進水平。(記者羅博)

    上海:確保綜合能耗下降20%目標的完成

    今年以來,上海各界以克難攻堅的膽識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不斷開創上海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經濟朝著又好又快方向發展。

    上海通過積極倡導社會節約意識,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近年來GDP逐漸變“綠”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節能降耗,對各個方面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在加大節能技術改造力度上,一項具體措施就是“扶持節能服務産業,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即引進第三方能源公司,對企業能耗情況進行“診斷”後,通過系統的技術改造使企業獲得節能效益。

    有了制度作保障的上海,將對鐵合金、小鋼鐵、建材、化工等高能耗産業中的高污染、低效益企業有步驟地實行關、停、改,騰出能源和環境空間,發展優勢産業,用做大經濟總量的方式,降低能源消耗總量的上升速率,確保綜合能耗下降20%目標的完成。(記者黃庭鈞)

    西藏:新發展模式給雪域高原帶來新希望

    一個月來,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昌珠鎮種植的良種大蒜陸續走進了武漢蔬菜市場。昌珠鎮副鎮長卓嘎説:“武漢年內將引進500萬元藏産農産品進超市,僅此一項我們縣農民的直接收益將達300余萬元。新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讓農民一畝地多賺1000元。”

    今年以來,隨著西藏經濟步入跨越式發展軌道,以往單純為了解決吃飯問題、依靠傳統模式“自給自足”延續的高原農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農産品開始注重質量、注重安全,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糧食種植。

    來自農牧廳的消息顯示,西藏的農業生産結構正在實現“多元化”,一批新的實用技術得到了推廣和應用,不僅出臺了包括青稞、油菜、冬小麥等14種農畜産品的地方標準和技術規程,還正在擬定無公害辣椒、黃瓜、藏雞、藏豬等産品的標準化生産技術規程。

    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西藏全區已有43萬多名農牧民參與了特色産業項目,參與群眾實現了戶均增收4188元,人均增收600元至800元。新的發展模式,正在給雪域高原上的藏族農民帶來新的希望。(記者王攀)

    浙江:用市場機制調動節能降耗

    浙江三獅集團採用國産化純低溫餘熱發電技術,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型幹法窯排出的廢氣進行發電,每年發電6000萬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準煤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96萬噸,還節約了大量水資源。三獅集團董事長姚季鑫説:“3年後光節能降耗一項,公司就能實現利潤6億元。”

    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通過技術改造來節能降耗、降低成本,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浙江企業提升産品競爭力的現實選擇。

    利用市場機制調動節能降耗是浙江省最有特色的做法,但從目前來看,市場“平衡”機制發揮效用的過程有其自身的艱巨性,作為節能降耗工作主體的企業,如今面臨著“兩難”選擇,節能降耗固然能幫企業降低成本,但從眼前來説,開展節能降耗所必需的設備更新等工作卻會增加企業負擔。

    浙江省的對策是,實行“高壓+表彰”的兩手政策。一方面,這個省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裏連續兩次發文,要求加強節能工作,強調依法關閉整改無望的企業。並規定凡需國家批准的項目、省內年新增綜合用能3000噸標煤及以上新建、改建和擴建的項目,未進行節能審查或未能通過節能審查的一律不得審批、核準、備案和驗收。(記者裘立華)

    湖北:打基礎、謀長遠 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你光看這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就知道這幾年我們農民生活變化有多大。”湖北省仙桃市三伏潭鎮夏市村農民張洪興告訴記者,自從村村通了水泥路,孩子們都到鎮上的中心學校上學去了,牛奶公司把奶箱訂到每家每戶的大門口。

    63歲的張洪興還算了幾筆細賬:以前農民負擔最重時每畝田要交280元,種田幾乎是“虧本買賣”,現在種田有補貼,糧價又穩定,每畝田算起來增收上千元。參加合作醫療,每人每年只交十元錢,有個鄰居生病住院一次就報銷了2000多元。他説:“城裏人有的我們一步步都有了,我們有的城裏人還羨慕呢!”

    老張的感慨代表了成千上萬農民的心聲,這也正是湖北落實科學發展觀所追求的目標之一。自2003年以來,湖北省委著眼“打基礎、謀長遠”,堅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堅持財力向基層傾斜,繼農村稅費制度改革、免除農業稅之後,又在全國率先實行縣級新增財力不上繳省級財政的舉措,激活縣域經濟,同時在全國率先推進鄉鎮機構配套改革、構建農村教育經費和政法經費保障機制。

    統計數據表明,2003年至2006年,湖北全省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1.3%,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6%,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8%,是改革開放以來湖北發展最好最快、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時期之一。(記者張先國)

 
 
 相關鏈結
· 胡錦濤就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等在寧夏進行調研
· 王珉代表:落實科學發展觀 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
· 怎樣理解把節能降耗、保護環境和節約集約用地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遲緩是導致産能過剩的根本原因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