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這條鋼鐵大動脈已經成為橫穿雪域高原的綠色“哈達”。記者 劉靜攝
青藏鐵路開通運營以來,沒有發生責任行車事故,沒有發生責任旅客和職工傷亡事故,沒有發生責任旅客和職工高原病死亡;線路兩側,草場依舊青青如茵,野生動物自由遷徙,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畫面。
一年前的盛夏,世界上海拔最高、凍土線路最長的鐵路———被稱為“神奇天路”的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國人振奮,世人矚目。寒暑兩度易節,走過四季的青藏鐵路究竟經受了怎樣的考驗?
7月8日,青藏鐵路正式通過國家驗收,施工質量、環境保護等各項指標符合要求,鐵路建設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記者不久前從鐵道部了解到:青藏鐵路開通運營以來,線路、設備、人員和管理經受住了四季變化以及第一個冬春運和“五一”黃金周運輸的考驗,沒有發生責任行車事故,沒有發生責任旅客和職工傷亡事故,沒有發生責任旅客和職工高原病死亡。據統計,自2006年7月1日到今年6月底,青藏鐵路共發送旅客約202萬人,發送貨物約1100萬噸,有力地促進了青藏兩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進步。
鋼鐵動脈安全暢通
安全暢通,是青藏鐵路力爭運營管理創世界一流水平的最基本目標。一年來,鐵路部門構建了科學規範、具有青藏鐵路特色的安全管理體系,使青藏鐵路安然度過了全線開通運營以來的第一個夏、秋、冬、春。
青藏鐵路在凍土區段建有長期觀測系統,隨時觀測凍土活動情況。青藏鐵路公司採取徒步檢查重點凍土地段、抽調專業人員添乘機車檢查、線路靜態檢查、軌檢車檢查、巡檢車檢查、晃車儀檢查、安裝軌道巡檢雷達探測裝置等措施,從青藏鐵路主要凍土路基的觀測和檢查養護情況看,各項工程措施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凍土區段路基正逐步趨於穩定,青藏鐵路開通運營以來,凍土穩定性已經受住了夏季和冬季的考驗。
青藏高原地處雪域,因雪而風光旖旎。但對青藏鐵路而言,雪卻成為影響運輸安全的隱患。青藏鐵路採用了許多世界先進的設備,其中的線路道岔融雪設備就發揮著為運營安全保駕護航的作用。青藏鐵路格拉段45個站中共有32個站安裝有道岔融雪裝置,道岔遇雪能夠産生熱量,融化並蒸發落在道岔上的積雪,保證道岔正常轉換。
去年11月至今年3月,青藏鐵路沿線出現了15場25毫米左右的降雪,特別是今年3月3日西格段的德令哈還出現了降雪量達144毫米的大雪。正是由於道岔融雪裝置發揮了作用,青藏鐵路沒有發生任何大的行車問題。鐵路部門還專門制定了《青藏鐵路格拉段除雪預案》,建立健全了從降雪預報到除雪組織工作的有效機制,為今後設備的維護養護以及為在全國鐵路的推廣使用提供了有效的數據資料。
青藏鐵路採用了適應高原特殊環境的世界先進的大功率機車,設備質量已經趨於穩定,運行可靠。此外,青藏鐵路建立了全方位的監控預警系統,包括室內外環境溫度的監控、視頻的監控、門警、防火以及大風監測等。開通運營以來,各項監測設備運行正常,為青藏鐵路運輸組織、設備維護、施工監控防護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衛生保障呵護健康
青藏鐵路平均海拔4000多米,最高達到5072米。高寒缺氧不但是青藏鐵路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而且是在運營過程中對衛生保障工作具有長期挑戰性的問題。
鐵路部門對青藏鐵路開通運營後的衛生保障工作極為重視,不但建立了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制度,還充分利用青藏鐵路沿線醫療資源,依託地方醫療資源和鐵路衛生監督所、疾病控制所,構建了完善的衛生保障體系,建立健全了醫療網絡。
青藏鐵路公司各站段、站區、工區均組建了日常健康保護“紅十字”衛生小組,負責站區、工區日常醫療衛生工作。鐵路部門與海西州、格爾木、安多、當雄、那曲以及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和西藏軍區總醫院等8個醫療單位簽訂了《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協議書》,並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和電話問診制度,使沿線職工和旅客發病後能夠得到及時的醫療救治。
為了使旅客在旅行中能得到有效的衛生醫療保障,鐵路部門在每趟旅客列車上配備了相應的醫療設施、醫護力量和應急預案,進行應急處置、救治工作。青藏鐵路公司還與鐵路沿線的7個地方和軍區醫院簽訂了《青藏鐵路旅客列車發生重大突發事件醫療保障協議》,使旅客在列車上發生急病等情況下,能得到地面醫院的及時救治。
今年6月12日至14日,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率團檢查了青藏鐵路衛生保障工作。檢查團認為,青藏鐵路衛生保障工作做到了認識到位、措施到位和設施到位,從而取得了優異成績,達到了“職工高原病零死亡、鼠疫零傳播、患病旅客得到及時救治”的預期目標。檢查團專家得出的結論是:青藏鐵路衛生保障工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環境保護全面達標
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原始、敏感,是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五大水系的發源地,又是藏羚羊、藏野驢等國家珍稀動物的棲息地。這裡常年低溫低氣壓,高寒缺氧乾燥,生態極其脆弱,植被破壞後很難恢復。獨特的生態環境和珍貴的生物物種,使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問題一直為國內外所關注。
青藏鐵路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嚴格的環境保護管理措施,層層落實環保責任。
為保障進入青藏高原的列車集便器、污水箱的排污需求,鐵路部門在格爾木、拉薩站配置了20輛流動卸污車,卸污後送往指定的污水處理點處置。機車、客車、貨車的洗刷設有專用洗刷線,洗刷污水排入站區污水處理系統,統一處理,達標排放。旅客列車産生的固體廢物(生活垃圾),一律送交格爾木車站和拉薩車站進行處理,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運營以來,已經集中處理污水污物7萬多噸。
青藏鐵路沿線土壤侵蝕類型多樣,風力、凍融和水力侵蝕均有分佈,特別是受高海拔、凍土、低溫等因素影響,水土資源十分珍貴。今年6月15日,水利部會同鐵道部召開新建鐵路青藏線格爾木至拉薩段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會議。驗收組成員一致認為,青藏鐵路建成的水土保持設施工程質量總體優良,達到了有關技術規範、標準的要求,有效保護了“三江源”和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同時,工程運行期間管理維護責任全面落實,同意通過竣工驗收。
青藏鐵路還在沿線野生動物活動頻繁區段,修建了33處野生動物通道,並設置了防護欄、警示牌和遷徙誘導等設施。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組織的調查表明:這33處野生動物通道作用明顯,對鐵路沿線野生動物的種群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
為儘量減少鐵路建設對植被的影響,青藏鐵路建設者們在高寒草甸和濕地等施工區域,採取了將原生植被進行劃塊切割、異地培育和移植等植被保護措施。進入6月,青藏高原植被開始返青。青藏鐵路沿線建設過程中移植的草皮存活良好,路基邊坡上播種的小草長勢喜人。
如今,青藏鐵路這條鋼鐵大動脈已經成為橫穿雪域高原的綠色“哈達”。線路兩側,草場依舊青青如茵,野生動物自由遷徙,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畫面。(記者劉靜 通訊員梁成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