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4月26日電(記者李亞彪、方益波)在地圖上俯瞰長三角地區,喇叭狀的杭州灣靜靜地臥在蔚藍的東海海岸,上海與寧波這兩個長三角區域重量級城市隔海相望,兩地經濟的關聯度過去似乎不被人注意。
在區域統籌發展的今天,這一局面即將發生巨變,杭州灣跨海大橋將於5月1日通車。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巴音朝魯説,除寧波與上海産生“同城效應”外,“因橋而生”的“大橋經濟”正在環杭州灣乃至長三角悄然崛起。
從名片到招商,環杭州灣爭打“橋牌”
在大橋南端,一個此前並不為人所知的小漁村--慈溪市庵東鎮虹橋村,正顯得越來越熱鬧。村民周玉堅在大橋附近開了一個小賣部,僅向到大橋觀光的遊客出售袋裝青蟹,每天就能賣出200多公斤。“我想把青蟹冠上大橋牌!”年收入從幾年前的1萬元到現在超過10萬元的周玉堅説。
36公里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南起寧波慈溪市,北止于浙江海鹽縣。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雖然距離通車尚有時日,可同周玉堅一樣,大橋兩側的農民爭相做起“大橋生意”,有的辦起“大橋商店”,有的開辦“大橋農家樂”,在大橋南端,一座規模龐大的大橋生態農莊酒店也生意紅火。
在大橋北岸的平湖市,副市長石雲良專門在名片上印著杭州灣地圖,上面清晰地標出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地理位置。“今後在對外交流中,我想把‘橋牌’打出去。”石雲良説。在海鹽縣經濟開發區的不少幹部與企業主名片上,都印著杭州灣跨海大橋。
幾天來,嘉興市副市長裘東耀顯得格外忙,下個月,他準備帶隊到香港招商。裘東耀表示,這次招商他將打出“橋牌”。嘉興背靠大海,本是長三角交通網的末梢,大橋的建成,將把嘉興市改造成一個重要的交通節點,五條高速公路在這裡交會,這張牌將會對招商起到關鍵作用。
圍繞跨海大橋的“新産業帶”正在形成
“可以預見,大橋將在環杭州灣一帶形成諸多新經濟圈,寧波市已經開始提前謀劃相關工作。”巴音朝魯説。據他介紹,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將是寧波市發展大橋産業帶的重點。
在寧波東部新城開發區的規劃圖上,可以看到未來這裡將重點發展商務金融、貿易服務、會議展覽,同時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市建委黨工委副書記史濟權説,這些産業帶的設計,是完全依託大橋而形成的,目的在於接軌大上海。
在大橋南岸的慈溪市,原來的“慈溪經濟開發區”,又挂出了一塊牌子--杭州灣新區。“大橋讓我們的視野更寬闊了,開發區完全可以立足整個杭州灣甚至長三角,大橋改變了區域經濟格局。”開發區副主任高慶豐説,“我們將服務整個杭州灣,甚至可以叫響服務大上海,因為大橋使我們與上海的時空距離縮短,産生‘同城效應’。”
高慶豐説,大橋同樣提升了區內産業層次,過去不常被提及的汽車關鍵零部件産業、電子信息産業、新型能源與環保設備産業、航空食品産業、現代服務業等,被確定為今後重點培育的優勢産業集群。這些産業都可以為上海作配套,大城市經濟圈的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和市場將不斷會涌入慈溪。
“大橋經濟”時代正悄然來臨
4月8日,寧波市江北區舉行了一場“大橋經濟與江北區域發展”的論壇。江北區幹部説,這一活動旨在幫助各地黨政幹部、企業家認清大橋建成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效應,“大橋經濟”時代正在來臨。
事實上,許多敏感的地區與企業都看到了大橋開通後的資源優勢與發展空間,在“大橋經濟”中紛紛搶灘。5年前,在上海辦企業的慈溪企業家胡建立獲悉大橋開工建設的消息後,立刻在慈溪杭州灣新區投資,辦起一家通訊設備企業。在胡建立企業所在的“因橋而生”的杭州灣新區,過去6年中工業經濟指標年均保持50%以上的增速。
寧波市長毛光烈説,“大橋經濟”賴以存在的基礎就在於,許多企業一頭在上海,一頭在寧波,被稱作“杠鈴型企業”。
據慈溪市上海商會統計,僅本地年産值超過500萬元的此類企業已達3000多家,領域涉及IT、家電、軸承與房地産等,其中一半是大橋動工建設後被吸引來投資的。
在嘉興港,大橋北岸良好的區位優勢所帶來的物流成本優勢,吸引了五金與鋼材等大宗物資市場在此紛紛布點。繼國際緊固件城開業後,杭州灣鋼貿城也在緊張建設中。相關産業鏈以幾何倍數發展,目前,這一地帶共吸引500多家企業入駐,不少經營戶在港區買房、消費。在鋼貿城碼頭,每天都有百餘部大卡車運輸鋼材,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
“大橋經濟”概念已飛出環杭州灣地區,上海一些領導幹部與企業家紛紛表示,他們從未把大橋看成是只屬於環杭州灣城市的。“它同樣屬於上海。”一位企業家説,“‘大橋經濟’時代來臨,長三角內的任何城市都沒有理由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