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國務院國資委網站,國企改革開放30年系列高端訪第三輯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的嘉賓是中國中材集團公司總經理譚仲明先生,譚總你好請先和網友們打聲招呼。
譚仲明:各位網友大家好,春節快要到了,向大家問好,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裏取得新的輝煌。
主持人:很多網友們對中材集團還不是十分了解,你能不能先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譚仲明:中材集團組建於1983年,當時建材部幾個局金屬礦局、原料局、技術裝備局分別組建公司,這是中材集團的前身。現在中材集團下屬單位多數在我們國家60年代兩個最大背景下組建的,一個是在當時我們國家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經濟體系,針對於建築材料工業組建一批科研單位、設計單位、製造單位,這是一個大背景下。另外一個大背景下我們國家兩彈一星的研製,對高科技材料科技攻關實驗組建一批科研單位和設計單位,這兩個背景下組建的公司成為了我們集團一些下屬單位,逐漸形成我們公司的主體。集團現在主要有三個主業:第一個主業就是非金屬材料製造業。第二個非金屬材料技術裝備和工程服務,主要體現裝備研發、成套裝備製造以及工程承擔、工程承包等等。第三個主業就是非金屬礦業。這三個主業是我們的核心主業,另外還有我們集團擁有國家級系列技術方面,我們擁有六大系列核心技術,這六大核心技術第一技術就是非金屬材料中非常重要的原材料——玻璃纖維製造技術,第二是複合材料技術,第三是光電子晶體、人工晶體的製造技術,第四個是先進陶瓷製造技術,第五個是水泥和其他材料技術裝備和工程服務系列技術,第六個核心技術就是非金屬礦業深加工技術。中材集團起源於我們國家正處於兩彈一星的研製和建立比較完整工業體系的特殊時期,高科技技術發展比較快,推出成果比較多,科技成果轉化生産能力比較強,中材集團核心競爭力就體現在三大主導産業、六大核心技術和對生産力的快速轉化,對科技成果的商業化,這些方面構成集團核心競爭力。集團現在擁有60余個下屬單位,資産規模在500億以上,公司在我們國家國防軍工建設方面還是有很大貢獻。
主持人:你剛才談到中材集團三大主業都帶有非金屬,你給網友解釋一下什麼是非金屬?
譚仲明:在自然界中的元素分為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大多數存在形式都是以非金屬礦的形式存在,比如説鋁是金屬,但是氧化鋁是非金屬,也有很多本來不是金屬元素,也是以非金屬的形式存在,這種礦物叫非金屬礦,屬於天然的東西。往往人們把人工合成的這種不是金屬材料的材料稱為非金屬材料。我們日常起居生活接觸大量都是非金屬材料,比如説家庭中用的玻璃和陶瓷,住的房屋用的水泥都是屬於非金屬材料,比較高端的例如應用在汽車工業、防空工業中的複合材料都是非金屬。
主持人:可以説廣泛應用在老百姓生活當中了。
譚仲明:非金屬材料的開發和應用越來越多,應該可以這麼分類吧,一般材料分為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大家都很清楚有鋼鐵和其他有色金屬等等。非金屬材料例如剛才我介紹這部分,無機鹽形成的無機材料都是非金屬材料,還有高分子材料,纖維化纖等等。
主持人:中材集團三大主業之間有什麼聯絡嗎?有沒有什麼側重點?
譚仲明:三大主業有很緊密的聯絡,它是以技術研發和技術轉換、製造聯絡在一起的。比如説非金屬礦是以天然形式存在的,我們把非金屬礦採掘出來以後加工成非金屬材料,廣泛應用於經濟建設。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能夠把我們擁有的這些技術通過工程服務的形式把它做成生産線,這當中需要設計,需要研發成套裝備,生産線再把它用於製造材料。
主持人:等於是一整套流程。
譚仲明:是一個産業鏈或者相關産業的集成。
主持人:我們三大主業在行業內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譚仲明:中材集團是我們國家目前唯一的一個擁有系列核心技術和完整創新體系的一個科研設計,製造和貿易一體的大型企業。
主持人:在國內外生産份額方面我們三大主業能有多少呢?
譚仲明:剛才説過我們是國家唯一一家大型非金屬材料企業,市場佔有率也佔相當大的比重。比如説在水泥成套技術裝備和工程服務這個領域,中材集團佔有國內約90%的市場份額。
主持人:那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
譚仲明:是的,90%的工程總承包市場,70%以上的機電安裝工程施工市場,在中國以外地區佔有30%的水泥技術裝備工程服務市場,現在是世界最大的水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提供商。在其他方面也是佔有很大的份額,比如説玻璃纖維,中材集團是全球第四大、中國第二大玻璃纖維製造商,其他很多高科技材料在國內沒法説是多大規模,因為是獨一無二的,中材集團的很多高端的非金屬材料産品都是唯一的。
主持人: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中材集團的六大核心技術在國內應該是屬於一個領先的地位。在國際上,部分技術也是處於領先的地位的,這六大核心技術應用在哪些領域呢?
譚仲明:可以這麼説現在非金屬材料無所不在,比如你用的手機——手機或者計算機都要有一些信號,信號從哪轉化,是從晶體轉化,叫頻率發生器;比如刻錄光盤用到的激光,都是比較高端的非金屬材料發出的;開汽車握的方向盤也是非金屬材料,很可能你發動機裏面的部件是陶瓷,這也是非金屬材料。複合材料種類和應用都太多太多,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主持人:也就是説我們的産業化水平還是相當高的?
譚仲明:對,比如説計算機外殼就是複合材料做的,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現在越來越離不開這些。
主持人:1983年創立中材集團時是什麼樣的背景,您給網友們簡單介紹一下。
譚仲明:當時中材集團創立的時候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初期,在政府機構改革當中,要把一些國家機構的職能轉化分離出來變成企業,在這種背景下中材集團由當時國家建材部的一個局整體轉化為一個公司,在那種背景下。初期還是以行政職能和管理職能為主,過了三四年時間轉變為一個企業。
主持人:創立的時候咱們有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當時的經營狀況又是什麼樣的呢?
譚仲明:説起來挺有意思,那時候國家還是在雙軌制的大背景下,中材集團當時主要是由國家給予了一些權力,比如説公司推進權、投資決策權這樣一些權力。其實這些權力也是為了促進企業發展,很快這些權力消失了,之後就靠企業自身的發展。再往後幾年1991年國務院發佈了建立國有企業大集團的文件,中材集團成為國家50個試點集團之一,但曾經在一段時間內集團出現過無序發展的情況,造成了一些困難。
主持人:這是什麼年代?
譚仲明:中材集團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是1983年到1991年,那時候是雙軌制,還有行政上的權力,初期階段也是初創階段。91年以後開始做發展,那時候出現無序發展,集團出現了一定的困難。一直到2000年這段時間是集團比較困難的時間,留下比較多的債務,部分下屬企業管理不善,出現失去管理,上訪不斷的事情。從2000年以後,在越來越規範的市場背景下,中材集團立刻奮起,自我發展,逐步把歷史問題處理掉。當時為了儘快扭轉在2000年以前,特別是91年到97年這段時間比較無序的狀態,我們分析了形式,制定了企業發展的五大戰略。第一個戰略就是要進行産業的創新,當時集團有很多很多産業,主業不清晰,工商登記差不多有幾十項産業,哪一個是主業弄不清楚,我們很快進行了理順,就保證三大主業,其他非主業剝離出去,非主業企業剝離出去,進行了産業創新的戰略。正是因為這樣把産品握緊,集中力量,所以出現了快速發展。第二個戰略我們叫企業創新,企業創新就是把一些主業相近的企業進行資産戰略性重組,重組成一個全新的企業,全新的企業全力的快速發展。産業創新和企業創新這兩個措施,促進了從2001年到2007年每年營業收入遞增40%,利潤遞增60%這樣的快速發展。第三個創新就是我們的科技創新,但是科技創新並不意味著你老搞科研和項目,更多是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産力。轉化生産力也是步入了很快的軌道,我們提出企業轉型,原來是一個科技型的企業,轉化成為一個科技型、産業型和國際型並重的這麼一個企業。不是單純的科技企業,而是産業型企業——産業快速發展,國際型企業——國際業務大力拓展,我們現在的國際業務已經佔50%這樣一個水平上。第四個創新就是我們的管理創新,進行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加強管控。第五個戰略就是人才創新,分析了人才現狀,人才結構情況,我們進行了力度比較大的人才創新措施,這五大創新建立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主持人:都是在2000年前後提出來的?
譚仲明:在2000年底到2001年初提出來,我們到現在形成了很好的習慣,當時的企業發展五大戰略,是在集團進行戰略研討時提出來的,我們到現在仍然保持一個良好的習慣,每個季度我們的經營團隊都要坐下來研究一下企業戰略,一直沒有中斷過。
主持人:你剛才説到在國外市場已經佔收入50%,應該説中材集團實施國際化戰略是最大亮點之一了,圍繞這樣一個戰略,咱們是如何去突破的呢?
譚仲明:突破還是要靠科技創新、産業鏈的整合和企業組織結構的整合,為什麼要靠這三點呢?第一個我們的成套技術裝備和工程服務、我們的産品能不能到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這是硬碰硬的競爭,我們在國際上都是做憑藉高端的技術做高端的項目,沒有科技創新就走不出去,現在我們成套技術裝備和工程服務在國際上、在大的項目競爭當中還是處在優勢的地位。
主持人:能不能講一個具體案例呢?
譚仲明:比如説我們承擔的日産10000噸水泥成套技術裝備工程承包項目,這個項目是國際最大的,是我們通過技術對比、技術競標拿下來的。
主持人:目前來説是國際上最大的項目。
譚仲明:是的,這個項目做成以後,它的各項指標遠遠超過國際同行業的水平,比如説環保,我們國家的大氣排放標準是100毫克,歐洲是20毫克,這個項目要求我們做到5毫克,我們也確實憑實力做到了,連續運行了幾個月都是非常平穩,在世界上建立了良好的品牌聲譽。
主持人:國家在節能減排方面花費很大精力,中材集團三大主業與節能減排工作有緊密聯絡,中材集團旗下擁有一批大型水泥廠,在節能減排方面中材集團做的怎麼樣?
譚仲明:節能減排是我們作為國有企業必須要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在減排方面有幾個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第一個是污染物的排放,這個是完全控制住了。第二個就是二氧化碳排放,怎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這是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承建的生産線,通過應用餘熱發電技術,可以把餘熱利用以後進行發電,不僅本身實現了減排,而且替代了電廠。我們現在能夠儘量把一般工業廢氣,水泥廠、鋼鐵廠、冶煉企業的餘熱充分利用。以水泥生産為例,發出來的電量可以解決生産線50%用電量,對於企業的成本控制不得了。我們已經把這項産業做的很大,餘熱發電技術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是60%以上,而在中國以外地區國際上的市場佔有率也在60%以上,得到了國際上高端客戶的歡迎。這個技術也不是説輕輕鬆鬆就擁有了,我們歷經了20年反復的技術研發,逐步提高,達到了目前的水平。
主持人:就是説我們中材集團不僅僅自身在減排方面做的很好,而且在減排方面我們還能為集團創利潤是這個概念嗎?
譚仲明:這個肯定是創利的,首先我們給人家做,把我們技術轉讓給它,把我們設備轉讓給它,我們會獲利。其次業務要獲利,我們這樣發電,每度電成本只有一毛錢,買電要五毛錢或者六毛錢或者七八毛錢,一毛錢和七八毛錢,人家業主大大歡迎,這是雙方企業的獲利,還有減少碳排放和大氣污染的社會效應和環境效應。
主持人:我們中材集團非常非常重視節能減排方面的工作。您剛才談的這些之外,我們在社會責任方面,還做了哪些事情呢?
譚仲明:國資委要求我們中央企業要承擔起社會責任,李榮融主任也是反復告誡我們,我們一直在努力做好這方面,進入新世紀做的更明顯,每年都有很多事例。從2008年這一年來看,除了承擔北京市的責任以外,像冰雪災害,我們的企業馬上進行捐款,汶川大地震我們下屬單位主動捐款,我們也去號召他們捐款,大概汶川地震、冰雪捐款將近3000多萬。比如2008年還在新疆建了20所希望小學,貴州還有1所,其他的事例也有很多,我們一直在做,承擔社會責任是我們中央企業應該做的。
主持人:譚總我們聽説中材集團每位員工過生日的前一天,都會收到你和書記的賀卡和蛋糕,這樣形式很受員工歡迎,中材集團在企業文化方面精髓是什麼?
譚仲明:我們企業文化是這樣的,我們提倡一種比較健康的商業文化,比較健康一種職業文化,和比較健康的人性。這種文化應該説是一種自發動作,很難用制度去規範,已經成為人們一種自覺的行動。健康的商業文化就是比較誠信,要為業主著想,要為客戶著想,以客戶的需要作為我們技術開發、科技攻關的方向和課題,以他們技術難題作為我們進行科技創新的一個課題,以他們的需求來作為我們的工作需求。同時在交往當中互相誠信不欺詐,實話實説,有時候實話實説引起人家未必理解,依然還要實話實説,這種商業文化對我們這幾年快速發展奠定技術。比如説對社會大眾這種誠信,特別我們在宣傳方面還是比較低調的,我們認為過度宣傳對社會大眾來説也不是很誠信,包括對外宣傳方面也是比較低調的,這是商業文化的體現。職業文化,我們職工隊伍是非常非常好的職工隊伍,剛才談到生日賀卡,我們所有職工他們勤奮敬業,他們這種處處以企業著想,舍小家為大家,我們十分感動,大家都有這種很好職業文化,非常敬業、遵守紀律、先公後私、勇於奉獻這都是企業文化。然後人與人之間人際關係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上下級之間、平級之間這種和諧關係都構成了人際的文化。
主持人:據我們了解中材集團高科技産品成功應用於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究竟用在那些零部件上呢?
譚仲明:很高興我們的一些下屬企業參與了神舟系列科技攻關,從“神一”一直到“神七”都有我們的貢獻,比如説導航系統、返回艙等等很多關鍵材料都有我們參與提供。從“神一”到“神七”我們都曾經獲得了獎項,從載人航天往前説一説,我們從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到歷屆航天技術都有我們的貢獻,這應該説也是我們通過對兩彈一星,對航空航天材料的科技攻關積累了我們自己的技術,形成了我們的技術體系,包括成果體系、團隊體系和學科體系等等各方面。
主持人:譚總這次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應該對我們建材行業多少還有一些影響,影響究竟有多深?
譚仲明:建築材料行業是一個基礎行業,應該説基礎行業每次在經濟波動當中,應該是首當其衝的。當時我們在年初國外次貸危機發生時就預判到了這次波動,肯定會影響實體經濟,也會對建材行業造成一些影響,對我們造成一些影響,我們做的預防比較早,對我們這個企業影響還是相對小一些,但是整個建材行業還是受到衝擊的。比如説基礎行業因為資金流動性不足,投資不熱,造成對鋼鐵、水泥這樣建築材料需求下滑。在中國南方和北方地區,東部和西部地區都出現不同的情況。從目前情況來看南方地區受影響要大於北方地區,東部地區受影響大於西部地區。有些省份現在比如説以水泥為例,出現了虧損的情況,從三四季度就開始了,一直到現在。我們非常注意這樣的分析和研究,提前在産業佈局上做了很好的分析,所以我們的水泥産業一直以西部佈局為主。今年恰恰在東部是最困難的,西部的新疆、寧夏水泥價格是飆升的,曾經一度新疆水泥達到600多塊錢一噸,而煤炭只有100多塊錢一噸,但東部煤炭1000多塊錢一噸,水泥是200多塊錢一噸,差異非常大,東部和西部還是不一樣。在目前國外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實體經濟以後,黨中央國務院拉動消費、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加之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對拉動中國經濟起到了積極作用。
主持人:國外建材企業因為金融危機已經將其産品批量銷往中國,中材集團對此情況有什麼應對方式?
譚仲明:我想是這樣的,像大宗的建材産品它的運輸距離是受限制的,運的太遠運輸費用就超過了建材的價格。但是一些高端的産品,它的價格與費用之間,運費佔很小比例。這樣的一些比較高檔次的建材産品肯定還是會進來。目前來看對我們來説沒有太大的衝擊,因為我們現在做的非金屬材料,自身跟國際上處於同一個技術水平。另外像水泥這樣的大宗商品,我們的主要生産能力在西部,不要説國外運不過來,國內也運不過去。我們現在感受到一個什麼情況呢?他們希望把企業賣給中國來,比如説幾個投行來找我們,説你們要不要買美國的企業,我們會仔細研究,當然不會盲目去投資。
主持人:是不是在合適時候考慮並購重組國外的企業呢?
譚仲明:這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個要優勢互補,就是我們需要那個企業的優勢資源。第二個是價值判斷,假如説調研過那個企業,清楚投入回報、投入産出能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就不放掉任何機會。但是任何機會都不要盲目,要有一個價值判斷標準,能夠對企業盈利帶來提升。
主持人:現在已經是2008年的年底了,中材集團今年的成績怎麼樣呢?
譚仲明:中材集團今年的情況還是不錯,雖然遇到了這樣的經濟衰退,受到了一些影響,也出現少部分國外業主和一些買家撤單,但是整個2008年還是維持了繼續快速增長的態勢。我們現在更關心的是2009年。從目前來看2009年還是問題不大,從目前我們的在手合同來看,按照2008年的工作量計算還可以幹兩年。儘管未來還可能有業主撤單的風險,但李榮融同志的講話給我們提前做了提示,我們提前做了很多工作,提前做了準備。特別分析了當前我們的資金情況方面,現金比較充足。
主持人:中材集團經過25年的改革發展所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譚總請您在這方面重點説一説,能不能給我們網友舉一些具體的數據?
譚仲明:中材集團在原來那種管理比較無序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管理有序、管控有力、資産增長這麼一個發展勢頭,組建了比較完整的産業鏈。我們通過進行企業組織結構的重組,市場戰略的再造,企業市場模式的調整,打造了新的産業鏈。這個産業鏈組建完成以後,迅速顯示了它的威力,比如2004年以前,我們的國際業務訂單幾乎是零,海外收入幾乎是零,從2004年到現在國際業務已經佔我們的一半,我們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世界第一,市場佔有率第一。從2001年到2007年底,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在40%以上,利潤增長60%以上,這一連串的數據是很有説服力的,就是因為我們組建了産業鏈,因為我們管控體系、風險防範能力聯絡在一起。我們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的能力越來越強,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這個企業將來能不能健康發展,要看創新能力,看創新成果商業轉化的能力,看企業管控能力,看你的抗風險能力,風險管控能力,有了這些能力企業就會繼續發展。
主持人:謝謝譚總的介紹。譚總,國資委網站從12號發佈您接受訪談的預告以來,網友們對中材集團非常關心,提出了很多的問題。下面就網友提出比較集中的問題做一下解答。
譚仲明:謝謝廣大網友。
主持人:《新材料産業》雜誌的記者問,中材集團在高新材料方面有很大的一塊,想請譚總談談金融危機對中材集團高新材料的影響,以及中材集團在這一背景下是否有收購兼併國外企業的打算嗎?
譚仲明:謝謝《新材料産業》雜誌的記者,2008年我們一直在精心的觀察和預測,從目前來看新材料這個産業受影響遠遠小于傳統産業,傳統産業馬上就能顯現。新材料,特別在新材料當中特別熱的一些産業,比如説新能源,節能減排産業,這都是國家提倡的,受影響就更小。我們這幾年把我們的科技成果應用到新能源領域,應用到節能減排方面,這些領域受影響很小。我們在制定2009年經營目標的時候也發現,新材料産業受到的影響相對小一些,例如風力發電、太陽能這樣的産業,我們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我們與國際競爭對手一直具有比較優勢。第二個問題關於國際並購,如果有好的機會,我們會認真的研究分析,不會輕易放棄,同時也不會在條件不成熟或者是投資價值不太具備的情況下盲目投資。
主持人:謝謝譚總的回答,有網友問全球經濟預計放緩,一些國家更會出現衰退,對水泥需求將會大幅降低,國內水泥的價格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這種影響是不是已經出現?
譚仲明:對,這種情況應該已經出現了,從今年第三季度末開始,到現在影響尤為明顯,目前華東地區價格不太好,珠江三角洲也不太好。我們現在在新疆市場佔有率約50%。寧夏現在水泥價格比較高,我們在寧夏的市場佔有率達到60%,我們在購併發展中的産業佈局已經體現了。價格問題對我們的影響還是小一些。
主持人:有網友問為了抓住新措施所帶來的機遇,中材集團在並購重組寧夏建材與濟能水泥以外會不會考慮其他新的並購?
譚仲明:會,每一次經濟危機會造成很多的破壞,會造成很多的損失,同時也孕育了很多的機會,我們應做一個有準備的人,如果我們是有準備的人,會利用這些機遇加快我們的發展,在今後的企業購併發展中,不會輕易放過任何機會。
主持人:有網友問國家十大措施第五項是加大生態建設,支持節能減排方面建設,集團在這方面會不會有得益。
譚仲明:會得益,我們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業務量在不斷上升,今後還會繼續。在應對經濟危機中很多企業提出了自己降低成本的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的時候就要餘熱發電,降低電力成本,這是我們的一個機會。我們能夠提供餘熱發電的技術服務。
主持人:有網友問中央出臺擴大內需措施中,基建投資規模將達到人民幣4萬億元,公司估計今年于明年可以從中得益多少?
譚仲明:我預計2009年上半年拉動效果的顯現還不會太充分,原有項目繼續做,新項目進入到前期階段,我們寄希望於下半年甚至到2010年就會比較明顯。
主持人:數字水泥網記者,國家出臺十大措施,中材集團在新疆佔有率是50%,寧夏是60%,有沒有計劃在這些地區的産能和市場佔有率,有哪些措施來抓住這些機遇?
譚仲明:數字水泥網非常專業,受到行業內人士的讚賞。我們在新疆和寧夏兩個自治區有擴大産能滿足市場需要的計劃,今後幾年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除了這兩個地區以外,周邊地區青海、甘肅它們都有比較大的需求,我們也已經做了佈局。經濟危機使企業面臨一些困難,我們迅速調整了我們的佈局,一些項目如果市場不好就把它停下來。有的地方經我們分析是消費熱點地區,我們就加快這個地方的佈局。
主持人:中材集團有多少水泥技術裝備的訂單是屬於海螺,有多少是屬於中國建材或者香港上市建材商。
譚仲明:海螺是我們很好的業務合作夥伴,迄今為止海螺所有的技術設計服務都是我們提供的,海螺在我們合同當中所佔的比例並不是很高,但是海螺是一個快速發展的企業,海螺是我們重要的長期客戶。中國建材現有很多生産線前期是我們做的,現在它們也有自己的能力。
主持人:在水泥業務上中材股份是是與海螺和中國建材為主要競爭對手,相比它們中材股份有那些優勢和劣勢?
譚仲明:企業各有優劣勢,現在在市場上正面衝突還不是很多,因為我們的戰略佈局還是有我們的獨到之處,在重點發展區域沒有遇到很大困難,企業之間特別大企業之間應該説即競爭又合作,應該有一個很好的發展環境。
主持人:有網友問中材股份上半年凈利潤升幅達到75%,金融海嘯災第三季度爆發,公司全年業績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公司有哪些措施應對以保持公司的高增長?
譚仲明:這個是比較敏感的話題,因為中材股份是上市公司,我們會按照上市規則的要求進行信息披露,請大家關注。
主持人:中材集團採取那些措施來控制海外業務的成本?
譚仲明: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首先説我們中材集團跟其他國際同行業競爭者相比,我們的優勢包括成本優勢,除了成本優勢還有工期的優勢。我們通過加強項目協調、優化資源調配、優化工程設計和項目本土化,比如雇傭當地員工等方式控製成本。
主持人:這是不是中材集團好口碑一個重要手段。
譚仲明:對,中國人勤奮敬業,滿足用戶的需求,在業界樹立了一個好口碑。
主持人:中材股份公司集資所得有多少是人民幣、港元、美元與其他外地結存,如何減低外匯匯兌損失?
譚仲明:中材股份去年在香港上市籌集的資金為港幣,當時很快已經全部結算完畢,當時人民幣一路升值,但中材股份的募集資金結匯速度還是相當快的。
主持人:有網友問你如何看待中國水泥市場的格局,是否存在集中度不夠的問題,它與其他國家是否存在不同?
譚仲明:這個網友説的非常對,中國水泥工業確實集中度不夠,這是跟國外很大的區別,像海螺是最大的企業,在中國水泥産量中所佔的比例跟西方國家中最大企業所佔的比例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今後中國水泥工業結構繼續調整,在企業購並重組,提高競爭度方面會有比較好的機會,但也有漫長路要走。
主持人:中材股份目前水泥産能達到3000萬噸,新措施出臺後有沒有計劃進一步提高産能?
譚仲明:目前來看肯定有,我們有我們的存量發展計劃,也有我們的購並計劃,産能還是會進一步提高的。
主持人:有網友問中材股份股東會已經發行25億元人民幣公司債,公司計劃如何利用?
譚仲明:主要用於改善公司的負債結構。
主持人:中材股份水泥技術裝備與工程業務1到9月新簽合同金額500億元,同比上升多少,預期全年達到多少?
譚仲明:由於中材股份是上市公司,這個問題不便披露。
主持人:問譚總最後一個問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王右問中材集團有沒有成為中國最大的水泥生産商的目標?
譚仲明:謝謝網友的關心。我們現在設定的目標是要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水泥製造商。
主持人:由於時間的關係還有很多網友的問題沒有回答, 我們將把網友的問題收集整理,反饋給中材集團,我們在下週一在國資委網站上發佈。謝謝譚總精采的回答,也感謝網友們積極的參與,我們下一期的國企改革開放30年系列高端訪再見。
譚仲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