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擴大國內需求 促進經濟發展>> 經濟述評
 
新華社評論員:擴大投資規模與優化結構並舉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1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新華社評論員

    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當前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出臺更加強有力的擴大內需措施。這些政策措施中的重要內容是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從有關資金的投向看,這些政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擴大投資規模與優化結構密切結合,既要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又要有利於推動結構調整,避免重復建設。

    面對當前日趨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擴大財政支出和投資規模,增加貨幣供應,改善金融服務,是應時之需、必要之策。尤其是,加大政府投資特別是中央投資力度,進而帶動社會投資,時滯短,見效快,對促進經濟增長更有著積極的作用。根據有關安排和部署,今後兩年多時間,擴大投資的資金投向主要是集中在重大民生工程、重點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災後重建等方面。據初步匯總,投資規模約需4萬億元。隨著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和到位,這一巨大投資規模不僅能有效擴大內需,優化經濟結構,也能促進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最直接的措施。

    多年的實踐表明,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是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從擴大內需的資金投向可以明顯看出,擴大投資規模和增加信貸支持,不是簡單地擴大增量,而是和存量的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增量資金也不是一味地撒“胡椒面”,而是注重“區別對待,有保有壓”,更加注重推動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擴大投資規模與優化結構並舉,就是要加強民生工程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農業基礎設施、鐵路等交通設施、推動自主創新和産業創新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

    從我國經濟社會的實際看,最需要加強的薄弱環節是農業,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是農業基礎脆弱。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大舉措,提出了明確要求。儘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受自然條件和發展階段制約,我國農業基礎設施依然明顯滯後,影響著農業和農村發展、農民的生活。根據有關統計,全國還有3億多農村人口飲水未達到安全標準,其中中西部地區佔80%;有近100個鄉鎮、近4萬個建制村不通公路,農村公路中沙石路佔70%左右,全國還有2000萬農村人口用不上電。按照部署,在這次公佈的擴大內需一攬子舉措中,一個突出重點就是要大幅度增加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從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工程規劃,到大規模開展中低産田改造;從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幹工程、加快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到積極推進大型灌區節水和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從加快農村沼氣建設,到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從積極推進農村公路擴建工程,到加快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這諸多力度大、覆蓋面廣的舉措,突出了農田、水利、農村公共事業等關鍵環節,不僅將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而且也有利於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鐵路建設仍然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2007年,我國每萬人鐵路長度為0.6公里,美國2005年達到5公里以上,日本近2公里。鐵路投資的影響力也超出鐵路本身,帶動的是更為宏大的經濟大盤子,其輻射作用還包括增加對鋼鐵、電力、水泥等行業的需求,增強二、三線城市與中心城市的經濟緊密度,解決相當數量的就業並從而間接提高購買力等。根據部署,在本輪擴大投資規模中,加快鐵路建設是其中一個大亮點,我國將重點加快京滬高速鐵路、石家莊至武漢等一批客運專線建設,包頭至西安鐵路擴能等煤運通道項目以及貴廣、南廣等資源開發性西部幹線鐵路建設。在今後兩年內,鐵路建設總投資規模預計達1萬億元。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在諸多擴大投資的政策中,推動自主創新和産業升級的舉措更為積極主動。根據部署,我國將安排必要的資金繼續支持自主創新、技術改造、關閉破産和重大改革、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等,將加大對重大裝備製造業、服務業、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的扶持力度。

    投資向生態環境建設傾斜,不僅是“有保有壓”原則的具體體現,也能有效反映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程度。按照部署,我國將進一步加快建設生態環境工程,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從2009年起用3年時間,在“十一五”規劃基礎上,擴大全國縣城污水垃圾處理設施覆蓋面,使全國90%以上縣城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重點流域水環境得到改善。同時,加強重點防護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根據規劃,重點防護林工程主要實施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山育林和海岸基幹林帶建設。

    財政政策可引導結構調整,具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貨幣政策重在調節總量,牽一髮動全身。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貨幣政策也將在優化結構升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著力優化信貸結構,配合財政政策,加大對重點工程建設和災後重建的信貸支持,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加大對技術改造、兼併重組、過剩産能向外轉移的信貸支持,加大對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信貸支持;限制對“兩高”行業和産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貸款,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面對日益嚴重的金融危機影響,認真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行擴大投資規模與優化結構並舉的措施,將使我們更好地應對嚴峻的挑戰,保持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同時通過努力使中國經濟的結構有一個大的改善,推動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相關鏈結
·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
· 中國將保持經濟增長擴大內需以穩定國際金融市場
· 美媒體高度評價中國擴大內需舉措 認為出手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