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請您從旅遊業的角度談談依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
邵琪偉:黨中央歷來十分重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出口在拉動我國經濟增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要看到,長期以來國內居民消費率偏低,擴大內需的動力嚴重不足,使得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程度很大。更重要的是,我國作為一個人口超過13億的發展中大國,在現在發展的基礎上,相當程度依靠外需很難長期支撐經濟的持續較快發展。因此,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出了明確要求。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特徵,我們對增長與發展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提高。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拉動轉變。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出口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任務更加緊迫,這充分證明中央決策反映了客觀規律,順應了時代要求,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
我國旅遊業長期以來實行優先發展入境旅遊的戰略。從1978年到2007年,旅遊業共創匯2532.94億美元;僅2007年創匯達到了419.19億美元,相當於當年服務貿易出口的33%,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今年以來,受國內連續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影響,入境旅遊的發展遇到了很大困難,1月至9月,全國實現旅遊外匯收入298.28億美元,同比下降了3.26%。受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預計國際旅遊形勢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旅遊業如何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需要我們審慎考慮。中央擴大內需戰略為旅遊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相比入境旅遊,國內旅遊起步較晚,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已經成為我國旅遊市場的主體。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現階段旅遊業的發展可以不再以出口創匯為首要目標,而應該把發展國內旅遊作為基礎,確保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旅遊業在擴大內需中的獨特優勢,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新貢獻。當然,大力發展入境旅遊的方針仍然不變,這裡主要強調國內旅遊在三大市場中的基礎作用。
記者:我國旅遊業經過30年較快發展,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請您介紹一下旅遊業和旅遊消費當前處於怎樣的態勢。
邵琪偉:從旅遊供求態勢看,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旅遊供給能力已經有了很大提高,到2007年末,全國共有星級飯店1.3萬餘家,各類旅行社1.97萬家,旅遊景點2萬餘家,基本能夠滿足當前國內旅遊需求。但是在供給結構上也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如旅遊高峰期,重點景區和時段出現結構性供給短缺,這需要在發展中逐步解決。從旅遊發展格局來看,國內旅遊處於主體地位,最近10年國內旅遊收入佔旅遊總收入的比例穩定在70%左右,特別是最近兩年入境旅遊增速放緩,國內旅遊增速加快,國內旅遊對旅遊業增長起到了更加強勁的推動作用。2007年旅遊總收入增長22.6%,其中16.3個百分點是由國內旅遊貢獻的,入境旅遊僅貢獻了6.3個百分點。
尤其要強調的是,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旅遊已經成為國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已進入大眾旅遊消費時期。2007年全國國內旅遊收入7770.62億元,相當於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7%。2008年“十一”黃金週期間,我國實現旅遊收入796億元,接近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9%。2007年我國人均GDP已達到2456美元,恰是旅遊消費快速增長的階段。2007年我國城鄉居民個人旅遊消費佔生活消費性支出分別為6.6%和5.4%,而全球平均水平在10%以上,説明我國旅遊消費增長潛力還很大。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比2008年翻一番,農民的消費水平將大幅提升,廣大農村和億萬農民將成為未來旅遊市場和旅遊消費的重要群體。
記者:旅遊消費前景廣闊,那麼請您介紹一下旅遊消費在擴大內需戰略中有什麼優勢特點。
邵琪偉:概括地講,旅遊消費優勢主要體現在這麼幾個方面:第一,旅遊消費是最終消費。對擴大消費需求有直接拉動作用。專家預測,到2015年,全國旅遊業增加值可達2萬億元,相當於目前全國居民儲蓄總額的10%左右。第二,旅遊消費是綜合性消費。由餐飲、住宿、交通、遊覽、娛樂、購物、通訊等一系列消費構成,促進旅遊消費也就是促進這些行業的消費。據預測,到2015年,旅遊可為民航、鐵路、公路和水運等交通帶來6700億元收入,為餐飲帶來約1萬億元收入。同時,旅遊消費還具有文化、宣傳、教育、健身等多重功能,關聯消費作用明顯。第三,旅遊消費是可重復性消費。一般家庭買一輛車要用十來年,買一套房子要住一二十年或更長時間,但是旅遊可以反復消費。現在中國人年均出遊僅1次,而發達國家可以達到5次以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今後中國人出遊頻率會逐步提高,旅遊消費也將隨之增加,並在人們消費支出中佔據更大的比例。第四,旅遊消費是可持續性消費。旅遊主要依託自然風光、人文古跡、民族風情等資源,與工礦業比幾乎沒有原料耗費,只要組織管理得當,旅遊消費就可以成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消費。第五,旅遊消費是多層次消費。只要有出遊願望,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和時間許可,選擇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乃至數萬元的旅遊産品,能夠滿足各種消費人群的需求。第六,旅遊消費是恢復能力強的消費。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3年的“非典”給旅遊市場帶來了巨大衝擊,旅遊消費受到嚴重制約,但是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旅遊市場就恢復了正常增長,其中國內旅遊消費恢復更快。從今年“十一”黃金周的情況來看,儘管1至9月份旅遊市場受到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但國內旅遊消費勢頭仍然很好,出遊達到1.78億人次,同比增長了22%,大大超出我們的預料。
記者:當前,旅遊行業正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請您介紹旅遊業在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拉動消費戰略上有哪些舉措。
邵琪偉: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加快實現發展方式轉變。要落實中央加大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加大對旅遊基礎設施的投入,推進大項目建設;要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加快旅遊産品結構調整,推進産業結構優化,鼓勵行業科技創新和管理變革,扶持旅遊新業態發展,推動旅遊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化發展,由數量擴張向素質提升轉變,由注重經濟功能向積極發揮旅遊綜合功能轉變。二是適時調整三大旅遊市場發展戰略,把發展國內旅遊放在更為優先的戰略位置。一方面要進一步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提升旅遊産品品質,提高旅遊消費滿意度,挖掘旅遊市場潛力;另一方面要推動旅遊消費升級,著手研究國民休閒度假發展綱要,將旅遊和文化、體育、休閒、健身、愛國主義教育等活動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大眾觀光旅遊的品質,積極引導國民休閒度假蓬勃發展。三是大力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培育旅遊消費大市場。我國約70%的旅遊資源在農村、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因此,潛力最大的旅遊市場在農村,潛力最大的旅遊需求在鄉村旅遊。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於農村改革發展的精神,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要切實加快鄉村旅遊發展。通過統籌規劃、改善環境,運用標準、集約經營,加強培訓、改進服務等措施,推動鄉村旅遊提質增效,豐富完善鄉村旅遊産品,做大做強鄉村旅遊市場,進一步擴大城鄉旅遊交流,把鄉村旅遊培育成為旅遊消費的增長點。四是圍繞國家戰略佈局,統籌區域旅遊協調發展。東部地區分別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為中心,要進一步打破地區壁壘,加快推進旅遊市場一體化,形成國內旅遊業發展實力最強、旅遊消費市場最旺的優勢區域;中部地區要結合武漢城市圈和湖南長株潭城市群的“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大力推進旅遊業創新發展,提高旅遊業發展效益,最大限度實現旅遊發展的關聯帶動作用,促進旅遊消費市場繁榮發展;西部地區要充分利用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利條件,進一步加快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旅遊産業體系,改善旅遊發展環境,促進市場規模擴大,聚集旅遊市場人氣,充分發揮推動全國旅遊業發展和促進旅遊消費後發優勢。
記者:旅遊業是綜合性産業,具有經濟、社會等多種功能,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從外部環境看,怎樣才能達到發展旅遊業、擴大內需的最好效果。
邵琪偉:旅遊業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推動。一是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旅遊業的發展不僅能夠刺激消費、擴大內需,而且對於促進人們身心健康、提高國民素質和國家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人們的旅遊活動也是一種人力資本投資。二是要形成合力。與旅遊業相關的有100多個行業,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産業、主導産業和重要産業的有27個省區市;要充分發揮和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形成國家和地方、旅遊部門和相關部門、政府和社會的發展合力,圍繞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大局,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共同促進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三是在緊密配合地方政府和各部門工作的同時,旅遊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強化公共服務能力,為改善旅遊發展環境、提升旅遊産業素質而努力工作。(李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