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09日   來源:人民日報

    中共農業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主要觀點

    ●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任務,必須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的方針,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為重點,確保糧食生産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必須依靠改革體制和創新機制,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各級農業部門應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任務。這是黨中央從全局出發,總結經濟社會發展經驗,分析農村改革發展形勢,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的戰略決策。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大意義

    在我國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階段後,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原則,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動力。目前,我國農業仍以手工勞動為主,資源約束增強,科技含量不高,基礎設施薄弱,抗災能力較弱,勞動生産率低,組織化程度低,小規模分散經營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利於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對傳統農業的改造,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並未充分發揮出來,直接原因是農民消費能力太低,農村市場沒有啟動;根本原因則是農民收入水平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利於廣開農民增收渠道,拓展農村消費市場,提高農民消費水平,支撐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利於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有利於擴大村民自治,加強民主監督,推進基層民主法制建設;有利於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促進農村社會和諧進步。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舉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增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實行的一系列富民政策促進了農民收入增加,但農民的生活還不富裕,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利於採取系統的扶持農業的政策措施,不斷加大對農村的支持力度,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條件。

    把握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任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部門責無旁貸。各級農業部門應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握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任務。

    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的方針。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方略。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基本條件。應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産業佈局、基礎設施建設、就業制度、社會保障,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充分發揮工業對農業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堅持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為重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貫穿始終,大力提高土地産出和資源綜合利用能力、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能力、農業物質裝備能力、農民自我發展能力、農産品加工轉化和市場開拓能力、農業綜合支持和服務能力,努力使農業的物質技術條件明顯改善,土地産出率和勞動生産率明顯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堅持以確保糧食生産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基本目標。加快建立糧食生産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強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建設,實施優質糧食産業工程,建設大型商品糧生産基地,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充分挖掘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建立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

    堅持以改革體制和創新機制為根本動力。加快改革城鄉二元結構體制,讓城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有條件的地方可根據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加快徵地制度改革,依法維護農民的正當權益。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全面推進農村綜合配套改革。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

    堅持以廣大農民群眾為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力量。充分調動和發揮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勵他們投身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通過政府引導、群眾參與、社會支持,形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合力。積極開展農村職業教育、先進實用技術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本領。

    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的部署,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應切實抓好以下工作:

    優化農業區域佈局。遵循自然規律和市場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優勢農産品區域佈局。東部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發展城郊型和外向型農業;中部地區做大做強糧食産業,發展農區畜牧業和農産品加工業;西部地區加強草原保護和生態建設,轉變牲畜養殖方式,發展特色農業;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進一步提升熱帶作物産業的國際競爭力。

    穩定發展糧食生産。實施優質糧食産業工程,優化糧食生産佈局和品種、品質結構,引導糧食生産向主産區集中。以優質專用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控、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現代農機裝備使用、促進糧食加工轉化等為重點,加大投入,完善配套工程建設。加快建設大型商品糧基地,加大農田改造和技術推廣力度,發揮農墾企業和種糧大戶的帶動作用,穩定和提高商品糧供給水平。完善糧食生産補貼政策,探索農業投入品的補貼方式,健全主要糧食品種的最低收購價制度。

    大力發展畜牧水産業。加強畜禽良種繁育,提高規模化、集約化飼養水平。做好動物防疫工作,減少疫病對畜牧業造成的損失。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提高防疫隊伍素質。實施天然草原保護等工程,促進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積極發展水産業,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漁業資源。

    努力發展農村二、三産業。積極發展農産品加工業,鼓勵農産品加工企業發展加工專用原料基地。圍繞做大做強産業化龍頭企業、提高農産品精深加工水平、促進農産品品牌建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以及提升産業化經營帶動能力的目標,加大扶持農業産業化經營的力度。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堅持“公平對待、合理引導、搞好服務、完善管理”的方針,取消針對進城務工人員的各種就業限制,建立城鄉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認真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陽光工程,改善進城務工人員的生産生活條件,依法保障他們的權益。

    加強農業設施建設。加快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強農機裝備、農村信息服務網絡、設施農業建設。完善農村公益建設一事一議制度,鼓勵農民投工投勞建設自己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

    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構建層次清晰、分工明確、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抓好關鍵技術攻關和高新技術研發,加快先進適用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擴大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應用範圍。加快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培養一批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

    提高農業標準化和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圍繞農業標準的制定、實施和監督三個關鍵環節,從管理、技術和生産實踐三個層面切入,加速農業産前、産中、産後的標準化進程由點到面全面鋪開。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實施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建立農産品質量安全信息網絡,推進農産品源頭污染治理,為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奠定基礎。

    大力發展農村循環經濟。注重培育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農産品。以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和資源循環利用為重點,建立“資源—産品—消費—再生資源”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大力普及農村沼氣,形成農民家庭內部能流和物流的良性循環。鼓勵農民循環利用資源,變“三廢”(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和污水)為“三料”(肥料、燃料、飼料),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切實加強農業“七大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種養業良種體系、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動植物保護體系、農産品質量安全體系、農産品市場信息體系、農業資源與生態保護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努力使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能力、重大動植物病蟲害防控能力、農産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農業社會化服務與公共管理能力有明顯的提高。

    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保障措施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各級農業部門應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認真學習,著力貫徹。各級農業部門要認真學習和廣泛宣傳五中全會精神,使中央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成為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按照中央的總體要求,研究政策,細化目標,制定措施,落實項目,充分發揮農業部門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作用。

    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自覺地把本行業本部門的發展目標、建設內容、政策措施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立足現有基礎,科學制定不同地區、産業、階段的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尊重農民意願,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總結和推廣經驗。注重典型引路,發揮典型的示範效應。從群眾最迫切需要而又有條件做的事情辦起,量力而行,確保效果。

    建立機制,保障建設。安排專項資金,明確投入渠道,落實建設項目,建立投入保障機制。與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建立檢查監督機制。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建立科學民主決策機制。

 
 
 相關鏈結
· 陜西省首次以立法形式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為什麼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思路和要求是什麼?
· 統籌城鄉發展重大舉措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綜述
· 解讀《建議》:為什麼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