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經濟日報:積極做好"十一五"時期財政支農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23日   來源:經濟日報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創良好局面的關鍵時期,也是為實現農村全面小康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財政支農工作既要在推進新農村建設方面開創新的局面,更要在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方面有所作為。

    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財政支農工作,創新財政支持“三農”政策,創新財政支農機制。要在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國家與農民之間關係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公共財政制度和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新型財政支農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機制,按照“公平、公開、透明”的原則,使各項直接補貼農民措施更加直接、更加有效;要在加強政府對“三農”支持的同時,更加注意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創新財政支農和市場調節的對接機制;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充分發揮農民的自主積極性,尊重農民的意願,逐步形成農村公共産品供給“自下而上”的決策機制;要積極探索財政支農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有效途徑,逐步形成財政支農的引導激勵機制;要加強對財政支農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各部門的配合,逐步形成財政支農的工作協調機制。

    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逐步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一是逐步實現財政支農投入“三個高於”的要求,即確保每一年的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高於上年,保證國家財政對農業資金投入的法定增長,並切實加強預算執行。二是各級財政都要增加對“三農”的投入,中央和省一級財政要增加對農業的資金投入,同時在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的基礎上,市縣財政也要逐步增加財政支農資金投入。三是配合有關部門認真落實新增教育、衛生、文化支出主要用於農村的政策,以及土地出讓金一部分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等各項投入政策。四是積極探索利用補助、貼息、保險、擔保等方面手段,建立農業投入的激勵機制,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面資金增加農業投入。從今年起,扎紮實實推進支農資金整合工作。要鼓勵以縣為主,制定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配合,通過打造項目或産業平臺,整合支農資金;積極推進管理體制和管理機構改革,通過合理配置機構和職能,從根本上解決支農資金使用分散的問題。

    支持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在支持現代農業建設方面,一是促進形成糧食穩定生産的長效機制。要進一步完善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政策和財政支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政策,有條件的地區特別是産糧大縣要對現有各項支持糧食生産的政策和資金進行適當的整合,通過多種手段和形式,有重點地支持糧食規模經營、糧食科技推廣和糧食的加工轉化,促進糧食生産能力的穩定提高。二是支持農業科技進步。要適當整合財政用於農業科技方面的資金,集中力量支持重大和重點農業科技成果及先進實用技術的引進、示範和推廣;積極推動農業科技推廣體制改革,特別是要結合鄉鎮機構改革,探索建立符合農民需求和當地實際的基層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三是大力支持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要積極推動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儘快促進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四是支持農業産業化發展。要通過貼息、保險、投資參股等方式支持農産品加工業做大做強,積極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能力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則要切實抓好幾個重點:一是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的支持力度,採取市場化的方式,建立農村勞動力培訓的長效機制。二是進一步改善農民工進城就業的條件和環境,保護外出進城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三是支持和鼓勵農民在城鄉進行非農領域創業,把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農民自主創業結合起來。

    認真履行公共財政職能,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全面協調發展。要加大投入,完善機制,加快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要加強與有關部門配合,建立完善財政支持防災減災的有效機制,深入研究動員全社會之力應對自然災害的有效途徑。要把支持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作為一個重點課題來研究,並進行積極探索。在繼續支持林業生態建設的同時,著重考慮林業生態建設重點工程自身的可持續性問題,不斷提高林業重點生態建設工程資金使用效率,把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農民富裕結合起來,逐步找到一條節約投資、以林養林的道路。要進一步加大支持農村扶貧開發力度,重點支持“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促進貧困地區農業産業化發展,開展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不斷完善財政扶貧工作機制。要著力支持各項改革,配合有關部門推動農村稅費改革和以鄉鎮機構、農村教育體制和縣鄉財政體制為主的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支持國有農墾、國有林場、水管單位等管理體制深化改革,推動農口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推動糧食、棉花等大宗農産品流通體制深化改革,推進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的發育和形成。

    支持和引導農民建設美好家園,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各級財政部門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每年選擇一至兩項農民最迫切需要的項目,通過以獎代補等有效機制,引導和支持農民自主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搞好垃圾處理,治理鄉村污染,美化鄉村環境。同時,各地財政部門要適當安排資金,支持搞好村鎮建設規劃工作和村莊公共環境改善。

 
 
 相關鏈結
· 五位農民感受和期盼折射出2005年“三農”新變化
· 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公共財政將在四方面繼續向“三農”傾斜
· 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爭明年要有良好開局
· 五大關鍵詞透出“三農”新變化
· 2005年我國“三農”工作凸顯五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