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社論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全國“兩會”剛剛結束,又隆重召開了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會議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 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總結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經驗,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
文化是時代精神的絢麗花環,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是社會進步的顯著標誌,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作為這個偉大事業的組成部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面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新特點,面對當今國際、國內形勢和世界文化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客觀地擺在了我們面前。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經濟體制、教育體制、科技體制、衛生體制改革之後,作出的又一項關係全局的戰略決策。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意義重大。這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的需要,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的需要,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推動中華文化適應國際競爭走向世界、維護國家戰略安全的需要。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這是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基礎。
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必須認真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明確改革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基本目標和主要任務。首先要牢牢把握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這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遵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體制創新為重點,以創造更多更好適應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産品為目標,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産業快速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出新貢獻。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必須堅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要全面領會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關於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不斷深化對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對文化發展方向的認識,不斷深化對文化發展動力、思路、格局和發展目的的認識。要堅持以人為本,創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産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要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産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全面協調發展;要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在關鍵環節上實現新突破;要堅持把體制機制創新和文化創新緊密結合起來,以改革創新促發展。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文化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的偉大事業上來。要加強組織領導,注重統籌協調,為改革提供有力的體制保障。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前一階段的試點,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經驗,一定要認真總結,加強示範。搞好改革,隊伍建設很重要,要充分調動幹部職工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努力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實踐中,培養人才,造就隊伍。
文化體制改革是一項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一項前人沒有實踐過的偉大事業。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紮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