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權威訪談
 
農業部副部長就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25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編者按:《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簡稱《規劃》)日前正式發佈,這是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後,農業部門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規劃》對未來五年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方針、目標、戰略、重點進行了總體部署,是農業部門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行動指南。為了使廣大讀者更全面了解《規劃》,近日,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據了解,《規劃》編制經歷了三年多時間,請問《規劃》的編制過程如何?

    答:農業部黨組高度重視《規劃》編制工作,早在2003年下半年,我們就著手各項準備工作,通過互聯網公開招標確定了12個課題開展前期研究,並圍繞現代農業建設、特色農業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等“十一五”發展的重大問題,赴全國多個省區開展專題調研。為了找準定位,理清《規劃》思路,我們召開多次會議,邀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等單位專家以及地方農業部門的同志進行研討,部裏三位部領導四次召開會議進行專門研究,僅杜青林部長就兩次召開農業部常務會議,研究確定《規劃》思路提綱。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多次徵求部內有關單位、部外有關專家、地方政府和省級農業部門的意見。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反復修改,數易其稿,最終形成《規劃》徵求意見稿後,提請農業部專家諮詢委員會進行了論證。在《規劃》發佈前,我們還從縱向上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各省(區、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十一五”規劃相關指標進行了銜接,在橫向上徵求了國務院13個有關部門意見。歷時三年多的《規劃》編制過程,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體現了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要求。

    問:《規劃》的總體結構是如何設計的?

    答:《規劃》全文總計兩萬八千多字,共分五章十六節。在《規劃》結構的設計上,主要按照分析現狀、理清思路、合理佈局、明確重點、提出措施的線索逐步展開。第一章從分析發展形勢與任務入手,全面總結了“十五”發展成就與經驗,科學分析了“十一五”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十一五”時期要努力完成的基本任務。第二章從謀劃整體發展思路出發,提出了“十一五”期間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指導原則與奮鬥目標。第三章主要從具體落實的角度,提出了“十一五”發展的區域佈局與産業佈局。第四章主要從發展戰略、重點、重大工程與項目三個層次提出了“十一五”規劃目標和任務的實現途徑。第五章從改革、投入、開放、調控和法律法規等方面提出了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五個方面層層遞進、相互聯絡、相互支撐,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問:《規劃》如何看待“十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答:“十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在宏觀調控中注重加強農業,實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通過億萬農民的共同努力,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巨大成就。一是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高。2005年糧食總産量達到4.84億噸,生産能力明顯恢復。“十五”期間棉花、油料、糖料總産量年均達到542萬噸、2943萬噸、9522萬噸,分別比“九五”增加111萬噸、496萬噸和821萬噸。畜牧業産值年均增長率超過10%,水産品總産量年均遞增3.6%。主要農産品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的格局趨於穩定。二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高效經濟作物、畜牧業、漁業保持較快增長,農業産業化經營快速發展,農業生産區域佈局得到優化,優勢特色農産品産業帶已現雛型。三是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應用水平進一步提高。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48%左右,比“九五”期末提高11個百分點。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36%,農業裝備水平顯著提高。四是農業市場化、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農産品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大市場、大流通格局逐步形成。農業國際合作領域不斷擴大,我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歐盟、日本的世界第四大農産品貿易國。五是農民收入持續增長。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55元,比2000年增加1002元,扭轉了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農村貧困人口由2000年的3209萬人減少到2005年的2365萬人。六是農業支撐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啟動實施優質糧食産業、沼氣建設、退牧還草等一批重點工程,農業“七大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七是農業和農村經濟政策取得重大突破。實行了“三減免、三補貼”政策,結束了兩千多年來農民種地交納“皇糧國稅”的歷史。農村土地制度進一步完善,依法賦予農民長期穩定的農村土地使用權,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進一步鞏固和完善。這些成就的取得為“十一五”期間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

    問:“十一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如何?

    答:《規劃》認為,“十一五”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總體上面臨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決策和部署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二是我國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四是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開闢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同時,《規劃》也深入分析了“十一五”期間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突出表現在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農業基礎還比較薄弱,市場競爭壓力加大,農民增收難度增加,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嚴峻等方面。

    《規劃》分析了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提出“十一五”期間要努力完成三大基本任務,即:確保糧食等農産品有效供給,確保農業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發展。

    問:“十一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是什麼?

    答:《規劃》指出,“十一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要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全局,落實“重中之重”戰略思想和統籌城鄉發展方略,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要求,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為基礎,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農業綜合配套體系建設為保障,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業的區域化、標準化、産業化、機械化、市場化和服務社會化,積極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努力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産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不斷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質量。

    問:圍繞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規劃》提出了哪些發展目標?

    答:根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綜合考慮未來五年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趨勢和條件,《規劃》從主要農産品供給、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和轉化應用能力、農業資源利用、農産品質量安全、農民自我發展能力、農村面貌等七個方面明確了發展目標,共涉及30個量化指標,除“糧食播種面積不低於1.0333億公頃”和“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達到5億噸左右”為約束性指標外,其他指標均為預期性指標,這既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規劃的特點,又強化了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和涉及公共利益領域的職責。

    問:“十一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重點有哪些?

    答:按照“十一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任務和目標,《規劃》提出,要加快實施“轉變、拓展、提升”三大戰略,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為此,《規劃》從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科技創新和轉化應用、農業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疫病蟲害防控、農業標準化管理、農業對外開放、農民增收、農村公共事業等九個方面提出了發展重點,並從強化政府對農村公共産品供給和服務的角度出發,提出要組織實施好種養業良種體系、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農産品質量安全體系、農業信息和農産品市場體系、動植物保護體系、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以及國家優質糧食産業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和項目,以切實加強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的建設。

    問:《規劃》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藍圖,農業部將如何組織實施,使之變成現實?

    答: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始終強調要把《規劃》編製成為一個針對性強、更具操作性的規劃。為此,《規劃》專門用了一章的篇幅,詳細闡述了“十一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保障措施。《規劃》發佈後,農業部還將陸續發佈一系列配套的農業行業規劃、專項規劃等,從而形成指導“十一五”期間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完整規劃體系。

    圍繞《規劃》的貫徹落實,初步考慮,我們將採取三項措施,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報紙、網絡、電視等多種媒體和宣傳手段,讓社會了解《規劃》的主要內容,不斷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農業、支持“三農”的良好氛圍。二是在安排“十一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年度計劃中,進一步對《規劃》的各項目標、重點、措施等進行分解,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三是認真開展《規劃》中期評估,及時發現《規劃》實施中的問題,提出改進和加強《規劃》實施的意見和建議。

    “十一五”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任務光榮而艱巨,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振奮精神,紮實工作,開拓創新,努力實現《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把我們描繪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來源:農民日報 寧啟文)

 
 
 相關鏈結
· 杜鷹:“十一五”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編制幾個問題
· 杜青林: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存在四個問題
· 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良好各項惠農政策基本落實
· 明年起我國啟動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九大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