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全國政協委員建言: 名人故居 把包袱變財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25日   來源:人民日報

    不要以為保護名人故居又多了一個包袱,可以多種形式去保護,把包袱變財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段名言説明了仙之於山、龍對於水的重要性。著名山川,若無那靈驗的仙和龍,就構不成讓人頂禮膜拜的條件。沒有靈驗的仙和龍也難以造出名山名川。名人對於名城,亦有同樣的效應。沒有名人城市就失去了靈魂,城市的深厚文化內涵將大打折扣。

    中國城市的名人是中華的魂,他們曾經居住過的地方,甚至是隱在小巷深處的陳舊的宅院,也是街巷中的明珠。徜徉在衚同街巷中,觸摸到這一處一處的名人故居的一磚一石,會勾起多少遐想,涌出多少民族的自尊和自豪!有些老屋是平實的,可能不是典型的民居,但曾經住過一位文學家或者一位藝術家,或者一位教育家,甚至是一個武夫如大刀王五那樣的人物,但它的存在就向人們述説著一段活生生的歷史,就會引起人們的回顧和感動,那不是白紙上幾段蒼白的文字記載所能代替的。它引起人們的發散性思考、創造性思維是無窮盡的。對青少年的教育就得從身邊的故事説起。

    如果把這些名人故居拆掉,它不存在了,就永遠不能復生!再造的也是假的。面對高樓大廈,你告訴孩子們這兒曾經住過×××名人,我想你看到的會是一臉茫然的表情,那洋樓和小院、故居怎麼聯絡得起來呢?拆掉了名人故居就等於抽掉了中國城市的魂。

    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産的保護,並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産日”。這對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尤其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是一個重大的舉措,充分表現了黨和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産的高度重視和戰略遠見。由“通知”想到名人故居,故居當然是物質的,有的可能構不上文物的標準,但其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體現,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非物質的。看遍“通知”,沒見到“名人故居”四個字,怕有人借此將故居拆掉,為此我認為有必要大聲呼籲。

    由於對名人的看法不一,保護與否的認識亦有很大差別,許多名人故居尚未識別,尚未掛牌,所以在當前,拆遷急,文物保護也急,作為名人故居保護更急,特別是還沒掛牌的名人故居的保存更特急!不清楚保護級別的應先保存起來,再來談保護。掛牌的應考慮去搶救,再去合理利用,傳承發展。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政治人物中有中國共産黨的革命先驅,也應有民主黨派的開創者和統戰工作需要的特別人士,如奉化蔣氏故居;還可有如天津保存的李蓮英故居,這對了解舊宦官文化,有一定價值。

    通過規劃分級分類,有的可作紀念館進行愛國教育;有的可辦成名人故居旅舍,讓百姓去體驗名人的生活、思想,搞文化“三産”;有的可掛牌,將説明文字嵌在墻上,讓後人了解。

    總之,保護、利用方法多樣,方式得當,中國的名人故居將為中國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貢獻一朵奇葩。(朱蓉先)

 
 
 相關鏈結
· 中國可能將聯合有關國家申報“絲綢之路”為世遺
·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 寧夏出臺法規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納入法治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