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切實加大財政支農力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05日   來源:經濟日報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在“多予”上下功夫。要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同時,進一步加大支農資金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一、充分發揮財政支農作用,提升農業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必須全面加強農村生産力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轉變農業增長方式。財政支農也應以農業增産增效為重要目標,建立穩定的財政支農資金增長機制,突出發揮帶動效應。一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切實改善農業生産環境,以農業綜合開發為載體,加強農田基本設施建設,完善田間配套設施,發展節水灌溉,新建排澇泵站,疏浚河道,加速推進農村道路和橋梁建設,努力提高農業發展的硬體水平。將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與實施村鎮建設規劃有機結合,支持中心村建設試點,治理農村環境,推進農村改廁,發展沼氣應用,進行農村水廠管網整治,確保農民飲水安全,加快農村綠化,不斷提高農村森林覆蓋率。二是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把農業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提高農業科技在科技投入中的比重。鼓勵企業建立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國家在財稅、金融和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扶持。改善農業技術創新的投資環境,發展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繼續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資金。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和應用。按照高産、優質、高效、生態的要求,大範圍推廣和應用農作物病蟲害和畜禽疫病防治技術,推廣農作物和畜禽良種繁育、防治污染技術,推廣精確施肥、麥套稻生産、秸桿還田、無公害農産品、農機具使用等生産技術。加快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進一步健全檢驗檢測體系,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做大做強生態農業品牌。三是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農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農業開發和建設,提高農業的生産效益,實現農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著力支持經營規模大、起點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引導農民成立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形成農業投資的激勵機制和內在市場動力機制。

    二、充分發揮財政支農作用,推動農村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要堅持以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促進農村和諧社會建設,關心農村困難群眾生活,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加強農村社會建設和管理。財政部門要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發揮支農作用,幫助解決好群眾關注的教育、醫療和養老等熱點難點問題。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長效保障機制。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逐步提高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的保障水平。免收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免費發放教科書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增加教育投入,繼續支持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高度重視農村教師隊伍的穩定工作。二是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認真落實關於農村公共衛生的有關補助政策,切實保障衛生監督、疾病控制、婦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資金需求,逐步提高農民的預防保健、醫療衛生的保障水平。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探索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增長機制。增加農村衛生人才培養的經費預算,組織城鎮醫療機構和人員對口支持農村,鼓勵各種社會力量參與發展農村衛生事業。三是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生活救助、災民補助等社會救助體系。探索建立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規範低保資金專戶管理辦法。建設和改造農村敬老院,落實供養經費。實施“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加快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通過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健全,解決低收入群眾的日常生活困難。

    三、充分發揮財政支農作用,健全農民自主發展的內部機制。建設新農村的一個關鍵是激活內在的動力機制。財政部門要在加大投入的同時,著力促進“放活”。一是加大對農民的培訓。立足市場需求,加大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支持力度,重點實施技能培訓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財政逐年加大培訓的投入力度。將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延伸到鄉鎮,逐步完善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關注被徵地農民的就業保障問題,鼓勵、引導企業吸納更多的被徵地農民實現再就業。二是積極穩妥地推進鄉鎮機構改革。通過試點、總結經驗,積極穩妥地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切實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創新鄉鎮事業站所運行機制,精簡機構和人員,妥善安置分流人員。要按照強化公共服務、嚴格依法辦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認真解決機構和人員臃腫的問題,切實加強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三是提高使用效率。推進支農資金整合工作,完善基本支出定員定額管理體系,研究農口事業單位經費保障方式,嚴格執行預算編製程序,推進績效考評工作。與此同時,要不斷強化支農資金管理,加強對支農資金運行各個環節的監管力度。(錢愛社 江蘇省姜堰市財政局局長)

 
 
 相關鏈結
· 遼寧省財政廳採取五項措施加大財政支農工作力度
· 河南2006年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支出達300億元
· 06年黑龍江省級財政支農資金將達44.9億 增38.6%
· 山西將以支持“三農”為中心加大財政支農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