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策法規解讀
 
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解讀《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20日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對水泥行業的宏觀調控政策後,為什麼還要制定並頒布《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它的出臺有什麼重大意義?能否有效抑制水泥行業盲目投資?

    答:水泥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産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泥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産和消費國,為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近幾年來,水泥工業發展中也出現了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生産力佈局不合理,整體發展粗放,工藝水平落後,資源、能源消耗高,污染嚴重,産業集中度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低水平能力過大等。有些問題還相當嚴重,制約著我國水泥工業的整體水平的提高。

    針對水泥工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國家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並取得了明顯成效。如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制止鋼鐵電解鋁水泥行業盲目投資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3]103號)等,這次宏觀調控政策與以往相比不同點是:在實施總量調控的同時,實施“有保有壓”,不搞“一刀切”,使之成為扎紮實實推進産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如在宏觀調控過程中,國務院出臺了《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除禁止類項目外,由省級投資主管部門核準。鼓勵東部地區發展日産4000噸以上規模的大項目,中、西部地區建設規模至少也要在日産2000噸以上,其目的就是促進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産業升級和提高國際競爭力,轉變水泥工業經濟增長方式。

    此次出臺的《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作為一條主線,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和手段,它明確規定了鼓勵什麼,禁止什麼,發展什麼,對限制盲目增加産能和淘汰落後能力也有具體的要求。對於不符合産業發展政策和未經審批或違規審批的項目,土地管理部門不予辦理土地使用手續,商務部門不予批准其合同和章程,工商、稅務部門不予登記,質檢部門不予頒發生産許可證。對於違反國家産業政策的責任者,還要追究其責任。不僅提出了行業準入門檻標準,也通過嚴把土地和銀行信貸兩個閘門來規範投資秩序,把管理的關口前移,這將有效地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此外,産業政策對水泥産業佈局調整、産業技術政策、企業組織結構調整、能源消耗、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有具體的規定,不僅明確了行業發展方向,規定了發展的原則性意見,而且有量化指標和期限。

    可以預見,《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的頒布將會對水泥産業和水泥企業健康有序發展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對強化全行業轉變增長方式的緊迫感,促進結構調整,提高水泥工業整體素質,實現水泥大國向強國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二、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把結構調整放在了重要位置,水泥結構調整的方向是什麼?

    答:加快産品結構調整和提高産品質量是水泥工業實現産業升級的基本著眼點。我國雖然是水泥大國,但不是水泥強國,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落後工藝水泥還佔55%,各項技術經濟指標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發展大型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淘汰落後水泥生産線是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當務之急。

    國家鼓勵地方和企業以淘汰落後生産能力方式發展新型幹法水泥,重點支持在有資源的地區建設日産4000噸及以上規模新型幹法水泥項目,建設大型熟料基地;在靠近市場的地區建設大型水泥粉磨站。

    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發展大型新型幹法水泥生産能力如果不能及時淘汰落後水泥生産能力,會帶來局部生産能力的快速擴張,市場競爭加劇,水泥銷售價格大跌,導致大批企業虧損。結構調整、發展新型幹法水泥必須要與佈局調整和企業重組相結合,在有資源優勢、有條件的企業進行發展。防止借調整結構之機,不顧客觀條件地盲目擴充産能。形成所謂的“高水平盲目建設”。

    三、産業政策目標中推動企業重組聯合,向集團化發展,提高産業集中度是《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的意義何在?政府將採用什麼手段來支持和促進水泥工業産業集中度的提高?

    答:全球大型水泥跨國公司在我國境內兼併重組、構建戰略聯盟謀求擴大企業規模已成為當今水泥工業的發展趨勢。近年來,我國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發達國家水泥企業在我國兼併重組也大大加快,都想在一定區域內形成了幾個生産規模巨大、産品競爭力更強的水泥企業巨頭,通過規模擴張和提高市場佔有率來強化競爭力。在水泥企業加快聯合重組的同時,我國水泥行業組織結構卻沒有顯著改變。2005年,我國水泥企業還有5078家,企業平均規模有只有20萬噸。水泥産量1000萬噸以上的企業集團只有10家,僅佔全國的15%,其中最大的海螺集團水泥産量6200萬噸,只佔全國5.85%,世界排名第五位。

    我國水泥工業産業集中度低,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市場混亂,而且制約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提高。因此,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將提高産業集中度作為重要內容,其重大意義在於:

    第一、有利於水泥行業實現規模化生産。企業達到經濟規模才能實現生産工藝和技術裝備現代化和大型化,才能有效降低資源消耗,提高勞動生産率,降低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二、有利於自主創新。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有實力、有發展需求的企業才具有創新能力和動力,大型企業可以集中更多的資金和人力資源開發産品技術和市場,保持領先,佔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可以主動地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

    第三、有利於我國水泥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只有強勢企業才能形成強勢行業,才能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支柱産業。提高集中度,資源得到有效配置,統一原料採購和産品營銷,降低營運成本,提高企業對市場的控制力。另外,提高産業集中度可從根本上解決盲目發展的問題。

    基於上述考慮,《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不僅提出了提高産業集中度向集團化方向發展的原則性意見,還提出了?“到2010年,新型幹法水泥比重達到70%以上。日産4000噸以上大型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噸水泥綜合電耗小于95KWH,熟料熱耗小于740千卡/千克。到2020年,企業數量由目前5000家減少到2000家,生産規模3000萬噸以上的達到10家,500萬噸以上的達到40家。基本實現水泥工業現代化,技術經濟指標和環保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

    實施産業重組和企業聯合,要綜合利用市場和政策兩個合力,要認真總結海螺集團發展的經驗。考慮到中國的水泥企業中,大部分是多种經濟成分企業,在促進聯合重組的過程中,要按市場原則,充分兼顧各方的利益,處理好企業、地方的利益,形成共贏。

    四、中國水泥産業佈局東、中、西部不均衡問題由來已久,《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在這方面有何考慮,我國調整水泥産業佈局的方向是什麼?

    答:水泥産業生産力佈局不合理是中國水泥行業諸多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的一個重要方面。大家都知道,我國水泥工業基本是在靠市場拉動發展起來的,受當時的歷史條件限制,絕大多數企業是落後工藝和規模不大的企業。全國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水泥企業。由於工藝落後,裝備水平低,給環境容量造成很大壓力,水泥行業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東部、中部水泥大型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建設的比較多,結構調整取得了較大成績。但從全國看,水泥工業發展還是極不均衡。

    各地區要從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水泥消費水平相差較大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水泥産品附加值較低、保質期有限、不宜遠距離運輸的特點,綜合考慮資源、能源、環境容量等配套條件,合理佈局,協調發展。東部地區經濟相對發達,水泥工業已形成較大規模,隨著土地、環保壓力不斷加大,應嚴格控制産能的擴張,以重點改造現有企業為主,不再鋪新攤子;中部地區石灰石資源比較豐富,交通運輸便利,水泥工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在滿足本地區水泥需求的同時也可兼顧周邊地區的需要,應依託老企業擴建日産4000噸以上生産線,儘快形成合理的經濟規模;西部地區新型幹法水泥發展薄弱,應重點支持,要以減少運輸壓力和滿足本地區需求為原則,發展建設日産2000噸以上的新型幹法水泥,加快淘汰落後,促進西部地區水泥工業結構升級。同時産業政策還明確要求建設大中型水泥項目必須有可靠的資源保障。禁止採用破壞資源的開採方式,加強對民辦礦山環境污染的治理和整頓,對民採民運方式要進行有效監督。?要依法保護環境和生態,對礦區採後要進行復墾,恢復景觀地貌。對文化、旅遊、高新技術和第三産業為發展重點的大城市市區及風景名勝區,今後一律不再建設水泥項目。

    五、水泥工業産業政策對核準水泥企業建設項目和規劃有什麼新規定?如何控制地方投資主管部門多頭核準項目的問題?

    答:在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水泥企業建設項目由過去報國家投資主管部門核準改為除禁止類項目外,由省級投資主管部門核準。為避免水泥工業無序盲目發展,各省級投資主管部門要按照産業政策和發展規劃的要求,切實加強項目管理。

    除一些受市場容量和運輸條件限制的特殊地區外,限制新建日産2000噸以下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建設此類項目,必須經過國家投資主管部門核準。任何地方和企業不得新建立窯及其它落後工藝的水泥生産線。

    對於外資總投資(包括增資)1億美元及以上水泥建設項目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準。國外産業資本、金融資本對國內水泥上市公司的股權收購,超過1億美元(或等值人民幣)以上的並購協議,須經國家投資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生效。

    從現在實際情況看,多頭核準項目是導致水泥過快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投資體制改革方案出臺之後,水泥項目除禁止類項目外,由省級投資主管部門核準。而許多省發展改革委和省經貿委均有權核準水泥項目,只要是日産2000噸以上規模的新型幹法水泥項目,投資者就鑽政策空子,報省發展改革委不予核準的項目就改報省經貿委核準。出現了地方發展改革委和地方經貿委爭著核準項目的情況。這次《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和《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轉發除主送各地發展改革委、經貿委(經委)等單位外,我們還抄送各省、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目的是希望地方政府能起監督作用。

    六、《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中有一項是技術政策,為什麼要制定産業技術政策,如何理解《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中提出的行業準入的技術標準?

    答:這次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特別將産業技術政策作為一個重要內容,對中國水泥工業的技術進步,産業升級和實現從水泥大國向水泥強國的轉變是非常有利的。技術政策的重要內容是制定技術經濟指標和水泥行業的準入標準,實際上這也體現了中國水泥工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對於行業準入的技術要求。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這次技術政策將建設規模定為日産2000噸以上,這是一個基本要求,實際上水泥工業的發展是一個企業大型化、設備大型化的過程。國外水泥企業的平均生産規模都是60萬噸以上。在這種情況下,從中國水泥工業的實際出發,將建設新線準入標準定為日産2000噸以上是一個最起碼的要求。也就是説,設備的大型化體現了高效率的要求,體現了技術進步的要求,體現了節能降耗及提高水泥企業競爭能力的要求,從這個角度理解準入標準和準入政策是完全符合當前中國水泥工業發展實際的。

    七、準入條件的提高是否意味著將中小水泥企業拒之門外,以此限制中小企業的發展?

    答:目前,中國現有水泥企業絕大部分是有限責任公司,許多企業都實行了股份制改造,基本上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國有企業。産業政策不是針對所有制的,是基於水泥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考慮的,不論是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制企業還是外資企業、民營企業,都要認真貫徹《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

    市場準入條件的提高符合水泥工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提高市場準入條件的目的就是要淘汰落後能力。當然,一部分中小企業包括民營企業由於受資金和技術條件限制,技術裝備水平低,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造成資源和能源的浪費,這部分生産能力應該予以堅決淘汰和限制。對於生産規模較大、裝備水平較高、有一定資金實力的中小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只要具備條件並符合産業政策,國家支持中小企業,可以依託現有資源和公輔條件,淘汰落後工藝生産線,建設日産2000噸以上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促進中小企業升級換代。産業政策中沒有任何針對中小企業包括民營企業的限制性措施,並且明確提出:“國家鼓勵水泥工業利用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鼓勵私人資本在符合産業政策的前提下向水泥工業投資。鼓勵外商投資發展大型新型幹法水泥,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

    八、《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強調發展循環經濟,採取什麼措施發展循環經濟?

    答:由於各種原因,我國經濟增長的粗放型特徵還很明顯,單位GDP的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均高於發達國家,土地、能源、礦産等資源不足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形勢日益嚴峻。發展循環經濟是緩解資源約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水泥行業是能源、礦石資源消耗大的資源密集型産業,同時又面臨資源不足、環境污染的嚴重制約。我國水泥工業噸水泥綜合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高40%,我國水泥工業粗放型特徵非常。由於水泥工業工藝流程的特點,決定了其是最有條件、最具潛力、最為緊迫發展循環經濟的産業。因此,《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並提出了具體的明確規定,要求:“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新型幹法窯系統廢氣餘熱要進行回收利用,鼓勵採用純低溫廢氣餘熱發電。鼓勵和支持利用在大城市或中心城市附近大型水泥廠的新型幹法水泥窯處置工業廢棄物、污泥和生活垃圾,把水泥工廠同時作為處理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企業。”等。

    九、如何把握我國水泥發展最佳機遇期,努力發展大型新型幹法水泥,同時建立淘汰落後水泥有效機制?

    答:眾所週知,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上大水泥實行有保有壓的“上大壓小”政策。對於符合産業政策佈局合理大型新型幹法水泥建設項目,銀行根據獨立審貸原則,提供信貸支持。土地部門和環保部門按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由於落後工藝水泥能耗高、污染大、資源消耗高,産業政策明確規定“2008年底前,各地要淘汰各種規格的幹法中空窯、濕法窯等落後工藝技術裝備,進一步消減機立窯生産能力,有條件的地區要淘汰全部機立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依法關停並轉規模小于20萬噸環保或水泥質量不達標的企業。”
 
 
 相關鏈結
· 環保總局等八部門要求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
· 印發關於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 發展改革委就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答記者問
· 2005年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效果顯著 發展態勢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