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國家應積極支持民族企業挺起手機中文輸入的脊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02日   來源:人民日報-華南新聞

    中國已經有4億多人用上了手機。僅2005年,我國手機生産量已達3.03億部,佔全球手機産量的半壁江山。然而,作為最基本的功能,我國90%以上的手機嵌入的漢字輸入法技術卻使用的是國外技術和專利,並且每年為此支付數億元的專利費。

    在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立建看來,“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不單是經濟利益問題,更是個臉面問題。”

    10月20日,國家信息産業部在北京召開國家標準《數字鍵盤漢字輸入技術通用要求》意見徵求會,企業家和專家急切呼籲,漢字輸入技術關乎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國家産業政策應該積極支持民族企業形成並推廣自主知識産權技術和標準,共同挺起手機中文輸入的脊梁。

    産業現狀:每年花數億元“進口漢字”

    來自國家信息産業部的統計顯示,2005年全國手機發短信3000多億條,數字鍵盤漢字輸入法已成為我國1/3人口的日常基礎工具。然而,與我國計算機漢字輸入技術幾乎佔據100%的市場份額相悖,我國90%以上的手機嵌入的漢字輸入法技術使用的是國外技術和專利。

    “中國人使用的每台手機都必須給外國公司支付0.3美元的漢字輸入技術專利費,每年為此支付的外匯達好幾億元人民幣。”中華中文信息研究院院長、漢字輸入技術國家標準工作組組長高精鍊説。

    王立建指出,多年來,國內市場格局幾乎為美國的T9和加拿大的字源兩大公司分割,其中美國的T9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然而,據高精鍊介紹,國外公司多數召集在國外留學的華人開發漢字輸入法,隨著移動通信增值服務多元化,已滿足不了中國本土化需求,國外的手機漢字輸入法所採用的漢字標準多使用1980年發佈的GB2312(6763個字)標準,早在2000年我國就制定發佈了強制性標準GB18030(27484個字),但由於在手機類産品上的漢字處理的核心技術不在中方企業手中,使漢字的信息技術標準在我國不能像PC軟體一樣,實現版本不斷更新和執行。

    業界聲音:既要打破“洋碼壟斷”,更要防止“萬碼奔騰”

    近年來,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數字鍵盤漢字輸入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嵌入式技術研發逐步國産化的基礎上,國內涌現出了以“國筆”漢字輸入技術為代表的國産優秀軟體,在無縫切換、整句輸入及智慧預測等關鍵核心技術上均率先申請了專利保護。設備廠商同時也具備了在嵌入式裝置上自行開發和移植多種應用軟體的技術能力。

    “由於國外公司在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國産技術一時難以獲得更大市場。”波導公司的一位人士説。但“國筆”的出現使手機製造企業多了一種更好的選擇,等國內的産業真的成了氣候,國外公司的壟斷自然不存在。

    然而,王立建介紹説,目前國內從事手機漢字輸入法研發的企業不下五六十家,而且很多尚未有成型的産品。作為政府必須有選擇地扶持真正技術先進、而且在市場上已經有所作為的自主創新企業。“既要打破洋碼壟斷,更要防止萬碼奔騰。萬碼奔騰很容易導致低水平重復,更難形成産業競爭力。”王立建説。

    據悉,我國政府正在著手修訂相應的技術標準,用於規範數字鍵盤漢字輸入技術。“而這個標準制訂工作就是要交給擁有自主知識産權、技術先進和市場認可的企業負責。”王立建説。

    此次徵求意見的國家標準《數字鍵盤漢字輸入技術通用要求》,由廣東國筆科技有限公司負責起草修訂。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羅雯説,中國移動開發最成功的業務之一就是短信業務,現在80%的手機用戶使用這一業務,但是要再有新的突破很難。希望新的標準能夠激勵先進的國産技術涌現,以提升移動通訊業務的發展。

    信息産業部標準化所信息中心主任吳志剛認為,標準不是一張紙,需要手機製造商、運營商去驗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據了解,康佳、金立、宇龍、TCL、天時達、多普達、德信、展訊等面市的部分産品中已經使用了國筆輸入法,為新標準先行試水。

    專家觀點:“買”來漢字“丟”了根

    一些專家認為,漢字輸入技術是中國信息化時代最主要的交流工具,伴隨著中國的數字化建設進程發展,數字鍵盤漢字輸入技術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不僅可以應用於手機、PDA、小靈通等通信終端設備中,還可大量應用在稅控機、信息家電、電子辭典等其他小鍵盤或手持類電子信息産品中,蘊含著很大的經濟利益和國家利益。

    這是一個不得不爭的市場。“如果我們不抓緊培育自己的産業,全國人民就要給外國打工。”王立建説。

    然而,透過金錢的背後,像王立建這樣對民族産業的積極支持者看到的卻是攸關民族文化前途的現實。王立建説,漢字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載體,它已經融入我們的血液,只有我們中國人才不會將漢字輸入混同於西文輸入,才會深入研究中文自身的規律和智慧處理技術手段。而現在的境況很不正常。

    發明者説:制定輸入標準就是保護我們的話語權

    從漢字二筆輸入法到手機國筆輸入法,高精鍊埋頭八年,希望打破手機漢字輸入“洋碼奔騰”的局面。然而,他苦笑著説,手機上只能使用十個按鍵進行漢字編碼,軟體算法和核心引擎非常複雜,做到你想要的文字能以最少的按鍵顯示出來就很難了。開發成功手機漢字輸入技術還需耗時幾年耗資幾千萬。這就令絕大多數投資者望而卻步,這也是美國T9公司取得大筆風險資金乘機而入控制了手機輸入法市場的主要原因。

    “隨著漢字、漢語在國際上越來越普及,規範漢字輸入技術標準,推進普及國産自主創新的漢字輸入技術,提高技術門檻,制定數字鍵盤漢字輸入標準,就是保護漢字、漢語的話語權。”高精鍊説,因此,在我們資本尚不充足的情況下,國家應該盡可能多地支持技術更先進的本土自主創新企業發展,抓住這個産業機會,共同挺起手機中文輸入的脊梁。(張顯峰) 

 
 
 相關鏈結
· 信息産業部統計顯示全國平均約每3人擁有1部手機
· "中文為核心多語言處理技術"方案通過可行性論證
· 中文首次成為國際圖聯工作語言 具有里程碑意義
· 我國網民可望用中文.CN域名上網
· 中國首次實施統一的中文新聞信息技術國家標準
· 2006年5月起國産車無中文標識國內禁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