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必須準確地把握新農村建設的深刻內涵和工作重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06日   來源:經濟日報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世紀新階段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新農村建設的深刻內涵和工作重點,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由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剛剛開始,還缺少實踐經驗的積累,因而在部分幹部群眾中難免出現一些模糊認識,對此我們要認真加以引導和克服。

    一是不能把新農村建設理解成就是新村莊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我們既要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又要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既要加強農村經濟建設,又要加強農村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新村莊建設既能直接體現農村面貌的變化,也能讓農民得到現實的實惠,是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的重要方面。但是,目前有些幹部群眾把新農村建設片面地理解為就是新村莊建設,特別是個別地方出現不顧物質基礎、不分輕重緩急、不尊重廣大農民意願,著眼點都放在大拆、大建和集中建立新村上的傾向,其結果很容易造成大量的投資浪費,加重農民負擔,損害農民利益。

    二是不能認為新農村建設可以一蹴而就。儘管許多地區目前已具備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和條件,但由於農業、農村發展比較緩慢,加上農民收入水平較低,需要投資的地方很多,這就決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將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在這個問題上,有些人往往認識不足。為此,我們既要避免出現急於求成、盲目攀比的現象,樹立長期奮鬥的思想,又要防止出現“上面熱、下面冷”的情況,循序漸進,迎難而上,注重實效。

    三是不能以模式化思路進行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不能好大喜功、“一刀切”,搞成模式化。各地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探索符合客觀規律的新農村建設的思路、途徑、步驟和方法,防止把新農村建設搞成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

    四是不能有單純靠扶持的依賴思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並不是一切都由國家包攬。新農村建設項目也有不同的屬性,重大公益性的項目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靠農民辦不了、靠市場沒指望,但又是最迫切、最直接、最實際的問題,應當主要由政府來投入;有的是農民自己的事情如種地等,就應當主要由農民自己來投入;有些介於兩者之間,則應當由政府和農民一起辦,有關部門應積極引導和參與。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踐中,我們還要從解決農民生産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著手,確定工作重點,明確工作目標,讓農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一)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民持續增收。就吉林省而言,發展現代農業,首先要努力實現農業産業技術轉型、農業産業結構轉型、農業産業組織轉型。其次,要落實産業項目。現代農業建設要以産業項目為依託。吉林省農業資源豐富,各地情況差異較大,區域産業特色明顯,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進行謀劃和運作,與相關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結成形式多樣的合作,落實好具體産業項目。第三,要壯大縣域經濟。堅持以縣城和中心鎮為依託、以一二三産業協調發展為目標,走“優農業、強工業、興三産”的集約發展路子,進一步促進覆蓋城鄉的生産型服務業和生活型服務業的發展,不斷增強二三産業對農業、城鎮對農村的帶動力。

    (二)培育造就新型農民,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持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力量源泉。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素質儘管有了普遍提高,但總體來説還不能適應新時期的要求,文化水平低、職業技能缺、市場應變能力弱等問題日漸顯現。培育造就新型農民,當然離不開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樹立健康文明新風尚等方面。當前,我們要下工夫抓好“一推雙帶”活動,統籌社會教育資源,通過強化轉移前的就業培訓和轉移就業的實踐不斷提高農民的素質,努力做到“培訓一人、富裕一戶”。

    (三)科學制定新規劃,改善農民的生産生活條件。各地建設規劃應具有前瞻性,充分考慮到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的長遠發展趨勢和村鎮佈局的新變化,既科學合理,又符合當地農民生産生活需要。當前,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強科學規劃和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如水、電、氣、路等;統籌規劃和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切實把産業集聚和人口集聚結合起來,使農民群眾真切地感受到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實惠。

    (四)培育農村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搞好農村社會化服務。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踐中,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起著重要作用。要堅持以農民為主體、為農民服務,健全完善各類公共服務組織;圍繞農産品生産、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環節,大力發展科技服務型、市場營銷型以及綜合服務型的行業協會、農民協會和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斷壯大經紀人隊伍,切實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市場開拓能力。

    (五)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如何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如何讓基層幹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更加有所作為,是一個必須面對和解決好的課題。實踐證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黨員幹部不僅要有自己致富的能力,還要有帶領群眾、幫助群眾致富的能力。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建設堅強有力的村級領導班子。要研究切實有效的激勵措施,提高村幹部的待遇,鼓勵有能力的鄉鎮幹部到村任職。進一步完善村民委員會的選舉制度,進一步明確用人標準和要求,規範選舉程序和辦法,讓創業型能人脫穎而出。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必須依靠各方面的積極支持和廣大群眾的參與創造,健全完善組織領導體系,建立促進新農村建設深入持久推進的工作機制,形成強大的建設合力。

    要建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出發,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一件大事,真正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注意轉變工作作風,經常深入農村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真實情況,了解農民的願望和要求,認真研究制定和切實落實促進農村發展的具體措施,努力解決農村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形成各方面合力,有關部門要建立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協調機制,明確職責分工,搞好配合協作。特別是綜合部門和業務職能部門,在制定發展規劃、安排建設投資和事業經費時,要充分考慮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更多地向農村傾斜。加大各方面支農資金的統籌力度,防止盲目、分散投資,提高使用效益。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採取多種投融資模式,有效解決農業貸款難、農村融資難、化解金融風險難等問題,研究制定城鄉基礎設施共同發展的措施,落實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等等。同時,還應建立完善新農村建設的監督檢查制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有可能還會遇到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因此,我們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正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項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中共吉林省委副書記 全哲洙)

 
 
 相關鏈結
· 回良玉強調加強農業建設夯實新農村建設物質基礎
· 農業部部長:貫徹六中全會精神 推進新農村建設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談新農村建設
· 教育部副部長:職業教育要為新農村建設培養人才
· 何魯麗: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 推進新農村建設
· 發展改革委馬曉河:新農村建設要處理好六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