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發展改革委馬曉河:新農村建設要處理好六大關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19日   來源:人民日報

新農村建設要處理好六大關係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馬曉河

    自去年10月份以來,已經進行9個多月的新農村建設總體形勢不錯,各級政府決心大,動作快,投資多,農民參與的積極性高,效果明顯。但是,在新農村建設中,部分地區還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重視“面子”,輕視“裏子”,對農村産業建設支持不夠;重視政府作用,忽視社會力量參與,對調動和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作用不夠;只強調中央政府的作用,忽視本級政府應承擔的責任,對農村投入不足;重視硬體建設,忽視軟體建設,對農民的素質教育、法制教育及基層組織建設等關注不夠。

    我認為,在下一步新農村建設中,各地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處理好六大關係。

    一是處理好“裏子”和“面子”的關係。目前,一些地區在開展新農村建設中,重視“面子”工程,偏重於抓看得見、摸得著、見效快的項目,而對如何抓好農業、農村生産和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實招少,重點不突出。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發展、公共服務和制度建設是同等重要的四個方面,它們是新農村建設的“四個輪子”,一個也不能少。特別是從新農村建設的動力源上看,發展生産、增加農民收入更不應該被忽視,它是開展新農村建設的中心任務,應該將其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各級政府的支持力度,幫助農民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積極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産業。

    二是處理好“國”和“家”的關係。在開展新農村建設中,國家的作用和農民的作用都很重要,但兩者在建設中地位有所不同,國家起引導作用,農民是建設的主體。各級政府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主要是根據農民的真實需要,搞好規劃,增加公共投資,提供公共服務,制定政策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建設。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受益者,作為建設的主體,要參與規劃制定,積極為改變家鄉面貌貢獻自身力量。從9個多月的新農村建設實踐看,國家決心大、動作快,各級政府都調集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新農村建設。而對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得不夠,發揮得也不充分,一些農民還處於觀望態度。甚至一些農民錯誤地以為國家要為農民蓋洋樓,買家用電器,置辦傢具,裝電話等等,因此産生了等靠要的思想。今後,在新農村建設中,必須處理好國家和農民個人的關係,政府該幹什麼,農民要做什麼,要儘量界定清楚。同時,各級政府要通過引導作用,千方百計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新農村建設真正辦成農民自己的偉大事業。

    三要處理好“試點”和“推廣”的關係。新農村建設不搞試點不行,光搞試點不推廣也不行,開展新農村建設一定要將試點建設和推廣工作結合起來,作到以點帶面。從目前新農村建設進展的情況看,全國各地十分重視試點工作,在示範試點村開展新農村建設支持力度大、進展快,路電水氣、通訊、廣播電視、學校、衛生所等改造建設效果非常明顯。但是,示範試點的經驗如何向面上推廣,如何在搞好規劃的基礎上籌集必要的資金,向示範試點以外的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讓廣大農民也能享受到最必要的公共産品供給和服務,許多地方政府在這方面還考慮的不夠。公共産品的性質帶有公平性、非排他性,人人都有享用的權力。在農村建設中搞示範試點,讓一部分農民優先享受到公共産品服務的“陽光”,是在現階段根據國情做出的必要選擇,但是,當試點取得成功經驗後,應儘快組織力量向農村各地推廣,使試點之外的農民也能儘快享受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果。

    四是處理好“上”和“下”的關係。新農村建設中,公共産品的供給、産業能力建設、體制改革和基層民主建設等都有明顯的層次性,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在各個建設層次上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對於外部性極強的公共産品,比如大型骨幹水利工程、農業科學研究、氣象、區域規劃、生態環境保護、義務教育、公共衛生、救災、扶貧等,中央要承擔主要責任;而對準公共産品和俱樂部産品,比如農業技術推廣、種子、種苗培育、農村電力改造、節水農業、農業病蟲害防治、中小型水利工程、科技培訓和職業教育等,地方政府要承擔重要責任;對於貧困和落後地區的新農村建設,中央政府可以對準公共産品和俱樂部産品給予補助。就目前來看,中央政府步子邁得大,投入的資金多,方向目標也比較明確;而一些地方政府起步慢,動作小,投資少,方向目標也比較模糊。由此出現了“上”和“下”不協調的現象。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忽視本級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責任,“只喊口號,不投資金”,“眼睛向上”,依賴上級政府的思想比較重。今後,各級地方政府要積極承擔新農村建設責任,堅決貫徹中央1號文件提出的“三個高於”的要求,增加本級政府對農業、農村的投入,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五是處理好城和鄉的關係。我國現代化建設既需要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也需要農業、農村的迅速發展,新農村建設和城市化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互動、互補關係。新農村建設不但不排斥、不阻礙城市化,而且還能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培訓及轉移、收入的增加和消費的提高,去推動城市化。同時,一些農村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完全可以發展成為小城鎮,這對促進城市化是有積極意義的。另外,由國情所決定,我國即使是到了2020年甚至2030年,還將有數以億計的人口生活在農村,他們所需要的基本公共産品和服務,政府必須提供,他們賴以生存的産業發展,政府也必須給予必要的支持。否則,在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過程中,農民享受不到或很少享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成果,社會結構必然會失衡,現代化進程也可能會被打斷。當然,在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規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産業發展等方面,必須將農業勞動力和農村人口轉移這一因素考慮進去,與城市化進程相協調,做到相互促進,一體化發展。

    六是要處理好“近”和“遠”的關係。新農村建設既有長遠任務,也有近期任務。在實際推進過程中,要根據基本國情和農民的實際需求,選好切入點,首先解決好當前農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看病貴、養老難、生活環境差等問題。對解決這些問題,要有規劃、有步驟地展開,不能操之過急,不能超越經濟發展階段,要量力而行。同時,還必須考慮農民長遠發展的需要,從現在起就要謀劃未來農業、農村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如何解決從有到好的問題;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如何解決能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問題;如何建立增加農民收入的長效機制問題;如何提高農民的素質問題;城鄉就業市場、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以及土地市場如何改革,才能有利於推進城鄉社會經濟一體化等等。

 
 
 相關鏈結
· 回良玉強調加強農業建設夯實新農村建設物質基礎
· 回良玉:加快發展和壯大縣域經濟 促進新農村建設
· 山東省政府規定鄉村兩級不準舉債進行新農村建設
· 溫家寶:推進綜合改革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體制保障
· 全國政協委員考察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遺産保護
· 安徽:千村百鎮示範帶動 因地制宜推進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