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權威訪談
 
國研中心夏斌:調整出口導向戰略 平衡國際收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15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吸引外資應重點轉向引進管理和技術

重視能源環保土地和産業政策等問題

    參與世界分工和世界貿易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成功的必由之路。我國對外開放包括對外貿易發展取得的成就,在世界上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這是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在世界話語權提高的重要原因,是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自1978年以來,中國已經歷了28年的改革。這期間,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很多變化。在諸多的變化中,如何確保對外開放繼續推動中國經濟的健康穩定增長,必須正確分析與把握世界、中國經濟的新情況及其發展趨勢。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

    經濟內外失衡壓力凸現

    記者:夏所長,您好。現在人們常提到這樣一個詞——“地球村”,用以表明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相互影響越來越大,聯絡也越來越密切。您認為目前狀況下,全球經濟的發展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夏斌:當今全球經濟處於嚴重失衡。全球經濟失衡是當前世界經濟的主要矛盾。隨著“冷戰”的結束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國際生産新分工和供應鏈的延長,出現了發達國家的産業資本紛紛轉移。布什政府上臺後鉅額“雙赤字”政策和亞洲國家汲取金融危機教訓後積存大量外匯儲備,出現了佔全球GDP約30%的富國美國,靠向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舉債,艱難地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與就業水平。

    在此過程中,“貿易戰”、“匯率戰”不斷。對此,如果中美等國短期內採取激進措施迅速解決此失衡,全球經濟將出現不可想象、不可接受的劇烈震蕩。因此,各國政策溫和的調整,是世界經濟大國間磋商的必然選擇。這意味全球失衡狀況仍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記者:在這種大環境下,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又有著怎樣的特點?

    夏斌:中國經濟內外失衡壓力凸現:

    一方面,出於中國目前國情的需要,採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政策,則出口多,外匯多;外匯多,國內貨幣供應多。只要中國經濟持續看好,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減,自然防止通貨膨脹和資産價格上漲,將是今後一個時期宏觀調控不可忽視的焦點。

    另一方面,包括外匯儲備的國內儲蓄遠遠高於國內投資,國內居民消費不足或不敢消費,降低了國民的整體福利水平,影響了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這樣,外匯儲備面臨著不斷增長的壓力。改革開放之初的1979年國家外匯儲備僅8.4億美元,1979—1989年11年間,外匯儲備年均也僅39億美元。1989年後僅15年時間,外匯儲備增加達近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多是國家實力的象徵,但增勢不減的鉅額外匯儲備,在我國現行匯率政策下,已經給當前的宏觀調控帶來相當大的麻煩。

    出口導向趨向內需主導

    記者:我們知道,從經濟學上看,外匯儲備也不是越多越好,外匯儲備增長過快也映射了經濟失衡。要解決以上矛盾,中國應該從哪幾方面入手?

    夏斌:從全球角度分析,我們要積極呼籲美國政府減少“雙赤字”,加快結構調整,實質是放慢其經濟增長速度,縮減軍費開支,容忍失業率的上升。

    就我國而言,第一,必須認識到在當今全球經濟中,中國進行主動的適度政策調整,有利於世界經濟;世界經濟趨好,也有利於中國經濟保持長期的穩定發展。

    第二,就中國當前的外匯儲備、儲蓄、投資與消費間關係看,必須認識到,國內經濟建設根本不缺資金。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兩種資金、兩個市場”和吸引外資、吸引國外先進技術與管理的提法,基本原則仍然可取,但具體內容需要調整。當今,對外開放不能僅停留在引資金,應該重點轉向引管理、引技術。一切有利於吸納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的資金仍要大膽引進,一切無助於吸納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的資金,盡可能“拒之門外”。

    第三,出口導向戰略曾是28年來中國經濟取得偉大成就的引擎。保持一定的出口規模仍是中國大國經濟的需要。但是在全球經濟失衡並不能長時期持續、中國經濟內外失衡壓力凸現的背景下,應主動地、及時地調整發展戰略,由出口導向轉向內需主導,這也是中國大國經濟的需要。為此應加快通過一系列財政政策、社會保障、衛生、教育、建設新農村等政策落實,擴大消費。

    第四,在解決上述矛盾的同時,匯率機制和外匯市場的改革必須抓緊。在這方面,一定要堅持匯率改革的主動性,既不能因外部壓力而動,也不能因外部壓力而不動,從而延緩改革進程,影響大局。當然,改革需謹慎、擇機而行。

    多管齊下平衡國際收支

    記者:您曾經在一次公開場合説過,要解決我國國際收支中的問題,必須重新審視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我國外匯匱乏時期制定的一系列政策,要有新的全方位的思考。這個全方位的思考主要包括什麼內容?

    夏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外貿:要進一步採取措施,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産品的出口,加快增加先進技術、設備和重要資源的進口,而不是一味追求貿易規模與順差的增長。

    引資:必須採取措施,儘快控制各級地方政府以各種優惠、超優惠待遇,不講政策條件的招商引資活動;鼓勵各級政府在引資中必須重視能源、環保、土地、産業政策及勞工標準等問題。

    海外上市: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繼續放慢除香港市場之外的海外上市節奏,鼓勵好企業、大企業在國內上市;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研究制定相關戰略,安排好滬、深、港三市格局,配合處理好中國匯率制度轉換期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問題。

    外企融資:抓緊研究措施,鼓勵外企A股上市;鼓勵國內金融機構對外企的本外幣貸款;鼓勵外企在國內發行本幣、外幣債券,籌集資金除在國內採購外,支持其在海外引進設備、技術和生産線。

    房地産:採取措施迅速改變海外資金進入境內房地産市場無限制的現象,抑制海外資金大舉進入中國房地産市場的發展態勢。

    外匯管理:應研究日本國家外匯儲備少於我們但民間外匯遠遠多於我們的做法,鼓勵藏匯於民,藏匯于企業。

    並購:修改相關制度,支持國內企業對海外能源性企業、關鍵性原材料企業的並購活動,有條件地開放國內企業的並購融資政策;要大力發展民族經濟,鼓勵國內好企業對其他企業的並購活動,解決國內資金多而企業並購資金叫缺的矛盾現象。

    國家儲備管理:要正確測算國家應保留的適度外匯儲備量。在此基礎上,對超量外匯儲備積極用於解決體制改革中多年積累的歷史痼疾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擇機增持黃金儲備比例。按國際經驗,探索海內外的積極的管理方式。

    稅收:應全面梳理過去制定的相關政策,儘快取消中外企業稅收待遇不一致的政策。(田 麗)

 
 
 相關鏈結
· 未來5年民企出口占全國出口比重有望升至35%以上
· 我國提高油煤等資源性商品出口門檻
· 外匯局:2006年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保持"雙順差"
· 外匯局:國際收支順差過大印證國內生産能力過剩
· 李東榮表示當前我國國際收支順差式不平衡較突出
· 國研中心金融所夏斌:改制重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