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開展和諧創建活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貢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25日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形成人人促進和諧的局面。著眼于增強公民、企業、各種組織的社會責任,把和諧社區、和諧家庭等和諧創建活動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突出思想教育內涵,廣泛吸引群眾參與,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把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作為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載體,表明我們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持久地開展和諧創建活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開展和諧創建活動的重要意義

    所謂和諧創建活動,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著眼于增強公民、企業和各種組織的社會責任,把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文化的任務落實到城鄉基層,廣泛開展以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和諧單位、和諧家庭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創建活動。

    (一)開展和諧創建活動是對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豐富和發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全國各地開展的“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1996年10月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明確提出“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及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三大系列創建活動。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不斷創新和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三大系列創建活動呈現出勃勃生機,取得了巨大成就。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顯然,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機結合為主要目的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難以涵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要求。因此,必須在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基礎上,增加開展一種更加符合“四位一體”總體佈局的群眾性創建活動。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提出了“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和諧創建活動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都是群眾性創建活動,它們有各自側重的領域,又具有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絡。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重在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和諧創建活動重在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通過這兩個群眾性創建活動的有機結合,共同促進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二)開展和諧創建活動是大力加強和諧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開展和諧創建活動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有效載體。任何一種文化形態的生成與發展,都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建設和諧文化同樣需要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開展和諧創建活動的過程。和諧創建活動能夠承載和諧文化建設的全部內容,能夠反映和諧文化建設的內在規律。人是社區中的一員、村鎮中的一員、單位中的一員、家庭中的一員,社區、村鎮、單位、家庭是社會的組成細胞,只有每個人自身實現了和諧,每個社會“細胞”實現了和諧,全社會和諧才具有廣泛堅實的文化基礎。因此,我們一定要把和諧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要求貫穿于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和諧單位、和諧家庭創建活動始終,堅持重在建設、常抓不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從具體事情抓起,通過春風化雨的方式,讓和諧精神、和諧理念入腦入心,使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和諧單位、和諧家庭的創建過程成為推動全社會強化和諧理念、踐行和諧精神的過程,從而充分發揮和諧文化對人們思想的引領和啟迪作用、對人們精神的撫慰和激勵作用、對社會矛盾的疏導和緩解作用、對全社會的親和和凝聚作用。

    (三)開展和諧創建活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動力。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産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共同建設、共同享有”揭示了我國和諧社會建設的發展道路、實踐主體和根本目的,表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這就需要我們黨把廣大人民群眾最廣泛地發動起來、組織起來,參與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去。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和諧創建活動,就能夠激發廣大人民群眾進行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增強公民、企業和各種組織的社會責任感,培育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奮鬥目標;就能夠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調動方方面面投身改革發展的積極性,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就能夠促進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完善社會調節機制,增強社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持社會的長期穩定。因此,一定要把開展和諧創建活動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程,把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和諧單位、和諧家庭等和諧創建活動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和諧創建中的主體作用,真正形成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開展和諧創建活動的有效途徑

    開展和諧創建活動,要高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以萬眾一心、共創和諧為主題,突出思想教育內涵,廣泛吸引群眾參與,建立健全“以創建和諧社區、和諧村鎮為重點,以創建和諧單位為支撐,以創建和諧家庭為基礎”的創建體系,引導人們用和諧的思維認識事物,用和諧的態度對待問題,用和諧的方式處理矛盾,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維護和諧的良好局面。

    (一)堅持思想領先,創建文明型社區。良好的社會風尚、共同的生活願望、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創建和諧社區的精神支撐。社區各種組織一定要著眼于增強居民的社會責任,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教育居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振奮精神、鼓舞鬥志,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力量、激發活力,用社會主義榮辱觀規範行為、養成美德,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加強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積極推動理論教育進社區、時代精神駐社區、先進典型在社區,不斷增強居民的愛國愛市意識、團結奮鬥意識、創業發展意識。要不斷創新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的內容,大力倡導愛國、誠信、友善、敬業、守法等道德規範,切實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努力形成“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知我社區、愛我社區、奉獻社區、為社區爭光”的風尚,積極營造社區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

    (二)堅持重在建設,創建服務型社區。社區是具有多重功能的地域性社會生活共同體。創建和諧社區,要以服務居民為宗旨,以群眾滿意為準則,加強社區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和管理,不斷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推進“政府公共服務覆蓋到社區”。要積極推進社區就業服務,增強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要積極推進社區社保服務,增強居民的生活穩定感。要積極推進社區救助服務,增強居民的社會信賴感。要積極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增強居民的健康保障感。要積極推進社區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增強居民的地緣歸屬感。要積極推進社區便民服務,增強居民的生活方便感。

    (三)堅持資源共享,創建學習型社區。人的全面發展,是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建設學習型社區,要以提高社區居民的素質和能力為目標,全方位、多形式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要有效整合優勢資源,讓人們接受各種智慧、技能、體能方面的培訓提高。要積極開展社區教育,逐步提高社區居民的文化素質。要不斷優化學習環境,把社區建成廣大居民求知的課堂、心靈的家園。

    (四)堅持安居樂群,創建友好型社區。良好的治安環境是人的基本需要,良好的人居環境和人際關係更是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前提條件。一個和諧的社區必定是安全、宜居、友好的社區,有一個能夠保證人們順心幹事、和諧創業的社會環境。要高度重視社區安全建設,把綜合治理工作延伸到社區內各個單位、各個角落。要充分發揮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居民小組的作用,抓小抓早抓苗頭,及時消除社區內部反映出來的各種不和諧、不穩定因素。要切實抓好社區環境建設,為社區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為社區單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五)堅持激發活力,創建凝聚型社區。一個和諧的社區,既是社區內各單位、各家庭團結和睦的社區,也是人人充滿活力的社區。因此,社區黨建工作和和諧創建活動要努力實現“全覆蓋”。要擴大社區黨建工作的覆蓋面,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凝聚人心、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作用。要擴大和諧單位創建工作的覆蓋面,努力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為構建和諧社區和和諧社會貢獻力量。要擴大和諧家庭創建工作的覆蓋面,通過家家戶戶的穩定和諧,促進整個社區的穩定和諧。

    開展和諧創建活動的保障機制

    開展和諧創建活動要借鑒吸收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好做法,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建立健全開展和諧創建活動的體制機制。

    (一)建立健全組織領導體制。和諧創建活動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加強組織領導尤為重要。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和諧創建活動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逐步建立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始終抓住城市和農村這兩“塊”、各行各業這一“條”,努力實現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覆蓋”。無論是社區和村鎮的“塊塊管理”,還是各行各業的“條條管理”,都要把和諧創建活動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有機統一起來,科學制定符合實際的和諧創建活動規劃。各級黨委宣傳部和文明辦要認真履行組織、協調、服務、指導的職能,通過不斷完善議事制度和工作制度,積極協調民政、公安等部門抓好城市和諧社區創建,協調農業等部門抓好農村和諧村鎮、和諧社區創建,協調各行各業抓好和諧單位創建,協調轄區內具有較強實力和能力的單位對口社區、村鎮共建和諧,協調婦聯抓好和諧家庭創建,從而形成推進和諧創建活動的整體合力。

    (二)建立健全群眾參與機制。人民群眾是和諧創建活動的主體,是和諧創建活動的實踐者和創建成果的受益者。要堅持以人為本,引導群眾廣泛參與,不斷擴大開展和諧創建活動的社會基礎。要問計於民,悉心聽取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凡有關和諧創建活動中的重要決策,都要積極聽取吸納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要貼近於民,按照“三貼近”要求精心策劃組織各類活動,不斷擴大和諧創建的影響力和覆蓋面。要服務於民,把和諧創建活動與群眾的生産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從群眾最歡迎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問題改起,使創建過程成為服務群眾的過程,讓人民群眾從和諧創建活動中得到實惠。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大力宣傳和諧創建活動中的好人好事和先進典型,形成人人追求和諧、人人維護和諧、人人促進和諧的良好局面。

    (三)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激勵對於推動和諧創建活動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科學制定考核評價標準。可以先從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和諧單位、和諧家庭著手,研究制定和諧創建活動的評價標準和管理辦法,逐步建立起科學完備的指標體系,使和諧創建活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注重城鄉、地區、行業等差別,突出地方特色和行業特點,區別不同情況,分層提出要求。對工作基礎好的地方,要提出更高要求,發揮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對工作基礎薄弱的地方,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採取有力措施,加強培育指導,突破薄弱環節,儘快抓出成效。對和諧創建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要進行表彰,對工作進展不力、效果不佳的進行通報批評,既重結果又重過程,考出導向,評出壓力,獎出動力,激勵各地、各部門創造性地開展和諧創建活動。

    (四)建立健全督促指導機制。和諧創建活動重在建設,難在堅持,貴在實效,必須自上而下加強督促指導。要堅持逐級推動的原則,善於識大局、謀全局、抓開局,標準由低到高,項目由少到多,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要堅持抓基層打基礎的原則,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企業、城市社區和機關學校、科研院所、文化團體及新經濟新社會組織在和諧創建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廣大黨員以及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表率作用。要堅持務求實效的原則,力戒形式主義,不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一定要鼓實勁、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不斷推動和諧創建活動取得實踐成果和理論成果。(何事忠 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相關鏈結
· 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構建和諧社會重要內容
·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提升行政效能 促進社會和諧
· 人民日報評論員:堅持和諧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