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策法規解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為什麼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總體方案》系列解讀之三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  準確、翔實的土地基礎數據是制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決策的依據,是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協調、全面發展的基礎。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國民經濟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土地利用狀況日新月異,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嚴格保護耕地,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持續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戰略性課題。開展新一輪全國土地調查,正是黨中央、國務院在這一大背景下做出的重大決策。

    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是加強國土資源管理的迫切需要。我國曾于1984年至1996年完成了全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第一次土地詳查),基本查清了當時我國的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分佈、權屬和利用狀況,摸清了我國的土地資源家底。也正是從1996年開始的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每年反映出土地利用的狀況,為國家的宏觀調控以及國土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數據。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目前的土地變更調查成果,已無法滿足現實發展的需要。由於經費投入、人員隊伍和技術手段、制度建設等方麵條件的制約,加之人為因素的干擾,導致調查圖件不能全面、準確反映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信息化程度不高、更新不及時、應用不廣泛、社會化服務不充分,難以適應當前國土資源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這種情形,要求我們儘快啟動“高保真”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綜合運用法律、行政、技術和經濟多重手段,規範每一年的土地變更調查,確保土地數據的真實性。

    開展新一輪土地調查也是落實宏觀調控目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保持社會長治久安的需要。土地數據是制定土地政策,進行經濟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近年來,土地管理已經成為參與國家經濟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手段。只有獲取真實準確的土地基礎數據,國土資源管理才能夠充分履行參與經濟宏觀調控的職能,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平穩運行。通過土地調查,準確掌握耕地現狀,及時監督各地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狀況,才能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基礎信息支持,落實好保持耕地的基本國策。通過土地調查,進一步查清農村集體土地的權屬狀況,全面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才能夠依法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維護當前社會的長治久安。

    定期開展土地調查,是世界各國通行的國際慣例。目前我國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時機已然成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土地的資産價值更加顯化。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已深入民心。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土地問題,在土地的重要性認識上已經達成共識。開展土地調查是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平穩運行的需要;是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是落實“三農”政策,保持社會穩定的需要;是保障土地信息共享,促進資源、環境和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進一步完善土地調查制度,確保國家直接準確掌握土地基礎數據的需要。

    當前開展新一輪土地調查,已具備了成熟的技術支撐。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航空、航天遙感技術和全球定位技術大大提高了土地信息獲取的效率和準確性;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通訊與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的進步,使土地信息的獲取、存儲、更新、傳輸和共享服務等手段更趨完善。這些都為準確、高效地開展新一輪土地調查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此外,多年來國家已經開展的土地資源概查、全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耕地後備資源調查、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等一系列土地調查工作,在土地調查工程的組織實施、技術流程、質量控制等方面都為新一輪土地調查積累了極為豐富的寶貴經驗。第一次全國土地調查和多年來開展的全國土地資源概查以及耕地後備資源調查等一系列土地調查工作,形成了覆蓋全國區域的系列基礎圖件和資料。年度土地變更調查以及近年來的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等工作,形成了豐富的統計匯總數據和遙感監測成果。另外,全國目前有一半左右的省份開展了土地利用更新調查工作,更新調查為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的全面開展和及時完成奠定了基礎。

    萬事俱備,只欠行動。我們相信,以目前的經濟實力和技術手段,中國完全可以保質保量地完成好全國土地調查任務,獲取真實、準確的土地數據。此舉必將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服務社會提供堅實的基礎。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