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策法規解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土地調查需要全民參與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總體方案》系列解讀之六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土地調查是國土資源管理和國民經濟建設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公益性工作,也是一項需要全民共同參與、各部門協調配合才能完成的社會系統工程。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承擔的任務是極其艱巨的。僅用三年時間,從具體地塊開始,查清全國城鄉每一塊土地的權屬、面積、四至和用途等情況,查清每一塊基本農田的狀況,並要高標準地建立“四級聯網、上下互通”的土地數據庫,實現土地管理信息化、網絡化。這項系統工程的實施,涉及千家萬戶、各行各業, 涉及全國城鄉的每一個用地單位,沒有全社會的齊心協力,沒有各部門的合力配合,沒有民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是不可能完成好的。只有全民總動員,讓各級人民政府、相關部門、用地單位和廣大群眾真正了解土地調查的目的和意義,並積極主動地參與、配合做好這項工作,第二次土地調查才可能順利開展,達到預期目標。

    良好的社會氛圍是順利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的社會基礎。換句話説,土地調查也是向全社會展開國土資源國情教育宣傳的良好契機。我國是人多地少的發展中國家,可利用土地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很低,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人均土地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仍在繼續下降。實施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嚴格保護耕地,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央強調“在土地問題上,我們絕不能犯不可改正的歷史性錯誤,遺禍子孫後代”。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好土地基本國策,必須在全社會加強資源國情國策國法教育,增強全社會的土地資源憂患意識,使全體國民在充分了解我國土地資源狀況的情況下,牢固樹立、不斷提高節地意識,以達到科學利用資源、科學發展的目的。要充分利用好土地調查這三年寶貴時間,不失時機地開展全民土地國情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使土地調查成為節地科普教育和土地資源國情教育基地,使節地教育和節水教育、節能教育一樣,

    成為人人從我做起的自覺行為。

    土地調查也需要土地權利人的密切配合。土地權屬調查是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一項重要內容。按照相關技術規程要求,土地界線必須通過相鄰土地權利人的共同指界,簽訂土地權屬協議書,才能最終明確。所以,要全面開展土地權屬調查,明確土地權屬界線,離不開廣大土地權利人的積極配合。在調查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現一些土地權屬爭議和糾紛,要依法、及時調處和有效化解矛盾,也離不開當事人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真實性是土地調查的生命線,是這次土地調查成功與否的關鍵。確保土地調查數據的真實、可靠,必須排除各種人為干擾因素,還基礎數據一個清白、純粹。做到這一點,離不開社會監督。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要對土地調查數據真實性負責,任何單位、個人都不得擅自更改,更不得編造虛假數據。對違規違例者,包括輿論監督在內的社會各界,有必要負起監督的責任。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