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決定解讀: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産體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04日   來源:新華社

    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

為什麼要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産體系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 在《決定》確立的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中,明確提出要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産體系,到2020年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産體系基本形成。

    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産體系,就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緊圍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生態環境保護為核心,以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和農業生態環境建設保護為重點,大力推廣應用節約型的耕作、播種、施肥、施藥、灌溉與旱作農業、集約生態養殖、秸稈綜合利用等節約型技術,大力推廣應用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減少農業廢棄物生成、注重水土保持和生態建設等環保型技術,大力培養農民和農業企業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觀念,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集約農業等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農業形態,促進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那麼,為什麼要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産體系呢?

    第一,這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需要和重要舉措。科學發展觀要求必須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業的産業特性決定了,農業是一個對自然資源和環境依賴性很強的産業,是一個佔用和消耗自然資源較多的産業。另一方面,農業生産活動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也很大。再一方面,農業化學投入品生産需要消耗大量資源。這充分説明,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農業是一個重點。

    第二,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和根本途徑。從目前情況看,我國農業生産經營方式還比較粗放,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的空間很大。從用水方面看,實踐證明,通過合理使用自然降水和灌溉水資源,我國農業灌溉水利用率和自然降水利用率可提高10個百分點;通過全面普及灌溉節水、旱作節水和生物性節水技術,每年可節水1300億到1550億立方米。從用肥方面看,測算表明,在現有技術水平下,如果將化肥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約化肥231.9萬噸;增施有機肥,將有機肥與無機肥施用比例恢復到0.45: 0.55,每年可替代化肥386.4萬噸。因此,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大力加快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産體系。  

 
 
 相關鏈結
· 《決定》解讀: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
· 解讀:如何準確理解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
· 解讀:新形勢下推進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根本要求
· 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 解讀:新一輪土地規劃以6項約束性指標保護耕地
· 權威專家解讀:金融企業同樣適用企業國有資産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