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夢幻的時空——中國高速鐵路發展紀實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記者 趙 承、張旭東、齊中熙、林紅梅)
這是中國人創造的“等式”:
5年=40年;
3小時=11小時;
1種=4種;
…………
5年,走完國際上40年高速鐵路發展歷程;3小時,跑完武廣間曾需要11個小時的路途;集世界最先進的4種技術,中國人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中國高鐵品牌。
從引進時速200公里高速列車技術,到自主開發時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諧號”動車組;從京津城際鐵路、武廣高鐵運營,到京滬高鐵即將開通,中國迅疾跨入引領世界的“高鐵時代”!
驚詫于中國速度,各國輿論疑惑:中國高鐵似乎在一夜之間完成華麗轉身,從一個不起眼的追趕者變成了世人關注的領跑者。
感慨于中國高鐵,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在國情咨文中急切地表示:“我們沒有理由讓歐洲和中國擁有最快的鐵路。”
矚目于中國模式,一些國家在探究中國創新之謎,以中國高鐵為目標展開新一輪追趕。
也許,他們並不知道——
中國高鐵的速度,升騰于中國人對“速度”情有獨鍾、矢志不渝的夢想;
中國高鐵的道路,記錄了中國人奮力創新、勇超世界一流的心路歷程;
中國高鐵的模式,彰顯著社會主義制度凝聚的團結協作、聯合攻關的強大力量;
中國高鐵的精神,演繹著鐵路人報效祖國、忠誠無悔的信念追求。
追夢——
中國夢想,中國速度,穿越時空,日夜兼程,書寫奔向民族復興的光輝篇章。
尋夢——懷揣與風競速的夢想,中國以豪邁氣魄發展高速鐵路,涌動著趕超世界一流的雄心壯志
2008年8月1日,北京至天津的城際高速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這是由北京開往天津的首趟城際列車從北京南站駛出。5年,走完國際上40年高速鐵路發展歷程;3小時,跑完武廣間曾需要11個小時的路途;集世界最先進的4種技術,中國人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中國高鐵品牌。從引進時速200公里高速列車技術,到自主開發時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諧號”動車組;從京津城際鐵路、武廣高鐵運營,到京滬高鐵即將開通,中國迅疾跨入引領世界的“高鐵時代”!新華社記者公磊攝
2008年6月24日,北京南站。
“嗚……”隨著一聲汽笛長鳴,8時54分,一列“和諧號”動車組瞬間提速,風一樣駛離北京,奔向天津。
車頭明亮的駕駛室內,鐵道部總工程師何華武、總規劃師鄭健、安全總監耿志修、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副總工程師安國棟……這些中國高鐵的領軍人物和他們的部長一起,凝神屏息,眼睛一刻不眨地盯著操作電腦顯示屏幕。他們的心跳隨著車速的提高而加速。
219、278、300……數字不斷跳動,車速急速提升。15分鐘後,屏幕上跳出394.3的數字。
與風競速,陸地飛行。
猶如一道白色閃電,奔馳在莽莽原野上的“和諧號”動車組,劃出一道夢幻般的軌跡。
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在我們自主設計建造的線路和國産動車組上,中國軌道交通時速最高紀錄誕生了!
多少鐵路人期待已久的夢想化作觸手可及的現實。此時,這些平日裏不茍言笑的鐵路硬漢們歡呼雀躍,熱淚盈眶……
2009年12月13日,一輛京津城際列車駛出北京南站。當日,北京南站實現安全運營500天。新華社發(涂勳友 攝)
沿著歷史軌道,回溯艱辛歷程,一段逐夢之旅令人難以忘懷。
何時能在中國大地上跑出風一樣的速度,這在當時中國鐵路人心中,是一個美好而遙遠的夢幻。
何華武,四川資陽人。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線就從他家鄉門前穿過。聽著成渝鐵路汽笛聲長大的他,和很多高鐵人一樣,心中很早就埋藏著高速鐵路的崢嶸之夢。
1979年,何華武考入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圖書館裏,一份介紹日本新幹線的資料讓他震撼:時速210公里。他第一次得知世界上還有如此之快的車速。中國將來能做到嗎?“那個夢啊,只敢想,不敢説呀!當時中國鐵路時速只有幾十公里。”回憶起學生時代,他感慨萬千。
也就在那一年,改革開放的春風開始在中國大地上吹拂。
之後20年,公路、水運、民航快速崛起,而在綜合交通運輸中佔骨幹地位的中國鐵路,卻一直低位徘徊。列車平均時速僅為62公里,人均鐵路只有5.5厘米。5.5厘米,那還不足一根香煙長呀!
一邊是鐵路運速慢,常虧損,一邊是百姓買票難,運貨難。中國鐵路究竟如何發展?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中國鐵路人開始反思,開始奮起,開始睜大眼睛看世界。
1991年的一天,一列高速列車從法國巴黎站開出,目的地里昂。一路風馳電掣,時速200公里。
疾行列車中,幾位學者模樣的東方人在興奮地談論。他們是來自中國鐵道部的工程師,此行目的是考察法國東南線改造情況,何華武就在其中。
12年前在資料上了解到的“新幹線”速度,這一次,他親身感受到了。同時感受到的還有外國同行傲慢的目光,這讓他們受到深深刺激:“憑什麼中國鐵路就幹不上去,我們要爭一口氣,用勁追呀!”
那個時期,德國、法國、日本等國高速鐵路已日臻成熟,中國也開始了對高速鐵路的艱辛探索,但很多中國人並不知道高鐵為何物。建設中國高鐵之路充滿著疑惑、不解和爭論。
1990年,當京滬高速鐵路構想浮出水面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圍繞“中國要不要建設高速鐵路”和“用什麼技術修建高速鐵路”,唇槍舌劍,持續10年。
10年中,不管經濟技術底子如何薄弱,高鐵建設爭論多麼激烈,鐵路人始終以特有的頑強和執著,默默地堅守著自己的夢想。
1994年,沈大鐵路提速列車的一聲汽笛,為鐵路六次大提速,鳴響了進軍的號角。
這是追求夢想的衝擊,這是迎著希望的奔跑,一次次地加速,一次次地跨越,中國人在奮力拉近與高鐵的距離。
2007年4月17日,杭州火車站,8060次列車工作人員在發車前將車牌拆下。這天,8060次杭州至嘉興硬座普客列車迎來最後一班旅程。次日淩晨,全國鐵路將實施第六次大面積提速和新的列車運行圖。
與前幾次不同,這次大提速使中國鐵路既有線路速度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繁忙幹線提速區段達到時速200至250公里。這是世界鐵路既有線提速最高值。“和諧號”動車組從此駛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六次大提速,引發了人們更多的期盼:鐵路還有沒有新的提速?鐵路提速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是高速鐵路!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十分重視鐵路發展。黨的十六大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作出了加快發展鐵路的戰略決策。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和大眾化交通工具,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希望鐵路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認清使命,抓住機遇,再接再厲,開拓進取,為加快我國鐵路發展步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在考察的路途中,在行進的列車上,胡錦濤總書記多次抽出時間,聽取鐵道部的工作彙報。他還主持會議專題研究高速鐵路建設和鐵路發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發展高鐵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多次對我國高速鐵路建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鐵路是交通運輸的動脈,必須加快路網建設,著力提高技術裝備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鐵路運輸能力、質量和效率,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根據國外經驗,高速列車的研製一般需要花費20年左右的時間。在我國鐵路現有技術裝備的基礎上,如果完全依靠自主研發,要系統掌握時速200公里及以上動車組技術至少需要10至15年,系統掌握時速300公里動車組技術還要更長的時間。
中國鐵路發展等不起!經濟社會發展等不起!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充分利用後發優勢,積極吸收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道路,用最小的代價、最短的時間,實現中國高鐵之夢,最終成為中國鐵路人的睿智選擇。
鐵道部黨組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經過十餘年的醞釀,根據幾次提速所積累的經驗,以破解運量和運力這個最主要矛盾為突破口,在2003年鄭重地提出了跨越式發展的構想。
讓路網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快速延伸,讓列車在萬里鐵道線上加速奔跑!
夢境太美了,決不能讓它破滅!夢的情結太深了,決不能將它丟棄!一次次大討論,撞擊著心靈,開啟著視野,也更堅定著鐵路人的信念。
2004年初的北京街頭,櫻花含苞,玉蘭綻放。中國高速鐵路規劃,就在那一個早來的春天應運而生了。
2004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歷史上第一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以大氣魄繪就了超過1.2萬公里“四縱四橫”快速客運專線網。
3個月後,國務院又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鐵路機車車輛裝備有關問題,明確提出“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産、打造中國品牌”的基本方針,確定了引進少量原裝、國內散件組裝和國內生産的項目運作模式。
國家要富強,人民要幸福,就必須儘快建成一個發達完善的鐵路網。這是幾代中國鐵路人孜孜以求的夙願,更是歷史和時代賦予當代鐵路人的神聖使命。
鐵道部部長劉志軍這樣訴説當時的夢想:“要幹,就要佔領世界高鐵技術的制高點;要幹,就要引領世界未來鐵路發展趨勢;要幹,就要幹出百年不朽之作,給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要幹,就要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變成現實。”
那就是像風一樣跑呀!
中國鐵路迎來加快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中國高鐵駛上了開向春天的希望軌道。
從那時起,夢想起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