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從“領跑中國”走向“配置全球”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紀實

    新華社上海6月22日電(記者 姚玉潔、陸文軍、葉鋒)近日,國際知名保險巨頭史帶保險和再保險公司正式獲批作為戰略投資者入股大眾保險,持有20%的股份。上海金融業又添新鮮血液。

    而此前不久,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宣佈,全球航運運價衍生品中央交易系統在上海正式啟動,這也是波交所成立200多年來首次在海外啟動重大航運交易平臺。

    兩年多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新的金融和航運産品不斷涌現,新的經濟形態不斷萌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資源配置能力不斷提升。國際金融和航運版圖上的“上海坐標”逐漸清晰。

    “兩個中心”建設快速推進

    “上海證券市場的發展令人驚嘆,它將會對其他地區的市場産生積極影響;上海還集聚了很多國際人才,為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保證。”不久前到上海參加陸家嘴論壇的納斯達克OMX集團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總裁金斯·亨裏克森説。

    如今,國際金融和航運版圖上的“上海坐標”,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士作為研究的對象。加拿大《環球時報》國際專欄作家馬科斯吉早在2009年即以《告別紐約、奔向浦東》為文,預言上海等亞洲金融中心的崛起;《福布斯》網站特設“陸家嘴早餐”專欄,每天早上向財經人士傳遞來自中國、來自上海金融市場的最新動態。

    的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近兩年來取得了長足發展。去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市值居全球第六,股票交易額位居全球第三;銀行間市場債券託管餘額位居全球第五;上海期貨交易成交合約數量位居全球第二,成為全球三大有色金屬定價中心之一;上海港全年完成貨物吞吐量6.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906.9萬標準箱,在貨物吞吐量連續六年保持世界第一的情況下,集裝箱吞吐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浦東機場連續三年貨郵吞吐量位居全球機場第三,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地位進一步鞏固。

    同時,一系列産品創新和制度創新引人注目。股指期貨平穩推出,銀行間貸款轉讓市場、股權託管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等相繼掛牌,鋼材期貨、鉛期貨,期貨保稅交割、單機單船融資租賃、新台幣雙向兌換、境外投資PE試點等瓜熟蒂落……

    在為國際航運經紀行“打工”十多年後,狄慶終於在2010年9月開設了自己的航運經紀公司,創立了中國本土的航運經紀品牌。這一轉變的契機源於航運經紀人準入制度在上海取得突破。

    上海市建設交通委副主任沈曉蘇説,上海正在探索建立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目前已建立了“三港三區”聯動發展機制,並將在綜合試驗區先行先試方面進一步探索。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屠光紹表示,“十二五”期間,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的形成機制改革將成為我國金融改革非常重要的內容,各種金融工具和産品的創新必然會應運而生,這將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乃至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進程産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從“被動參與”到“主動配置”

    4月底,上海金融辦與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聯袂赴印尼和馬來西亞開展人民幣結算聯合路演,金融機構、企業、當地央行的反應之熱烈出乎滬港官員的意料。

    “不到一年前,企業對人民幣結算的疑問還局限在貿易結算怎麼操作上,現在企業都在關心人民幣怎麼保值增值,如何回流到大陸金融市場進行投資。這説明東南亞地區人民幣已有一定的沉澱量,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度和廣度均明顯提高。”上海市金融辦綜合處處長吳俊説,以人民幣日漸國際化為標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也邁上新臺階。

    “在新形勢下,我國金融、航運業務的創新、開放、提升,其本質是要順應資源的全球化配置趨勢,我國要主動參與這個配置。不管是貨物還是資金,原來是別人配置給我們,現在我們要主動參與這種配置,這對我們現有的進出口體制、外匯管理體制、金融體制等都提出了挑戰。”上海市金融辦主任方星海説,“上海率先面臨配置方式改革的問題,必須率先探索,儘早破題,為我國經濟轉型積累經驗。”

    目前上海正在試點的新型國際貿易結算正是這種配置能力的一種體現。以前,我國對外貿易項下每筆交易都要做到貨物和資金一一對應,但這對於大型貿易集團而言卻存在不小的麻煩——假設上海某公司在美洲承接了一個工程項目,但部分設備要從歐洲進口,也就是説貨物要從歐洲到美洲、資金要從上海到歐洲,在我國現行貿易體制下,沒有進口單,錢就出不去,也就無法參與全球貿易往來。新型貿易結算就是要把資金流與貨物流分離,在特殊監管賬戶下,只要有合同和發票就可以調動資金。

    “這一創新大大推動了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發展。雖然物流不一定在上海,但信息流和定價權在上海。”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蔣卓慶表示。

    今年1月,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標準造船合同(上海格式)正式發佈。這一格式合同充分吸納了我國通用造船合同和大部分國際造船合同的優點,並考慮了國際船舶市場的週期性變化和國際海事界陸續推出的新規範、新標準,成為首個“中國製造”的國際航運標準。此舉扭轉了國內造船界長期以來一直沿用西方國家制定的造船格式合同、並被要求必須適用英國法律且在倫敦仲裁的“顯失公平”的局面。

    “擁有國際化的標準,意味著更多的話語權,更高的行業地位,對繁榮我國造船業、強化航運軟實力意義深遠。”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秘書長蔡鴻達説。

    打造最優發展環境

    4月12日,上海市工商局審核通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吸收合併中美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申請案,企業在全國24個省份的31家分支機構也于同日翻牌。為了保障這一全國首例外資保險公司吸收合併案“無縫銜接”,上海市工商局把所涉及的省市工商部門人員和企業代表全部召集到上海,在同一天完成了核準手續,實現了所有分支機構的同日翻牌。

    “我沒有想到,一個城市的監管部門居然會為了一家企業的註冊和翻牌這樣用心,服務得這樣週到。”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貝克俊説。

    打造最優環境,正是上海“兩個中心”建設的方向。繼出臺《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後,上海各法院均組建了金融仲裁庭、金融審判庭;市裏設立了金融創新獎、金融人才獎,並在稅收、信用、監管環境等方面不斷改善;航運中心建設軟環境也得到全面提升,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航運經紀人俱樂部、上海海事仲裁院、中國國際集裝箱班輪運價備案中心、上海船舶保險公估公司等一大批航運服務機構和功能性機構相繼成立,“中國船員評估中心”等也在積極推進中……

    塑造有利於創新、開放且充滿活力的監管環境和法制環境非一日之功,但堅持就能接近目標。如今,上海的創新力正源源不斷地爆發:原油期貨、白銀期貨等新品種正在加緊研究,保險交易所正在醞釀,國際板已“越來越近”,非保稅區貨物入保稅區延展運作模式、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等正在積極探索……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雄説,隨著上海建設“兩個中心”國家戰略的逐步推進,上海將大力推動制度創新和政策突破。今年將以金融、航運、貿易等領域制度創新為重點,著力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以加大政府自身改革力度為重點,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繼續加快國家戰略在上海的實施步伐。

 
 
 相關鏈結
· 回眸十一五: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漸入攻堅期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論壇開幕
· 韓正:上海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應站在新起點
· 2009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論壇開幕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由政策層面走上法制軌道
· 上海出臺條例 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將有法可依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