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作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務,著力擴大內外需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為更長時間、更高水平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積極有效擴大內需。
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實施好增值稅轉型改革、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措施,落實好支持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促進房地産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等相關優惠政策。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加大對“三農”、改善民生、社會事業、自主創新、節能減排、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金融在保增長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確保全省信貸投放增幅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推動企業上市和再融資,擴大各類債券發行規模,積極發展創業投資。加強財稅政策與金融政策的配合,以財政貼息、信貸擔保、風險補償等多種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增加有效信貸投放。
著力擴大消費需求。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增加城鄉居民工資性收入、財産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提高消費能力。大力發展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積極發展旅遊休閒、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熱點消費,加快發展網絡、動漫等新型消費,穩步擴大汽車等大宗消費,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大力開拓農村市場,完善農村流通網絡和服務體系,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推進“家電下鄉”。特別要促進房地産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條件。穩定房地産投資,支持普通商品住房消費,積極鼓勵居民購買自住性、改善性住房。合理調整商品住房供應結構,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
切實加大有效投入。發揮政府投資的主導作用,引導和促進社會投資,把投資用在最直接、最有效拉動經濟增長的地方,用在産業鏈長、帶動力強的行業上,為保增長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加快推進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大京滬高速鐵路、滬寧、寧杭、寧安等城際軌道以及城市地鐵、過江通道、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推進力度,抓緊啟動滬通、沿海及蘇北鐵路建設,加快連雲港港、太倉港以及洋口港、大豐港等港口建設,做好長江深水航道疏浚前期工作,加快建設南京祿口機場二期、淮安機場,做好蘇中江都機場籌建工作,大力推進南水北調東線一期、新沭河整治、通榆河北延工程。加快推進一批重大産業項目,著力建設南京軟體、蘇州電子信息、無錫微電子、泰州生物醫藥、連雲港新材料等産業基地,積極建設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加快推進一批重大生態環境項目,大力實施走馬塘拓浚延伸等太湖、淮河流域水環境整治及治污工程,加強城鄉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和污水管網建設,推進重點節能工程。嚴格執行項目管理和審計監察制度,努力提高投資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杜絕“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
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完善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激勵和風險補償辦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支持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正常生産經營。擴大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進一步取消和停止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切實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健全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向專、新、特、精方向發展,提高配套協作水平,形成一批區域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産業集群。
(二)加快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
穩定和擴大外貿出口。積極運用出口退稅、外經貿發展資金等政策措施,支持外貿企業增強競爭力。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鞏固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提高自主品牌、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産品出口比重,加快發展國際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積極引進高新技術、先進設備和重要戰略資源。幫助企業應對國際貿易摩擦。
更高水平引進外資。穩定利用外資規模,調整利用外資結構,創新利用外資方式,重點引進龍頭型和基地型外資項目,積極吸引跨國公司研發設計、諮詢服務、營銷物流等産業鏈高端環節向我省轉移,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蘇中、蘇北和沿海地區,投向高新技術産業、節能環保産業和現代服務業。
更大步伐走出去。推動境外經貿合作區和集聚區建設,儘快形成經濟規模和産出效益。支持優勢企業參與境外資源開發,收購境外優質資産、研發機構、知名品牌和營銷網絡。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上市,參與國際資産重組,開展跨國經營。支持國際工程承包和對外勞務合作。提高走出去的組織化程度。
推動開發區創新發展。積極引導開發區整合資源、強化特色、優化環境,提高集聚集約發展水平。發揮高新技術園區示範帶動作用,推進特色産業園區、生態産業園區建設,加快特殊功能區聯動發展。積極做好部分省級開發區申報國家級開發區工作。支持開發區南北共建、跨江聯動。抓住兩岸“三通”機遇,擴大蘇臺經濟合作,加快建設蘇臺經貿合作促進區。深化與歐美日和新加坡的經貿合作,推動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城、蘇州工業園區和南通開發區跨江聯動發展項目建設。
(三)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推動新興産業做大、優勢産業做強、傳統産業做精。加快制定工業優化升級實施意見,制定和實施我省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石化、鋼鐵、造船、汽車、輕工、有色金屬、紡織、新能源、生物醫藥等11個産業振興規劃綱要,推進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大力支持企業兼併重組,鼓勵強強聯合和上下游一體化經營,加快培育建設一批千億元級企業、萬億元級産業,發揮優勢産業、優勢企業在保增長中的支撐作用。推進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著力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建設90個現代服務業項目和20個省級服務業集聚區,加快發展金融、信息、物流、創意、會展、商務等生産服務業,積極發展面向民生的生活服務業,力爭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大力拓展國內建築市場,建築業總産值力爭突破1萬億元。
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重點培育一批企業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和工程技術中心,支持企業突破關鍵技術和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增強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引進國際先進技術,提高消化吸收再創新水平。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創新中的引領作用,鼓勵更多科技人員投身經濟建設第一線。深化産學研合作,加快發展創新創業園區、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科技企業孵化器,加快推進常州等一批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基地建設。提高知識産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加快培育自主知識産權和自有品牌,推動自主創新産品政府採購和首購。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加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力度,抓住有利時機更多更好地引進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特別是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技術團隊。
在更高層次上統籌區域發展。著力推進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完善與上海、浙江的合作機制,加強重大基礎設施、産業、市場、創新體系、生態環保等領域的銜接,加快構建滬寧杭1小時都市圈,促進我省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水平提升。大力實施新一輪沿海開發戰略,在國家戰略規劃引導下,加大産業招商力度,統籌推進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市港口、産業、城鎮聯動發展,加快培育新的增長極。落實蘇北振興的各項政策,大力推進徐州老工業基地振興,積極支持宿遷實現更快發展,加快淮安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設。支持蘇中在更高層次上推動沿江開發和江海聯動,增強産業集聚效應。引導蘇南加快經濟轉型、産業升級和體制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扶持茅山、黃橋等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積極支援四川綿竹災後恢復重建,保質保量完成援建任務。主動參與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切實做好援藏援疆等對口支援工作。
(四)以農民增收為重點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努力促進農民增收。增加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增加産糧大縣、油料生産大縣的獎補資金。穩定農資價格,保持農産品價格合理水平,確保農民得實惠、利益有保障。堅持就地轉移、異地輸出、自主創業並舉,大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鼓勵農村企業就地安置農民就業。
加快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堅持和完善“米袋子”省長負責制下的市縣長分級負責制,穩定糧食生産,大力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種足種好3000萬畝水稻,新增高效農業面積240萬畝、高效漁業面積60萬畝,其中設施農業面積80萬畝。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積極穩妥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強現代農業示範區、糧食物流區、農産品加工集中區建設。加大農産品促銷力度,完善農産品市場流通體系,確保主要農産品市場供應。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技術推廣體系和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重點實施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工程。高度重視農産品質量安全,全面建成縣級以上農産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財政對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對蘇北等經濟薄弱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的比例,耕地佔用稅提高稅率新增收入全部用於“三農”,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面資金投向農業、農村。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抓緊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推進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提高動物疫情防控能力。全面實施新一輪六件實事工程,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加快推動城鄉一體化邁出實質性步伐。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行多種形式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積極推進縣(市)鄉土地流轉市場建設。規範和創新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深化集體建設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組織實施“萬頃良田建設工程”試點。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壯大多種形式的農民新型合作組織。全面推開鄉鎮機構改革,健全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加快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和國有農場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