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劉羊旸、趙曉輝、宋常青)(故事講述)今年近50歲的蘭州市城關區一家紡織廠的下崗職工趙懷春告訴記者,他一直以來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力氣換成錢。可因為沒有技能,這個願望直到現在都沒有實現。
由於妻子患有小兒麻痹症,自己也下崗很長時間,趙懷春家現在是紅二村社區裏較困難的家庭之一。他現在社區當社會治安綜治員,每個月有175元的收入,加上每月150元的低保,就是家中的主要收入。
“剛離開工廠的時候,感覺自己還有一把力氣,可以找到工作,解決溫飽沒有問題。之後才發現,光有力氣,要想找到個穩定的工作,真的很難。”長期以來,趙懷春擺過小攤、當過門衛,也到火車站上卸過貨,但一直沒能找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
趙懷春説:“現在自己非常害怕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歲數逐漸大了,又沒有手藝,要找到個穩定點的工作更難了;二是下崗時間長了,多次找不到工作後,心裏已經沒有剛下崗時衝一把、搏一把的衝勁了。”
(現狀)近年來,國家已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決就業再就業問題,也取得了較好效果,特別是我國實行的積極就業政策幫助很多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
“但是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任務仍然很重,下崗職工再就業難度大。而且部分已再就業人員特別是靈活就業人員就業不穩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副司長王亞棟説。
(代表委員評説)全國人大代表戚秀玉説,一方面有很多崗位,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下崗失業人員找不到工作,技能缺乏是一個重要原因。
“政府部門要為下崗工人提供好的技能培訓,而下崗工人本身也要真正意識到這一點,去學習真本事,而不是僅僅為了拿個培訓證明。”戚秀玉説。
全國政協委員龔世萍説,有些下崗失業人員一找工作就想著要找“鐵飯碗”,這種觀念要轉變,要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通過不斷學習增強就業能力。
代表委員們建議,國家及地方政府要進一步加大下崗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力度,多提供一些免費的、有針對性的培訓,從而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的自身素質和就業能力。同時,要切實做好技能培訓與崗位的對接,開發出一批適合下崗失業人員的工作崗位。
戚秀玉提出,政府要構築好的就業環境,讓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希望就業促進法的實施能夠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