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兩會新華視點:用科學發展破解民生“考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新華視點”記者翟偉、南辰、任芳)在正在召開的兩會上,民聲與民生緊密相連。代表委員們認為,解決民生問題,必須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通過科學發展解決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和問題,讓社會和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

    民心向背,事關國家興衰存亡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輕民生。是否順民心、重民生,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

    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會上,溫家寶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每談民生,必有掌聲。海外媒體評論説,“滿紙民生的政府工作報告最有分量和感召力,最能入腦入心。”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是兩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的名句。彭富春代表説:“民生問題,國之大事。”

    民者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1947年,毛澤東在延安會見學者黃炎培。黃炎培坦率地提到歷史週期律,提醒即將迎來勝利曙光的中國共産黨人要謹防“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半個多世紀的執政實踐中,中國共産黨始終把解決民生問題列為重大問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把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建設成為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發展的新中國。

    歷經艱辛探索和實踐,中國共産黨總結出了執政的寶貴經驗:“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

    “真理的長河奔流不息。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中國共産黨一直在不斷地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民生接力棒’也在三代領導集體手中依次傳遞。”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海鵬代表説。

    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總書記提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今年春節,溫家寶總理強調,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基本職責。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民生問題作出的承諾。

    于細微處關注民情,于博大處考量政策。

    “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日前,胡錦濤總書記參加西藏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時刻關注民生、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切實把各族人民群眾的利益落實到發展的各個方面。

    “要讓城鄉百姓特別是困難群眾都能享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民生成為第一關鍵詞。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社會保障、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報告一邊連著大國的發展崛起,另一邊連著人民群眾的鍋碗瓢盆。

    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職責,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黨和政府對自身擔負的“民生責任”認識得愈發深刻,各級領導幹部從實踐中積累起來的體會和經驗愈加深厚,執政理念就會愈發昇華,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就會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解決民生問題,須立足國情,講過程論

    這是令人警醒的一組數字:

    ——中國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已超過0.4的國際警戒線。在過去的20多年裏,中國已從一個收入分配較為平均的國家,迅速成為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之一。

    ——地區間的貧富差距加大,中國東部最富省份與西部最窮省份的人均GDP差距達10多倍。

    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嚴書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後,中央重視從操作層面解決公平公正問題,而不是停留在理論上。”然而,他同時提醒説,“民生問題既要高度重視、積極解決,同時又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人們對公平的期望值不能超越社會階段。”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早就對此作出科學論斷,強調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很長的歷史階段,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

    近年來,全國許多地方都開始建設城市標誌性的大型公共文化設施,有的豪華設施閒置,僅耗電量就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解決民生問題需要支付鉅額成本,要符合國情,立足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張海鵬代表説,研究如何確保政策儘快回歸公共産品的公平化和大眾化,才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本之道。

    “如今,民生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外延也越來越寬廣。”彭富春代表説,民生問題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著的長期課題。原有的民生問題解決了,又會出現許多新的民生問題;低層次的民生問題解決了,又會出現許多更高層次上的民生問題。

    廷·巴特爾代表對這些年基層民生訴求的變化印象深刻:“1974年的牧區,最愁的是糧食。如果一個月多給十斤八斤,大家就特別滿足。2000年以後,牧民們的願望是開上汽車、用寬帶上網、讓孩子接受系統的教育。”

    趙素琴代表認為,民生熱點的變化、百姓生活的改善,是這些年黨和政府加大對民生問題的投入,是幾屆政府成績的積累和承前啟後的結果。

    但是不能否認,各個時期的民生難題都不是一蹴而就、輕易解決的。例如,對於解決醫療等民生難題的心理預期,趙素琴代表認為不可脫離實際。 “我覺得農村的醫療衛生基礎仍很薄弱。現在要大面積改善根本不現實。儘管政府的投入越來越多,可咱們這麼大一個國家,平攤到地方還是少,所以總要有個過程。”她説。

    改善民生,治本之道在發展

    “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我們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又邁出堅實的一步。”溫家寶總理鏗鏘的話語仍回蕩在代表委員的耳畔。

    “面對成績,我們更要冷靜。”趙林中代表説,“前面的道路上還可能遇到更多的困難和挑戰。”

    經濟結構矛盾突出,經濟增長方式粗放,政府自身建設存在一些問題。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等涉及群眾利益的民生問題仍解決得不夠好……在經過2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之後,我們正被發展遇到的“瓶頸”所困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尚需從一個戰略思想,演化為全民共同的自覺行動。

    “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用發展的眼光、發展的思路去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來自福建的王晶代表説。

    只有發展,才能提高綜合國力、壯大國家財政;只有發展,才能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只有發展,才能為全面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提供資金支持;只有發展,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正如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的那樣,就是要“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

    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在前進中克服困難。政府工作報告通篇體現了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

    ——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堅持可持續發展,把節能降耗、保護環境和集約用地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突破。

    溫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解決民生問題的部分,從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到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等各個方面,始終緊扣科學發展的“紅線”。

    “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好’在‘快’前,意味著中國經濟發展思路將更重視發展質量。”王晶代表提出,在經濟發展中,要警惕一些地方非科學的發展觀,成為前進道路上的羈絆。降耗減排指標未能實現年初確定的目標,一些地方仍存在GDP崇拜的情況,政府職能轉變滯後,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屢禁不絕。更有甚者,脫離實際建設超大廣場,爭蓋“豪華衙門”……違背求真務實精神的發展觀,使一些地方的發展遭遇民意的“紅燈”。

    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化解矛盾,保障民生,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成為代表委員們的共識。

    科學發展,要靠改革開放推動;和諧發展,要靠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助力。楊海坤委員認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歸根結底要靠推進各項關鍵領域的改革。改革攻堅一方面是要完善市場經濟新體制,同時,也要注意讓全社會成員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改革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政府職能是否得到徹底轉變。”來自內蒙古的趙慧代表説,不斷改進公共服務,規範行政權力,才能建設一個行為規範、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政府,也才能激發群眾創造財富的積極性,齊心協力促發展,共創和諧社會的美好明天。

 
 
 相關鏈結
· 兩會新華視點:人大代表就農民工問題建言獻策
· 新華視點:農民工將成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新代表
· 新華視點:代表委員點評房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新華視點:透明·務實——2007年兩會民主新氣象
· 兩會新華視點:中央惠農政策還有多少"卡"在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