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兩會"世界眼":"中國民眾對兩會抱有具體的期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于長洪、叢峰、齊紫劍、唐璐)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在各國媒體對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精確聚焦”中,一個詞彙被高頻率地使用:“承諾”。

    “承諾防止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過快”“承諾大幅增加醫療、教育和福利預算”“承諾解決腐敗問題並積極處理群眾訴求”……法新社記者“總結性”地寫道:“溫家寶承諾將處理範圍廣泛的問題,這份‘菜單’包括從環境污染到不斷拉大的貧富差距。”

    與“承諾”對應的,是巨大的民生需求。儘管中國去年國內生産總值達24.66萬億元,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但對於努力奔向小康的中國民眾,在物價、看病、社保、食品安全、住房和股市投資等方面,還面對著不少需要政府解決的“民生問題”,期待著能有更多的惠民舉措。

    3月3日,德國《世界報》在展望中國兩會時,曾作出“中國民眾對兩會抱有具體的期望”的獨到分析。幾天后,這些具體的期望就獲得了溫家寶總理肯定的回應。一項項政策安排“定時定量”,諸多的“承諾”甚至使很多外國媒體覺得“震撼”。

    而在外媒感到“震撼”的後面,是中國兩會開放性與實效性的不斷增強。把傳統的除夕定為法定假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制定並頒布《物權法》……在過去的幾年裏,無數項最早源自於民間的“期望”,最後在中國的兩會上通過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親民與務實,越來越成為中國兩會、中國政府的“基調”。

    隨著來華參加兩會的記者越來越多,外國媒體還注意到了中國政府觀念的轉變:他們敢於直面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敢於直面普通大眾對政府提出的“責問”,兩會這個民意表達濃烈的“平臺”,一定意義上成為政府與民眾進行政策互動的“窗口”。

    民眾敢於抱有“具體期望”,是因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為“進一步富裕、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面實現農村免費教育,近五年新增城鎮就業5100萬人,200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4140元……德國《世界報》因之確認:中國“關注民生”的進一步改革將在兩會議程上有所體現,目標是“經濟、社會、環境和諧發展。”

    民眾敢於抱有“具體期望”,更是因為有高度負責的政府。日本《産經新聞》等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確實“把涉及老百姓的‘民生問題’放在了重中之重,具體體現在從提供廉價住房到將城市失業率控制在4.5%左右”,親民性、親和性“彰顯無遺”。

    “總之,中國政府正在盡一切努力使13億人民的生活變得更輕鬆、更公平。”法新社報道中的這一句,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誠如斯言。 

 
 
 相關鏈結
· 兩會報告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九個限時承諾
· 兩會報告解讀:城鄉並舉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
· 兩會特稿:惠農政策 政府工作報告引人注目的亮點
· 3月7日兩會日程預告:審查討論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