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石永紅)“太湖地區獨特的自然特徵和流域高強度的人類活動相疊加,導致流域生態環境質量不斷下降,尤其是水環境問題和水災害不斷加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副所長顏開建議,設立專門機構,開展對太湖水資源、水環境及生態系統變化規律以及藍藻水華發生機理與預警預測、水質處理和湖泊生態修復等工程技術的深入研究。
顏開代表表示,只有解決了太湖的水環境與生態問題,才能使太湖重現碧波美景,並對維護太湖流域生態文明及推動長江三角洲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太湖地處我國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核心區,湖泊面積2338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6895平方公里,雖僅佔國土總面積的0.38%,但人口、國內生産總值及財政收入卻分別佔全國的3%、12%和16%以上,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太湖在供水、航運、防汛、旅遊以及文化影響等方面發揮著多種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顏開代表表示,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雖然投入大量人力與物力進行環境污染治理,並取得一定成效,但水環境惡化趨勢未得到有效遏制,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未能如願達到預期效果。造成太湖污染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類生産和生活載荷加大,面源性污染未能完全截斷,加上缺乏對太湖生態系統及其規律本質的認識,缺乏有關淺水湖泊生態環境演化理論與可供直接參考的實際治理經驗。在這種情況下,既使外源污染得到了徹底控制,湖泊沉積物的內源污染與控制、湖泊生態退化與修復等問題依然影響著湖泊的生態環境整治。
顏開説,在世界上一些大湖區域,如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交界處的世界最大淡水湖群蘇必利爾湖等五大湖,兩國都建有專門的湖泊研究機構。俄羅斯貝加爾湖以及日本的琵琶湖流域也建有集科學研究和湖泊管理為一體的專門研究機構。這些機構長期跟蹤湖泊演變,積累大量科研成果,為相關湖泊的治理與保護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數據和技術支撐。我國應參照國際上研究和治理湖泊的實際經驗,應在江蘇無錫建立專門研究機構。
顏開説,這個專門機構應緊跟國際湖泊研究與治理水平,並及時將研究成果應用到水環境治理上,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效建議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