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北 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3日   來源:北京日報

    二、2009年工作的主要任務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也是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成功舉辦後,首都發展進入新階段的第一年。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承奧運財富,鞏固奧運成果,健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首都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首都經濟的影響已經顯現:房地産市場持續低迷,工業生産、外貿出口增幅下降,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地方財政收入增速下滑,經濟增速回落。由於首都經濟服務主導型和總部經濟的特徵,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存在一定的滯後性,首都經濟發展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積極主動地打好應對危機與挑戰這場硬仗,保持首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對我們新的重大考驗。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很多有利條件。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為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影響提供了重要保障。奧運會成功舉辦,首都的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對人才、技術、資金等形成了新的吸引力。特別是首都經濟處在結構升級、質量提升的關鍵階段,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綜合服務的優勢突出,擁有良好的發展條件和充沛的內在動力。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首都優勢,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應對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增強信心、埋頭苦幹,更加紮實地做好各項工作,向黨和人民交上新的合格答卷!

    今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二中全會、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總結運用奧運經驗,大力弘揚奧運精神,堅定信心,抓住機遇,著力優化發展環境,著力擴大內需,著力推動自主創新,著力發展優勢産業,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改善民生,保持首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祥和穩定,加快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以建設繁榮、文明、和諧、宜居的首善之區的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60週年。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力爭實現地區生産總值增長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6%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保持在103.5%以內;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0%以上;萬元地區生産總值能耗、水耗分別下降4%和5%,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2%和3%;市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比重力爭達到71%。

    為全面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著重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努力擴大內需,保持首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的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增強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促進投資較快增長。一是擴大政府投資。今年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計劃安排305億元,重點向以軌道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和促進産業發展方面傾斜,向以改善民生為核心的公共服務領域傾斜,向新城、南城、西南部地區、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新農村建設傾斜。二是促進重大項目引進和落地。積極爭取中央投資項目落戶北京,著力吸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重大項目,發揮“綠色審批通道”作用,抓好徵地拆遷、資金配套等前期工作,確保一批重大項目儘早開工建設。三是努力帶動社會投資。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和落實發展非公經濟的政策措施,切實拓寬民間投資渠道和領域。加大貼息和補助力度,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引導和擴大社會投資。四是促進房地産投資穩定增長。全面落實國家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在抓好保障住房建設的同時,著力調整住房供應結構,鼓勵居民自住型、改善型住房消費,加快發展存量房市場和住房租賃市場,加強市場監測、分析和信息發佈,促進首都房地産業健康穩定發展。五是加強政府投資監管。加大政府投資項目和資金統籌力度,規範投資行為,嚴格控製成本,確保工程質量,提高投資效益。六是認真做好財稅工作。依法加強稅收徵管,規範非稅收入管理。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整合資金,集中力量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通過落實各方面工作措施,力爭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5%以上。

    著力擴大消費。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預期增長13%左右。主要促進措施,一是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切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健全工資增長機制。落實好就業、社保、就醫等改善民生的各項措施,加大對困難群體保障力度,改善居民消費預期。二是推動消費結構升級。積極促進住房消費,合理引導汽車消費,進一步提高文化體育、健康休閒等消費份額,發展電子商務,推動特色街區、老字號企業改造升級。優化信用消費環境,進一步提高信貸消費比重。三是努力擴大外來消費。全面落實推進旅遊産業發展意見,綜合利用奧運資源,加大旅遊促銷力度,努力穩定國際旅遊,大力發展國內旅遊,積極承辦大型國際展會,促進旅遊會展業發展壯大。四是繁榮農村消費市場。提高農村零售連鎖便民店、農業生産資料連鎖超市、郊區“一鄉一集市”的覆蓋面,積極推動“工業品下鄉”。支持新城商業發展,打造區域商業中心。五是落實擴大內需的專項工作。採購1000輛節能環保公交車,對更新淘汰黃標車給予補貼,支持組建“綠色車隊”,提前完成儲備糧增儲任務。同時,辦好第七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做好經濟普查工作。

    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全面落實國家各項相關政策,努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克服困難。擴大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風險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資金規模,設立農業擔保機構、搭建高端製造業投融資服務平臺,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開展金融創新,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積極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支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鼓勵調整産品結構、進行技術改造和産品創新。降低失業、工傷、農民工大病醫療等社會保險繳費比例,調整基本醫療保險繳費週期,減輕企業和職工負擔。加強調查研究,及時了解企業生産經營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加強市場監管。繼續推進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建設,促進部門間信息共享,切實做好標準化工作,全面加強商品質量監管。加大專項整治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生産、制假售假行為,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及時發佈消費警示信息,認真處理消費者投訴。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網絡,加強生産流通全過程監管,實行嚴格的食品安全質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大檢查,著力加強高風險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市場抽驗工作,讓群眾吃得安全、用得放心。加大監測預警和調節力度,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加強價格監管,切實做好日常價格監測和市場調查工作,堅決制止各種不正當價格行為。

    (二)深入推進産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堅持把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有機結合起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進一步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著力推進自主創新。大力推進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擴大代辦股份轉讓試點,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積極發展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推動發行高新技術企業集合債券,促進技術與資本有效結合,不斷完善園區創新環境。實施高端領軍人才聚集工程,辦好海外學人中心,支持企業面向全球引進高端人才。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多種形式的産學研合作,重點支持能源、環保、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領域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發,促進重點行業的技術改造,帶動相關産業發展。制定貫徹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切實保護知識産權,發展以專利、版權為核心的知識産權産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進一步整合首都科技資源,加強公益性科技條件平臺建設,支持各類創新聯盟發展。做好協調服務、配套落實工作,推動國家6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10個重大科技專項建設,同步推進本市18個重大科技專項,支持中央企業在京設立研發機構。推動中國技術交易所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行自主創新技術及産品政府首購、訂購制度,集中啟動一批産業化項目,增強科技創新支撐首都發展的能力。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圍繞建設服務之都,進一步發展壯大生産性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産業,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加快推進金融街擴展和麗澤金融商務區、中央商務區、金融後臺服務區建設,積極發展石油、林權、環境等要素市場,大力吸引國內外各類金融機構。繼續完善支持政策,加快發展信息、科技、商務服務業和現代物流業。積極培育文化創意産業集群,著力建設一批主業突出、各具特色的産業園區,鞏固提升文化創意産業支柱地位。健全體制,強化集聚引領作用,推動高端産業功能區協調發展。設立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實施“北京服務”品牌工程,全力做好中國國際服務交易會籌備工作,著力提升服務業綜合競爭能力。

    積極發展高端製造業。以完善高端産業鏈為目標,全力推進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提升現代製造業發展水平。重點培育集成電路、液晶顯示器、移動通訊、計算機及網絡産品和數字電視五大産業鏈,努力擴大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産業規模,促進高技術製造業快速發展。量身打造個性化服務政策,積極引進高端製造業重大項目,重點發展研發設計、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等高端環節。繼續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製造業。優化空間佈局,推進數字電視、汽車零部件、光機電一體化等一批特色産業基地建設。

    繼續抓好節能減排。嚴格執行國家環保、節能標準,完善符合首都功能的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突出抓好工業、交通、建築三大領域節能,完成30家市級機關辦公用房和800萬平方米大型公建節能改造。建立餐飲、娛樂等行業節能規範與標準。制定實施促進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太陽能、風能、地熱、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開發利用,推進混合動力、氫燃料等替代能源産業化。加快節能技術與産品應用,推廣1000萬隻高效照明産品。建立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的投入機制,積極引導中小企業進入節能環保領域創業發展。擴大循環經濟試點,搞好資源回收利用重點項目,提高資源再利用水平。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推行節約環保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三)加快農村改革發展步伐,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進一步強化惠農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推進改革創新,促進農村經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加強農村各項制度建設。堅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保持現有土地承包關係穩定和長久不變。建立基本農田保護補償機制,研究制定促進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支持政策,搭建農地流轉服務平臺。儘快制定現狀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確權發證管理辦法,探索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保障和節約集約利用的具體途徑。繼續開展徵地多元化補償安置試點,健全新型農民培養長效機制。完善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産權制度改革,抓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對主要特色農作物實施補貼,提高種糧補貼和生態作物補貼標準。建立低收入農戶增收幫扶機制。加大農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搭建農業投融資平臺,啟動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探索建立支農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和農村信用建設鼓勵機制,支持發展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研究建立農業再保險機制。

    繁榮發展農村經濟。堅持生態理念,加快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設立獎勵資金,支持發展籽種農業、循環農業、休閒農業和科技農業,鼓勵探索現代農業新型業態,抓好“菜籃子”工程,新增設施農業4萬畝。健全農業科技支撐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倉儲流通設施建設,支持鮮活農産品冷鏈物流系統建設改造。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強化農産品質量安全認證。研究制定農村産業扶持政策,做強農産品加工業,提升鄉村旅遊業。堅持以業興鎮、以業聚人,加快小城鎮建設,促進農村二三産業集聚發展。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編制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加強農村水利基本建設,重點解決設施農業高效節水問題,鼓勵農民建設小型農村水務設施。完善農村路網體系和公交系統,完成鄉道村道大修400公里。大力推進電力、通訊、廣播電視系統升級,建成3500個行政村郵站,實現村村通郵。抓緊做好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繼續實施新農村“五項基礎設施”和“三起來”工程。抓好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提高垃圾收運處理和污水處理水平,建立健全農村公共設施運行維護體系和管護制度。

    提高區域統籌發展水平。紮實有序推進新城建設,以交通、能源、環境和公共服務設施為重點,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水平配套,促進産業、功能與人口協調發展。加快南城、西南部地區發展步伐,進一步完善傾斜政策,加強基礎設施和産業功能區建設,促進重要功能項目、重大産業項目轉移落戶。著力抓好城鄉結合部地區建設,落實、集成和創新政策,培育發展優勢産業,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逐步實施城市化管理,使之成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區。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做好5000名山區農民搬遷工作,大力發展溝域經濟和休閒旅遊等特色産業,積極推動産業轉型地區發展替代産業,探索培育淺山區低碳高端産業,促進生態涵養發展區協調發展。

    (四)切實加強城鄉建設,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快生態文明和宜居城市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堅持不懈治理交通擁堵。加強組織協調,開通試運營地鐵4號線,加快亦莊線、大興線等線路建設,實現6條地鐵規劃線路開工。通過技術改造和設施完善,提高現有軌道交通的運營能力。建成西六環和京承高速三期,開工建設廣渠路二期和蒲黃榆路,積極推進宋家莊、四惠交通樞紐建設,繼續實施道路微循環系統改造,打通一批斷頭路。進一步調整優化公交網絡,提高服務質量。支持地下停車、立體停車設施建設和使用,整頓停車秩序,出臺差別化停車價格政策,減少佔道停車,改善步行、自行車出行環境,完善實施交通限行措施,引導居民合理選擇出行方式。建立客運交通指揮調度和服務信息系統、停車誘導系統,大力發展智慧交通。

    增強資源能源保障能力。搞好城市熱電中心和後備熱源建設,啟動市區大型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擴建。實施城市電網配網改造。積極推進陜京輸氣項目建設,完成六環路天然氣管線工程,形成完善的輸配主幹網。繼續實施一批新能源工程,新增熱泵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加快南水北調市內配套工程建設,加大城市供水管網和雨污管線改造力度,確保城鄉供排水安全。

    全力推進環境建設。堅持奧運環境建設標準,延續奧運工作機制,全面實施《首都環境建設規劃綱要》。落實第十五階段控制大氣污染各項措施,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原則,制定垃圾收費政策及標準,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垃圾資源化率達到37%。加快垃圾焚燒廠和綜合處理設施建設,在餐飲企業相對集中街區開展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試點。建設清河再生水廠二期,推進高碑店、盧溝橋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市區和郊區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4%和50%,擴大城鄉再生水利用規模。實施長安街大修和沿線景觀建設,完成300個老舊小區、150條衚同整治,加大城鄉結合部、歷史文化保護區、公園、風景名勝區環境整治力度,進一步提升市容環境水平。

    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加快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啟動山區低效生態林改造工程,實施5萬畝水源保護林項目,繼續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和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建成10個環城郊野公園,加快建設11個新城濱河森林公園,新建改建20處城市公園綠地,提升100條道路綠化水平,開展市區露天停車場綠化試點。完成永定河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主體工程,加大北運河流域水系綜合治理力度,切實抓好蓮花河、豐草河等河道治理。深入開展生態區縣、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創建活動,提高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

    提高城市服務管理水平。運用奧運成果,推進城市服務管理模式創新。進一步發揮萬米網格城市管理信息平臺作用,促進企業和社會公眾參與,建設城市服務管理長效機制。推動城管日常執法精細化,規範執法行為,維護好城市環境秩序。完善物業管理政策,加快推行物業標準化服務,健全物業糾紛調解機制。深入研究調控人口規模、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途徑和舉措,創新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方式,探索建立人口調控目標責任制。做好流動人口和市內人戶分離人員的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

    (五)大力發展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和諧。

    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繼續實施“五無”工程,辦好直接關係群眾生活的57件重要實事,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民生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努力穩定就業局勢。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做好就業指導、創業服務和對困難畢業生的援助工作。加大對就業困難群體、困難地區和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幫扶力度,促進6萬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現“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就業。落實和完善創業政策,進一步優化創業環境。建立城鄉一體的就業管理制度,在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補貼等方面實現城鄉同等待遇。以鄉鎮和村級就業服務機構建設為重點,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認真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完善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長效機制。加強失業預警和勞動關係動態監控,實行勞動用工備案制度,大力推行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協商,妥善解決勞動爭議,維護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進一步提升城鄉社會保障水平。統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確保現有制度有效銜接。實施城鎮無醫療保障老年人和靈活就業人員門診報銷政策,實行企業退休人員醫療費用報銷與單位繳費脫鉤。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待遇標準,提高農村五保供養和各類優撫補助水平,提高職工喪葬補助和取暖補貼。實行農村低保對象分類救助,健全醫療救助政策,使各項社會救助政策惠及城鄉低收入家庭。完善養老服務補貼政策,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城鄉養老設施,新增養老床位1.5萬張。加強慈善文化、制度和組織建設。

    推進首都教育現代化。制定首都教育中長期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保障教育投入依法增長,新增經費重點投向農村地區、薄弱學校。支持200所小學標準化建設,全面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生活條件,修繕改造300所農村中小學教師集體宿舍。落實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的各項政策,加大對困難家庭學生教育資助力度,提高特殊教育學校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擴大公辦學校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比例,規範打工子弟學校辦學和管理。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確保教師平均工資不低於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做好教師培訓工作,探索優質師資合理流動、均等配置機制,繼續完善招生制度,規範學校收支,堅決治理捐資助學與學生入學挂鉤,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做好學校體育和健康工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理順幼兒園辦學體制,加快農村幼兒園建設。促進職業教育特色發展,重點建設70所中職學校,開展中高職教育銜接試驗。優化高等教育專業結構,推進重點學科建設,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輔導。培育學習型組織,完善市民終身學習服務體系。

    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以公共衛生、農村和社區衛生為重點,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繼續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實施全民健康行動計劃,提高群眾健康水平。積極培養引進社區衛生人員,健全社區首診和雙向轉診制,擴大社區基本藥品範圍。全面加強農村衛生體系建設,落實遠郊區縣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計劃,強化鄉鎮衛生院服務功能,規劃建設一批村級衛生室和健康工作室,進一步提高新農合醫療保障水平。強化醫療機構全行業監管,開展單病种醫藥費用總額預付制試點,規範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制度,努力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

    促進首都文化繁榮發展。按照中央要求,認真做好新中國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有關工作。以“人文北京、文明行動”為載體,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工程,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培育文明社會風尚。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完成所有行政村文化中心、數字電影放映廳建設任務,在全市317個街道、鄉鎮設立圖書服務站點。加大政府補貼,降低演出票價,增加演出場次,組織好面向社區和農村的各類公益文化演出活動。創新文化産品和傳播方式,鼓勵創造優秀文藝作品,繁榮高端文化演出市場。繼續實施文物建築搶險修繕工程,增加博物館、紀念館等公共文化場所向社會免費開放的數量。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生態保護區,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開發力度。支持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和哲學社會科學加快發展,加強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建設和管理。創新科普工作機制,增強科普實效性。深入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支持群眾體育組織發展,探索推進競技體育體制改革,積極培育大型品牌體育賽事,發展壯大體育産業。

    積極解決群眾住房困難。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開工建設和收購廉租房、經濟適用房、政策性租賃房、限價商品房850萬平方米,竣工200萬平方米。統籌舊城風貌保護、危舊房改造和人口疏解,完成舊城歷史文化保護區2萬戶居民住房修繕整治,同步整治街巷衚同、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全面啟動門頭溝、通州、豐臺“三區三片”棚戶區改造試點。推進農村住宅增溫節能改造,為農村5500戶特困家庭、1000戶優撫家庭翻建維修住房。實施5萬戶平房“煤改電”、20萬戶熱網改造及10萬戶老樓通氣工程,改善居民居住條件。

    切實加強社會建設。落實社會建設實施綱要,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和諧社會共建共享。完善購買社工崗位、“樞紐型”社會組織管理、社區居民居家養老等政策,不斷擴大政府公共服務供給。將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加快城市社區服務站規範化建設,設立200個農村社區服務站。建立專項資金,搭建服務平臺,加強社會組織建設、管理與服務。建立健全社會工作者培養、評價、使用、激勵機制,進一步完善社會志願服務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努力促進社會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擴大村民自治、社區居民自治,深化村務公開、廠務公開,依法組織第七屆社區居委會選舉工作。進一步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加強基層民族工作,加大對民族鄉村發展的扶持力度。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認真做好宗教工作。切實做好僑務工作,擴大京臺交流與合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群眾組織開展工作。進一步推動老齡事業發展,切實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繼續做好殘疾人就業、無障礙設施建設等工作。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廣泛開展雙擁共建和國防教育,完善優撫政策,做好軍隊幹部轉業安置、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和就業服務,增強軍政軍民團結。

    全力建設“平安北京”。鞏固平安奧運成果,高標準做好安全穩定工作,實現“大事不出、小事減少、管理嚴格、秩序良好”的目標。全面開展城市風險評估控制及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強化風險與隱患的動態監測。完善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健全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首都區域協作聯動機制,提升城市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深入開展安全生産治理整頓,強化行業和屬地監管,建立信息管理平臺,全力壓減各類事故。健全領導幹部接訪、重大決策信訪風險評估、信訪排查督查責任落實機制,重視解決初信初訪和重信重訪案件,積極防範、妥善處置各類群體性事件。完善公益法律服務體系,紮實做好社區矯正和幫教安置工作,不斷提高人民調解水平。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鞏固、規範群防群治隊伍,保障平安建設經費,深化精確打擊工作機制和多元化治安整治模式,提高科技防範水平,做好反恐防暴工作,努力把北京建成城市秩序最好、群眾安全感最高的和諧社會首善之區。

    (六)著力推進改革攻堅,全方位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抓住有利時機,著眼于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加大改革力度,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重點落實市與區縣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提高區縣、鄉鎮財政保障能力。認真貫徹《企業國有資産法》,完善國有資産監管體系。發揮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作用,推動國有大型企業戰略並購重組,加快培育千億元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適時推進資源産品價格和環境收費改革,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利用。認真做好增值稅、燃油稅改革的相關工作。研究制定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案,探索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作用相結合的醫療衛生服務提供機制,推動公立醫院分類改革,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衛生機構。積極申報城市管理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推進城鄉結合部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努力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樹立全球戰略眼光,充分發揮奧運效應,積極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完善總部經濟發展促進政策,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在京設立總部機構。進一步加強投資促進工作,鼓勵外資投向現代服務業、高技術産業、節能環保和研發創新等重點領域,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完善管理機構和運營機制,加快天竺綜合保稅區建設。探索建立與天津口岸直通模式,推動解決出口退稅和結售匯問題,為企業出口提供有力幫扶。支持企業引進先進技術,擴大關鍵零部件進口,增加重要戰略物資儲備。鼓勵有實力的企業穩步實施“走出去”戰略。研究制定服務外包政策,促進服務貿易發展。

    積極推進區域合作和對口支援。發揮科技創新和綜合服務等優勢,找準北京在京津冀都市圈和環渤海地區的定位,加強與周邊省區市的聯絡溝通,拓展交通、能源、水資源、生態保護、旅遊發展、生産基地等方面的聯合與協作。堅持走高端産業發展之路,避免低端競爭,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落實對口支援框架協議,鼓勵、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高質量做好支援什邡市恢復重建及其他對口支援工作。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