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湖 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6日   來源:湖北日報

    (三)以保障農産品有效供給和農民增收為重點,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強農村各項建設,夯實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基礎。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一是調整農業結構。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優質水稻、雙低油菜等九大優勢和特色農産品板塊基地建設,大力推進畜牧養殖小區建設,積極發展名特優水産養殖,扶持創建一批農業專業大縣和強縣。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防範和化解農業生産風險。實施《湖北省糧食增産能力建設規劃》,推動46個産糧大縣建設糧食核心産區,力爭今年糧食再增産40萬噸。充實地方糧食儲備,完善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增強省級政府糧食宏觀調控能力。重視發展木本油料和生物質能源。二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抓好堤防加固整治、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大型排澇泵站更新改造、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及末級渠係建設、高産農田建設、低丘崗地和低效林改造等工程建設。啟動漢江中下游四項治理工程,確保興隆水利樞紐工程上半年開工,積極爭取引江濟漢工程年內開工。三是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進一步落實扶持政策,重點培植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引導企業進行並購重組、上市融資、品牌整合、原料基地建設、産品精深加工,鼓勵集群化發展。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鏈結機制,擴大訂單生産,帶動農民增收。四是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大力推進農科教結合,逐步形成與農産品生産相適應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完善農業技術服務推廣體系,提高科技應用和農業機械化水平。

    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向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市場經營主體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辦好一批示範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鼓勵引導家庭經營向採用先進科技和生産手段的方向轉變,統一經營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的方向轉變,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切實促進農民增收。認真執行落實國家較大幅度增加農業補貼、擴大補貼範圍、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解決農民工就業等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支持農村中小企業發展,加強農民就業培訓,做好省內缺工企業與返鄉農民工的崗位對接和就業服務工作。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盡可能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加強市場調控,穩定農業生産資料和農産品價格。搞好農産品購銷和調運,加強産銷銜接,暢通流通渠道。切實加強農民負擔監管,整治涉農亂收費行為。確保全年農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繼續增加“三農”投入。提交本次會議審議的2009年預算報告中,省級財政安排農林水事務支出計劃增長13.8%。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佔用稅新增收入大部分用於“三農”發展。對省級安排的公益性項目,不再要求縣級進行資金配套。以縣為主,整合涉農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積極探索和完善以獎代補、先建後補、以物抵資、民辦公助等方式,引導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和農民投工投勞進行農業農村發展建設。

    支持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按中央新的扶貧標準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繼續實施扶貧整村推進,加強産業化扶貧,以支柱産業和龍頭企業帶動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戶發展生産。啟動7個貧困山區縣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落實老區政策、民族政策和移民政策,促進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和庫區發展。繼續做好“616”對口支援和“1+1”對口幫扶工作。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要求繼續做好庫區、壩區和重點工程移民的後期扶持工作。抓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移民試點工作。

    (四)以武漢城市圈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為契機,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越是在發展遇到困難的時候,越是要用改革、開放、創新的辦法破解發展難題。在當前形勢下加快我省發展,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發揚敢闖敢冒、敢為人先的精神,大膽改革、大膽探索,堅持以武漢城市圈改革試驗的率先突破引領和帶動全省的改革開放,加快探索和構築與科學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

    加快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推進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既是國家改革的試點、湖北發展的重點、全省人民關注的焦點,也是踐行科學發展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按國務院批復方案推進改革試驗,關鍵是要加快形成全面啟動、點面結合、上下聯動、有序推進的工作格局。一是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緊緊圍繞土地、金融、環保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將重點改革任務分解落實到省直有關部門和城市圈九市,分別制定改革事項推進計劃,把改革試驗工作具體化、模塊化、項目化。二是在擴大對內開放,推進“五個一體化”上邁出新步伐。加快推進産業轉移、社會事業資源共享、農業産業化、商業集團連鎖經營等一體化進程。支持武漢市産業結構升級,推動部分傳統産業向圈內其他城市轉移。抓好圈內森林帶、濕地帶等生態環保帶建設。三是在提升市場化程度和開放度上構築新優勢。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區域市場體系,完善區域創新體系,開展大交通改革試點,提升武漢城市圈在全國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用好“試驗牌”招商引資,吸引更多國內外大型企業區域性總部以及生産、研發基地落戶城市圈。繼續推動武漢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吸引更多銀行、保險、證券業在武漢設立法人機構和建設後臺服務中心。四是在重大項目建設上取得新進展。今年完成投資800億元以上,著力建設大東湖生態水網工程、臨空經濟區、武漢新港、武漢船舶配套工業園、武漢地鐵、城市圈城際鐵路、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五是在擴大完善部省合作機制上取得新成效。爭取國家更多的重大改革事項、重大投資項目和政策支持。

    創新體制機制,深化各項改革。一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鞏固擴大“三個一批”改革成果。加快推進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妥善解決改革遺留問題。積極引導企業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建設。完善國有資産監管體系,加快政企、政資、政事、政府與社會仲介組織職能分開步伐。加快調整重組,促進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關鍵環節、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集中。二是推進農村改革。鼓勵、支持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先行先試,探索路子,努力建成全省農村改革發展的先行區、示範區。深入推進農村綜合配套改革,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新機制。放寬農村金融準入政策,加快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的農村金融體系。大力發展村鎮銀行,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允許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今年基本完成集體林權確權到戶任務,並著力抓好配套改革。繼續推進城中村、城郊村、園中村集體資産産權制度創新工作。進一步完善國有農場體制改革。積極有序推進國有農牧漁良種場改革。繼續實施“百鎮千村”示範工程,抓好鄂州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三是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放寬市場準入,完善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民間資本在擴大內需中的積極作用。四是深化價格改革。加快推進資源型産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礦産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推進燃油稅改革,擇機取消全省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五是紮實推進公共財政管理體制、投資體制等改革。六是嚴格土地管理,用改革辦法化解用地難題。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佈局,加快土地規劃修編進度。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實行土地投資強度分級分類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競爭、獎勵機制,按照“好而快則先”的原則,實行用地計劃指標動態調整。

    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先導戰略。以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胸懷和氣魄吸引外來投資者,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實現互利共贏。重點推進産業招商,引導外資向開發區集聚。充分利用各類博覽會、發展論壇、經貿合作洽談會等平臺,大力宣傳推介湖北,廣招天下客商,積極承接沿海産業轉移。積極做好我省參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籌備工作。加大對中東、非洲、南亞、南美、東歐等新興出口市場的開拓力度,通過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穩定外貿出口。加大對重點産業、企業和産品的支持力度,加快“大通關”進程,加快武漢B型保稅物流園區建設並抓緊啟動綜合保稅物流園區爭取工作,著力抓好一批出口基地建設,建立農産品、輕紡産品等出口公共平臺。進一步加大對出口的政策支持力度,優化出口結構,培育出口品牌,鼓勵高新技術産品和高附加值産品出口。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擴大境外資源合作開發、工程承包、勞務合作和農業開發。

    (五)以保障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把科學發展的成效體現在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體現在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上。推進社會事業發展。今明兩年多方籌集500億元資金用於社會事業發展。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進一步完善和鞏固九年制義務教育,重視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大對高中階段教育支持力度,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努力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和服務社會能力。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化解工作。認真落實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政策,使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水平。加快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加大人才工作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力度,加強技能型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工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加快衛生城鎮創建步伐,加大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力度,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城鄉文明創建活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産業,加強廣播電視“村村通”、省級廣播電視無線覆蓋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做好第十一屆全運會備戰參賽工作,加強城鄉體育設施和黃石、仙桃等國家級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建設。進一步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努力穩定和擴大就業。健全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面實施創業帶動就業計劃,鼓勵自主創業,改善創業環境,放寬市場準入和經營場所限制,建設一批創業孵化基地,加強創業培訓和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推進城鄉勞動就業一體化,全年扶持5萬名城鄉勞動者創業,帶動就業20萬人左右。開展就業服務系列活動,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和返鄉農民工等各類勞動者實現就業。通過開發購買公益性崗位,安置2萬名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採取積極措施減輕企業負擔,穩定用工崗位,保持就業局勢基本穩定。加快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工作,啟動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實施農業“小三場”、國有林場職工和全省村級主職幹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加快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設,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完善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擴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水平。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0%以上。做好關閉破産企業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工作。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做好社會救助工作,保障和改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啟動0-6歲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免費康復工作。高度重視農産品、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和生産安全。推進農産品標準化生産,加強農産品安全監管。開展食品藥品專項整治,嚴格控制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發生。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行為,規範市場秩序。進一步落實各級政府安全監管和各類企業安全生産的主體責任,深入排查治理各類事故隱患,繼續推進礦山、危化品、道路交通、地質災害等重點安全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努力做好社會穩定工作。建立以人民調解為基礎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開展大接訪、大排查、大調處,及時發現和解決各類矛盾糾紛。加強保密工作。強化應急管理,完善應急反應機制,加強預警預測預報,全力做好防災抗災減災及災後救助工作,及時有效處置突發性事件。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加強國家安全工作,有效防止和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積極推進平安創建活動,依法打擊違法犯罪,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積極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的作用。完善和加強城市社區功能,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完善村(居)民自治,健全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居)務公開等制度。加強社團組織登記、監督和管理,推動社團組織有序發展。維護司法公正,支持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紮實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大力推進法治湖北建設。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加強對臺、檔案、老齡、外事、僑務、統計、服務三峽、參事、測繪、方志、氣象、地震、水文等工作。

    深入開展國防教育,支持駐鄂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不斷提高預備役部隊、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設水平。積極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繼續做好對口支援四川省漢源縣災後重建工作,確保完成今年的援建任務。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