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李鵬翔、毛曉梅)“中國農村消費市場是‘埋在土裏的珍珠’。”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商務廳廳長周先旺這樣形容。周先旺説:“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目前正是激活農村消費、啟動農村內需的戰略時期,但又必須破解制約農村消費的五大障礙。”
據國家統計局測算,農村人口每增長1元的消費支出,可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2元的消費需求。全國2.3億農戶對任何家電産品的普及多增加1個百分點,就可增加238萬台(件)的消費需求。
周先旺認為,收入水平已經不是制約農村消費的主要因素。消費基礎條件不足、消費環境差、消費心理不成熟、社會保障不健全、消費信貸不足已成為制約農村消費的五個因素。
首先,農村消費基礎條件不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很多靠農民自身籌資進行。如家電的普及需要電、電視信號等作為保障,而這些基礎設施在農村普及率很低。
其次,消費環境差。長期以來,很多廠商把農村市場當成“傾倒”其積壓、殘次産品的垃圾場,完全不顧是否適合農民需求。此外,由於交通不便和商品分銷渠道不足,故障消費品退換、修理困難,這都抑制了農民的消費熱情。
第三,農民的消費觀念還需引導。農民健康消費心理的改善是一個長期工程。現在農村消費心理極不成熟,更多的是攀比性、炫耀性的不良消費習慣。如過度建房,導致大量的空置,有的房子外表光鮮,而屋裏卻是毛坯。
第四,社會保障不健全抑制農民即期消費。對中部地區來説,培養一個大學生則需要該家庭拿出一個勞動力18年的純收入。此外,“一人得病,全家返貧”依然是許多農戶最擔憂的問題。
最後,消費信貸不足無法降低農村消費的門檻。農民的收入是季節性的,沒有持續的現金收入,無法像城裏人那樣分期付款。他們為了購買“大件”,不得不壓縮現在的開支,這也抑制了即期消費。因此,除了對家電、汽車等下鄉産品進行補貼外,還必須開啟消費信貸的閘門,為農村消費提供配套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