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3月2日電(記者 茆雷磊 裴闖 王敬中)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召開在即,香港特區的36名全國人大代表和1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已為上會做好充分準備。舉凡經濟、民生、環保、教育等議題都將成為他們建言獻策的重點,而期盼國家將香港發展納入“十二五”規劃,更是他們的共同心願。
經濟、民生仍是不變的關注焦點
經濟、民生和社會發展是港區代表、委員們每年關注的焦點,在全球金融危機陰霾逐漸退散的時候,這份關注更加著眼于長遠,體現出香港同胞對於國家全方位穩健發展的殷殷期盼。
港區全國政協常委梁振英2日告訴記者,此次上會最關注經濟問題,“包括如何繼續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如何繼續刺激經濟增長、調整經濟結構,同時又避免出現資産價格泡沫化並抑制房價過度上揚”。
梁振英認為,過去一年,國家很好地應對了全球金融危機,也在傳統製造業以外開闢了新的出口市場。他説:“未來一年,世界經濟陰晴不定,中央在財政上還是應該慎重。”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説,自己最關心的就是內地的房地産問題。“香港在保障市民住房方面有成功經驗,可以推薦給內地有關部門。”他説,“香港採取高樓價、高地價策略,賣地是特區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但這並沒有導致普通市民沒房住,我會把香港的經驗帶到兩會上。”
港區全國政協常委陳永棋準備在今年兩會上提交關注民生的提案。他説:“無論內地和香港,貧富懸殊問題都很嚴重,還有年輕人畢業後的前途問題,也相當令人關注。社會應該更多地支持弱勢社群,避免産生社會矛盾。”
“為應對‘後金融危機’時期,中央應制定長遠的‘低碳經濟’金融服務政策。”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林健鋒認為,全球金融危機在某種程度上也為世界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迫使各國進行産業結構調整,為經濟復蘇帶來了新方向,內地應順勢支持産業結構由“高碳”向“低碳”轉型,打造“低碳環保産業”。
期盼進一步加強香港與內地融合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劉佩瓊2日告訴新華社記者,她正對準備提交的議案進行最後整理,她今年最關注的就是香港與珠三角地區的合作問題。“加強合作已成為香港和珠三角的共識,但目前有一些制度性障礙造成雙方合作困難,我希望中央牽頭來消除這些障礙。”
俗稱回鄉證的“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一直是港人在內地的身份證明文件。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國健説,部分香港市民在更換新回鄉證後,由於號碼最後兩位數字改變,影響到他們在內地辦理業務和生活。因此黃國健將在兩會上建議公安部門設立回鄉證終身號碼。
民建聯作為香港最大社團,其成員包括30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聯成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葉國謙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來自民建聯的代表、委員們將在今年兩會上提出多達14項建議和議案,其中包括將深圳居民赴港“一簽多行”政策擴展至廣東全省及福建省主要城市等,這項建議如獲採納,意味著多達8000萬內地居民可享受“一簽多行”的赴港便利。
冀望香港搭上“十二五”快車
今年是國家“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而“十二五”規劃正在緊鑼密鼓的制定之中。多位港區代表、委員向記者表示,能否搭上“十二五”快車對香港的未來發展極為關鍵。
民建聯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將在兩會上建議國家發改委及相關部門在編制“十二五”規劃時,從支持香港繼續發揮國際金融、物流、運輸、現代服務業的角度,將香港納入規劃中。
民建聯成員、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蔣麗蕓説,香港被納入“十一五”規劃後,在國家的支持下成功抵禦了金融海嘯衝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全球愈顯重要。“香港市民越來越感受到,香港想提高競爭力,就必須在創造就業、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及發展民主等方面都得到國家支持,與國家整體發展相協調。納入‘十二五’規劃後,香港一定可以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劉佩瓊也表示,她將提出關於“十二五”規劃中香港角色定位的意見。她説:“香港作為國家的一部分,應主動融入‘十二五’規劃,積極參與規劃的前期編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