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代表委員:收入分配改革如何不“霧裏看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新華社記者

    “收入分配改革是今年兩會我最關心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陜西黃河集團公司24車間工段長王卉,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專門篇幅談收入分配改革,覺得看到了提高基礎産業工人工資的希望。

    改革收入分配體制的呼聲由來已久。新華網兩會前的調查顯示,收入分配高居最關心的話題榜首。而收入分配改革如何不“霧裏看花”,成為兩會上備受關注的議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抓緊制定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計劃報告則用了“儘快出臺”的表述。與會代表委員和會外專家紛紛就這項改革如何取得實質性突破建言獻策。

    破除壟斷,通過競爭縮小行業間收入差距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嚴格規範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監管辦法。

    由於壟斷行業基本屬於國有企業,對國企收入分配進行調控,政府擁有足夠的手段。全國人大代表、東北財經大學校長艾洪德建議,繼續深化國有壟斷行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改革,控制高管年薪、壟斷性企業高紅利,對壟斷行業工資一方面控制總量,另一方面控制人均水平,以調整行業工資差距。

    “社會各界反映強烈的收入分配差距問題,實際上反映了壟斷與平等競爭的衝突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行長盛松成的評論一針見血。

    行業間存在的巨大收入分配差距是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突出表現和主要特徵之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大量壟斷行業的存在。“一些壟斷行業的超額利潤沒有轉化為公共所得,而成為集團利益,非常不合理。”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生建議,要提倡機會公平和過程公平,特別是改革壟斷行業,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更多行業,通過實現行業間的平等競爭來推動收入分配的公平。

    壟斷行業的問題背後,其實是國有資本應當投向哪些領域的深層次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建議,未來的國有資本要更多投向公益性領域,而不是競爭性領域。

    增加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最易見效

    計劃報告提出,繼續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部分優撫對象待遇水平,落實在義務教育學校、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的政策。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通過二次分配方式,增加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是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中見效最快、立竿見影的做法。”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趙湘平指出。

    “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別是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同時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在當前推進收入分配改革中應首當其衝,也是最易見效的環節。”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商洛市市委副書記楊冠軍説。

    事實上,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國的2009年,國家在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加快建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連續第六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啟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進入2010年,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各地“停擺”一年多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工作也重新啟動。

    農民是佔我國居民比例最大的一個群體。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完善是收入分配格局調整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國家的惠農政策,已經使農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一步,希望國家加大對農村産業發展的支持,讓農民獲得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安塞縣沿河彎鎮侯溝門村黨支部書記楊豐岐説。

    “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彈性最強,加強對這一群體的政策傾斜,增加他們的所得並減少其消費的後顧之憂,對內需的擴大作用效應最為明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説。

    打造服務型政府,切好國民收入的“蛋糕”

    無論是破除壟斷,還是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都只是整個國民收入分配“大蛋糕”中的一部分,根本還是要切好國家、企業和居民的“蛋糕”。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不僅要通過發展經濟,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大,也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把“蛋糕”分好。

    “收入分配改革的關鍵和重點還是政府,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向以公共服務為中心的政府轉型。”遲福林委員強調。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的測算表明,從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看,1992年至2007年,我國政府部門收入增長了9.36倍,企業部門收入增長了10.36倍,居民收入增長了7.66倍。但這其中的政府收入沒有包括現實中大量存在的各種非預算收入,政府實際可支配的收入要比統計數據更大。

    遲福林委員説,現在財政收入一年將近7萬億元,應當説具備了收入分配調整的能力了。但我國的財政支出結構與同等水平國家比,社會支出佔比差20個至30個百分點,建設投資明顯較高,國民收入再分配的比例明顯偏低。

    “民眾沒有同步地享受到經濟發展的實惠,怎麼解決?還是得通過改革的辦法,重新切好國民收入的‘蛋糕’。特別是政府要轉為服務型政府,把更多的支出用於提供公共服務。”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分析認為。

    李東生代表建議,為實現社會公平,政府應當在再分配中起主導作用,努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供廣泛的基本公共服務,適時調整最低工資。同時,企業要與職工進行工資集體協商,建立系統性的職工培訓機制,激勵職工在為企業創造更高價值的同時獲得更高的收入回報。

讓職工工資不再“被增長”
——代表委員熱議職工工資如何“漲”在實處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新華社記者

    “工資被增長”“工資增長低於經濟增長”“提高職工工資性收入”……成為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在兩會現場,如何讓職工工資“漲”在實處,代表委員紛紛支招。

    “漲”工資呼聲高漲

    “當前我國政府、企業、居民三者的分配關係不合理,普通勞動者工資報酬偏低、收入增長慢。”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趙湘平表示,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調查,1992年至2007年,我國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從66.1%下降到57.9%,降低了8個百分點。

    “提高職工收入是我國拉動內需、擴大消費的內在要求。長期以來,我國職工工資佔企業可分配利潤的比例一直比較低,某些地區目前僅維持在15%左右,而從國外實踐和企業管理理論看,30%是比較合適的。”全國人大代表王潤剛告訴記者。

    “如果職工收入不能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相應提高,既不利於調動職工的生産積極性,促進職工素質、技能的提高,也會造成一些企業優秀員工‘跳槽’,造成‘招工難’,從而嚴重制約企業的正常生産和長遠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全國總工會集體合同部部長張建國説。

    “企業和職工是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善待職工,才能發揮職工的創造性,讓企業與職工共渡難關。”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公司黨委書記何達平説。

    “當前,要加強國家政策調控,將促進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提高低收入職工工資水平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計劃,確保廣大職工特別是普通職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張世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集體協商是關鍵

    職工工資的相對下降引起代表委員的關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怎麼提高企業職工收入?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能靠政府下令,而是要靠談判機制。

    “提高職工工資,依靠勞動者個人‘單打獨鬥’與用人單位協商工資是不現實的。引入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體現了民主理念和以人為本。工會可以發揮監督職能,在薪酬形成機制方面加大對勞動者的權益保護。”王潤剛代表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張俊九建議,加快制定工資方面的法律法規,為建立和實施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工資激勵機制、工資保障機制提供法律依據。通過建立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決定職工的工資分配形式、工資水平、工資增長幅度。

    全國政協委員蘇立清建議,工資集體協商中,要提出工資指數化要求,即按照CPI指數調整貨幣工資,保證廣大職工實際收入和基本生活不下降。

    張世平委員建議,以非公企業和中小企業為重點,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建設,支持工會或職工代表開展協商,提高企業職工對工資分配的參與度。

    讓職工無“後顧之憂”

    “當然,由於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是雙向選擇,工資最終是依靠市場調節。提高職工的收入水平,還是必須通過不斷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王潤剛代表告訴記者。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院長沈琴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職工工資是職工人力資本的回報,教育和培訓則是人力資本的重要來源。建議政府加大投入,對普通職工進行職業培訓,增加他們的人力資本存量,進而提高職工收入。

    “政府和勞動部門要加強執法監管的力度,以確保勞動者勞動報酬權等各項權益不受侵犯,只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勞動報酬的比重才能得到提高。”張俊九委員説。

    張俊九委員建議,提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起徵點2000元屬於偏低界線,提高起徵點也可以增加普通職工的實際收入。h 有關專家分析,“漲”工資呼聲的背後,最主要是提高職工心理上的“安全感”。“為職工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提高職工收入和生活水平。”王潤剛代表説。

“公眾的紅利為什麼讓少數人專享?”
——代表委員認為調整壟斷行業高收入要見“真招”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 雷敏、王敏、徐博)近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要加快國民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石油、電力、金融等壟斷行業的收入過高問題也隨之成為眾矢之的。

    這些國有壟斷企業歸全民所有,經營利潤理應在進行合理分配後由全民共享,但事實是這些紅利現在已為少數人專享。如何破除壟斷行業收入過高這個“頑疾”,代表委員和專家紛紛開出了自己的“藥方”。

    統計顯示,2008年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勞動報酬為2.9萬元。從事紡織業年均收入只有1.6萬元,而電信業和石油天然氣開採業都是4.6萬元,電力業為4.2萬元。此外,中華全國總工會發佈的數據顯示,據上市公司年報分析,208家國企高管與一線職工的收入差距,從2006年的6.72倍擴大到2008年的17.95倍。

    “對勞動者個體而言,在不同行業付出同樣的勞動應該獲得同樣的報酬。”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趙湘平表示。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要抓緊制定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深化壟斷行業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打破壟斷是新一輪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點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指出,對國有壟斷企業的過度保護,造成與民營經濟之間不公平競爭,導致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不過,打破壟斷並非一日之功。

    “壟斷行業的形成,有經濟原因,也有歷史原因,很難一下子打破。”全國人大代表、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向文波表示,但壟斷行業佔有全民所有的資源,其産生的壟斷利潤應用於解決民生問題,而不應在國有壟斷企業內部封閉循環,變成企業職工的獎金或福利。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建議,建立並實施壟斷企業超額利潤上繳制度,從收入總額上調控,然後再加強其薪酬福利監管,標本兼治才能取得成效。

    “對壟斷企業內部的分配不公問題,可通過規定企業高管基本年薪不能高於企業職工平均工資一定倍數,高管年薪增幅與職工平均工資增幅大體保持一致以及加強任期考核等措施進行監管。” 趙湘平代表説。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黨組成員張世平認為,可通過徵收資源佔用稅等措施控制資源型壟斷國企的薪酬水平,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同時進一步健全個人收入稅收調節體系,發揮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

    “對壟斷行業存在的公務開支和福利待遇不公開、不透明現象,也要加強監管,接受社會監督。”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商務廳廳長劉捷強調。

劉明華委員:遏制壟斷企業畸形高薪 收入透明化比減薪更重要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 朱薇、何宗渝)“同為職工,壟斷企業職工一年收入可以是普通企業職工10年的收入。”全國政協委員劉明華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説,遏制壟斷企業畸形高薪,收入透明化比減薪更重要。只有公眾有了充分的知情權,才能監督壟斷行業是真減薪還是忽悠人。

    劉明華委員説,壟斷行業收入過高,源於壟斷行業産品價格過高,而壟斷行業大多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因此,對壟斷行業的畸形高收入,首先是政府制定了不合理的價格,實行了不合理的利潤分配製度。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壟斷行業職工收入過高的問題,必須為壟斷行業企業確定合理的商品或者服務價格。

    “有的國企已經提出‘薪酬連降5年,每年遞減10%’計劃,但比減薪更重要的是收入透明化。”劉明華委員説,有關部門要告訴公眾,各壟斷行業員工究竟拿多少?其收入由幾部分構成,到底是多少?只有公眾有了充分的知情權,才能監督壟斷行業是真減薪還是忽悠人。同時,加強對企業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

    另外,劉明華委員説,嚴格控制職工福利費在職工總收入中的比重,嚴格控制以本企業産品和服務作為職工福利。國家出資的電信、電力、交通、熱力、供水、燃氣等企業,將本企業産品和服務作為職工福利的,應當按商業化原則實行公平交易,不得直接供職工及其親屬免費或者低價使用。

    代表委員熱議:不能讓群眾感覺幹得多掙得少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 李鵬翔、王敏)收入“被增長”成網民熱議話題,如何讓百姓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實現國民收入與GDP的均等增長日前成為全國人大代表熱議的話題。

    代表們建議,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通過合理調整國家與居民之間的收入比例,改善當前居民收入分配結構,改善居民收入分配不均,實現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

    “經濟增長快,但不能讓群眾感覺幹得多掙得少。”“用武漢話講,就是如何讓百姓感覺自己的‘荷包’暖和些。”“擔心物價會漲起來,可工資又沒漲。”在湖北代表團駐地,增加國民收入,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的話題這幾天成為代表們關注點之一。

    “來京前,很多同事對我説,工資上漲的幅度和經濟增長的幅度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全國人大代表、襄樊市新襄棉紡織公司工人卜倣英説,希望她在兩會上捎去他們的心聲,讓工薪階層更多地享受經濟增長的成果。全國人大代表、十堰市東風汽車公司高級技師王濤説,樓價不斷攀升,不少工薪階層望樓興嘆,同事托我向兩會反映,在控制樓價的同時,能否增加收入。

    “現在百姓的收入增長與DGP增長不一致原因在於存在體制性弊端。”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説,在初次分配中存在著由市場機制不完善形成的各種壟斷而政府未加以有效約束,也存在著行政權力對經濟資源的控制形成的壟斷,造成勞動者報酬佔比總體偏低,行業間收入差別過大。此外,二次分配力度不足,政府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公共服務和社會安全網不健全,財政收入被用於行政運行和基礎設施投資多,對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務支出比例小。

    “現在壟斷行業過度保護,造成和民營經濟競爭不公、分配不公。目前國企,主要是央企佔有大量資源,高收入也不是秘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説,貧富差距、區域之間差距、壟斷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差距不解決,社會就難和諧。

    周洪宇代表建議,只有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人民群眾才能更多地分享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豐碩成果,才能為更多的群眾擁有更多的經濟收入提供經濟基礎。要更多地運用財政手段和稅收手段,直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來完善初次分配。政府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提供優質、充足的公共産品方面,消除公眾的後顧之憂,為拉動內需創造條件,並確保公眾分享公共産品的公平性。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黨組成員、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張世平建議,應當加強國家政策調控,著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將促進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提高低收入職工工資水平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計劃,作為各級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的考核目標,確保廣大職工特別是普通職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相關鏈結
· 2009基層群眾收入狀況調查|如何撬動收入分配格局
· 新華視點:2010年五大改革如何撬動收入分配格局
· 新中國60年我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初步建立
· 廣東國企工資收入分配將向一線員工傾斜
· 17.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調節收入分配取得新進展
· 17.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調節收入分配取得新進展